圖文/杜輝
雖然身為北京土著,但很多北京小吃并不是北京人人人愛吃,人人能接受。身邊有人不吃動物內臟的,那炒肝、鹵煮、爆肚自然是放棄了。還有不吃香菜的,那爆肚、羊雜,就少了一種香味。上天造人,各有不同。所以豆汁兒這個北京出名的怪味小吃,其實并不是所有北京人都能喝的,但確實也是很多老北京人十分鐘愛的傳統小吃。
小時候自己也不喝豆汁,真正開始喜歡喝豆汁,應該是過25了才開始的。上中學那會,大街上還有走街串巷賣豆汁兒的?!坝新槎垢怪瓋旱馁u”聽著底氣十足,聲若洪鐘的吆喝聲,就知道賣豆汁兒的來了。那會做生意也比較實在,賣豆汁兒的這個也經常來,所以敢踏踏實實的買了喝,換現在是不敢了。豆汁兒要喝熱的,應該是燙的才過癮,雖然不健康(燙多了容易喉癌、食道癌、胃癌,反正是很多不好),但只有這樣,那股子沖鼻的酸味才能淋漓盡致的揮發出來,才能嘗到最佳的味感。買回家煮開了,就著咸菜就那么喝,確實在廚房外都能聞到那股酸嗆味道。
那時候能喝,但談不上多愛喝,當然也不覺得難喝,只是不上癮。后來在南城待過一段,才開始愛喝,還有點癮了,時不時的就饞豆汁。正經老北京小吃多在南城,也就是曾經的宣武崇文。為什么?因為北京的小吃(是北京小吃,不是宮廷小吃),都是窮人的吃食。東富西貴,宣武破崇文窮。那時候滿清權貴是住內城,也就是后來的東西城,漢人老百姓窮呀,就住在外城,也就是宣武崇文。窮人自有窮人的吃食,所以北京小吃正宗的以南城居多。
窮人窮,只能從便宜處找口感、解饞。什么便宜,下腳料便宜呀,您看老北京的豆汁、鹵煮、炒肝,很多都是便宜的邊角料,而且油大,味厚。您看豆汁兒就是用綠豆什么做粉條之后的剩渣兒,放哪發酵后就是豆汁兒。濾過湯汁,那剩的渣就成了麻豆腐,也是有名的北京小吃。窮人吃食,一點渣都不能浪費,所以一個綠豆,把好幾種吃食都串出來了。窮人肚子里沒油水,嘴里沒味道,那怎么辦。找便宜、味道沖的東西解饞兒。麻豆腐怎么吃?用羊尾油炒,沾點葷腥,又便宜又解饞。豆汁兒怎么喝?咸菜絲加焦圈,口重、油大,都是窮人解饞的吃法。
所以豆汁兒能興起來,真的是老北京的漢人窮。但滿人貪玩好吃,這味道高奇的東西自然不會放過,結果就成為老北京人的嗜好,到現在也成為北京的招牌小吃之一。因為味道沖,更成為游客挑戰自己、獵奇嘗鮮的一個項目。不過現在真正好喝的豆汁兒真的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北京飯館和一些所謂連鎖老字號的,真的是一般,只能騙騙旅游的,反正您也不知道正宗什么味道,喝著玩唄。
豆汁兒這東西,喝的就是個竄鼻子的沖勁,所以需要味道濃厚。這個濃厚自然是發酵到位,湯汁濃厚,但現在的飯館、小吃店,客流大,自然就不會發酵到位,豆汁也是稀湯寡水,不過是豆汁味的熱飲而已。還有一點就是做豆汁的,真沒幾個北京人了。這東西沒有北京土著的口感,真做不出那種味道。
喝豆汁的標配是就著切得細細的咸菜絲,甜絲加點白芝麻那種為佳,還有就是炸的焦脆的焦圈。其實就著剛出爐的芝麻火燒,或者牛肉夾饃感覺也非常好。焦圈除了配豆汁,和白米粥搭檔也是我的喜愛。豆汁這東西綠豆做的嘛,所謂的清熱解毒,夏天喝燙燙的,發點汗也是通透。這東西解膩刮油,有點食欲不振,或者大油大膩吃多了,喝點也是開胃的不錯選擇。
以前南城頗有幾家老字號小吃店是以豆汁為招牌,不過現在各種拆遷,店址也是搬了又搬,味道是否還有以前的品質,就不好說了。個人覺得味道最好的就是錦馨豆汁店,以前磁器口有家,龍潭湖公園門口有家,都很不錯。不過現在磁器口的好像是拆了,搬到了天壇北門,吃過幾次,豆汁還可以,不過其他小吃就不靈了。不過很多人都更推崇錦芳豆汁,錦芳也是老字號,元宵也出名,可以一嘗。知名度更大的護國寺小吃,說實話味道相當水,但是品種全,而且門店多,離我家近,所以也經常去。湊合喝總比沒得喝強,對不。護國寺街路北的總店,人巨多,豆汁也就是稀湯寡水,溫不勁兒的,真沒喝頭。但相隔20米路南的分店,人少,豆汁就濃一些,最起碼是燙的,味道就好很多。而且這的牛肉夾饃、牛肉餅都很好,配著豆汁也是選擇。豆汁這東西必須在內外城喝,北城的不如南城的,郊區的不如城里的。去大興時候,看到過一家豆汁店,也沒什么人,味道是真心不行。豆汁這東西出了二環就沒市場,所以要喝正宗的就要去南城找。 前面說了豆汁是窮人的吃食,所以到現在豆汁便宜的一兩塊一碗,貴的五六塊一碗,但真的是南城便宜的老字號更正宗。那些北京菜飯館的時好時不好,有時候是同一家店,這次好喝,下次不好喝。估計大部分也是買的現成的豆汁加熱而已,只是兌水比例出了問題了。
最喜歡的錦馨豆汁店的豆汁,有次和朋友去,我喝了兩碗,哥們好像喝了三碗,過癮呀。
護國寺街路南分店的豆汁,我現在最常去喝豆汁的店,這的牛肉餅、牛肉夾饃也不錯,配著豆汁,豆汁解膩。
天興居的豆汁,不過這家店最強的是炒肝和糖油餅,豆汁嘛,將就點。
京味齋小西天店的豆汁,看著夠濃,味道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