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在新就業的大學生中,“閃辭”現象增多,一些大學生在職時間變短,穩定性變差,入職不久就辭職。
去年畢業的王娜,前幾天剛辭掉了她的第5份工作,她說:“此前在金融、房地產和裝修公司都干過,都不大滿意。”
王娜的經歷并非個案。入職4個月后,黃一磊“閃辭”某軟件公司的軟件開發崗:“我不是最早辭職,同批次進來的同事,有些早走了。”
據全球職業社交網領英近日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報告顯示,“95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為7個月,遠低于“80后”“90后”群體分別43個月和19個月的在職時間,成為“閃辭”的主力軍。
那么當代大學生出現“閃辭”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一部分的大學生畢業之后急于參加工作,缺少慎重的思考,導致參與工作之后,發現跟自己預想的崗位不一樣,之后辭職重新尋找。
其次一部分大學生,由于家庭環境比較優越,參與工作也只是為了有一份工作有事情做,當發現在工作中與同事領導之間磨合的并不是很好的時候,便直接瀟灑的辭職。
最后很多企業夸大宣傳,應聘時說的崗位,到真正入職的時候又是其他性質的崗位,導致員工的流動性很大。
如果避免大學生的“閃辭”現象,需要加強對青年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觀。高校也不能單純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而盲目的選擇企業。大學生應該積極主動融入社會,抓住機會在寒暑假實習,積累經驗,增加對工作的了解。
針對當大大學生的就業選擇問題,方舟優才能夠對應屆生專業技能提升,就業創業落地實踐以及人才推薦企業等方面問題進行專業性指導和教育培訓。
通過就業的實踐課程來確定就業方向以及職場落地學習。以高就業率和高薪資為保障,能有效改善學員在以后工作中的適應能力,讓大學生更早的與社會接軌,減少大學生“閃辭”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