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記載,在古時候,皇帝認為無用或不再喜歡的東西就會被“清倉”。所謂的“清倉”,就是類似于現(xiàn)在的“特價大甩賣”。原來,皇帝也會賣“二手貨”,不但如此,一些珍貴的寶貝直接賞賜給侍衛(wèi)臣子也是很司空見慣的!
俗話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封建社會就是這么個道理,若誰登基當上了皇帝,那么全天下的百姓就都必須臣服于他,天底下的寶貝自然會收入皇帝宮中。例如,在清代的皇宮里,每年各造辦處制作、各國使臣進貢、朝中大臣進獻等,更是不斷刷新著珍寶的品質和數(shù)量。皇帝也不會每一件都上手把玩使用,有些珍寶不可避免地被雪藏,甚至是不翼而飛。
舞馬銀壺于1970年陜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 收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這些寶貝到后來都流落到哪里去了?
有一種狀況是非常確定的:許多奇珍異寶被皇帝當作“二手貨”變賣了。
比如在清代,內務府每年清理庫存時,都會把皇帝認為“沒用”的器物挑選出來,進行變價處理,就像我們現(xiàn)在打折處理二手貨一樣。同時,他們還有專門的“閑魚”市場出售。
那么這個“閑魚”市場在哪里?答案是崇文門。
崇文門,是清代北京內城的九門之一,這里除了征稅外,還兼有內務府交辦的代內府變賣物件職責,稱作“崇文門變價”。
大維德爵士收藏的汝窯瓷器(大多為民國時期民間購買) 現(xiàn)存大英博物館
在內務府的檔案中,就有不少“交崇文門變價”的記載。
比如雍正六年,內務府《庫貯檔》的一則奏折中:“內稱年羹堯家抄來物件寫摺奏聞。奉旨:自然銅九十斤交由養(yǎng)心殿造辦處有用處用,或無用,不如交崇文門監(jiān)督作價。欽此。”
這也是內務府檔案中最早記載的,關于將所謂“沒用”之物交給崇文門變價的資料。
那么這些所謂“無用”之物具體都是些什么東西呢?
乾隆時期,清朝國勢強盛,國庫爆滿,皇宮里“去庫存”的任務越來越繁重。
內務府更是提議可否陸續(xù)清查,分批交呈皇帝御覽,定奪后再交由崇文門變價,五年清查一次。
內務府會專門派人員進行篩選,篩選一批物件后,然后將它們安排在養(yǎng)心殿,供乾隆皇帝再一次御覽。
有的二度“復寵”留著繼續(xù)觀賞或使用,如果確認變價,還要將物件上有價值的裝飾材料取下,再進行變價。?
乾隆御窯各種釉彩大瓶(瓷母) 原為一對,其中一件流落民間
很多宮廷中上不需要變價的器物,皇帝看到不喜歡的也會直接傳旨變價。也就是說,皇帝在宮中各殿閣走動的時候,看到那些物件陳設陳舊粗糙了,也就直接下旨變價了。
此外,還有一些皇家御用瓷器燒成后并未進宮,十中選一、百中選一的精品才會被送入宮中,其余那些就直接在景德鎮(zhèn)當?shù)刈儍r處理了。
乾隆七年六月十四日,皇帝給遠在景德鎮(zhèn)的督窯官唐英下了一道旨意:挑選用得的送京,其他用不得的不必送京,即在當?shù)刈儍r。據(jù)記載:乾隆三十七年,宮里在景德鎮(zhèn)變賣瓷器得銀1291兩1錢6分3厘。
清代發(fā)生過很多官員被抄家的事件。其中雍正六年交由崇文門的庫存物,很多一部分就是抄自撫遠大將軍年羹堯的。
抄完家后,相關負責官員會將所抄之物匯集成冊。那些不能帶走的“留變物”,如房產、田地、奴仆等,就地估價變賣;而金銀珠寶玉器等“解京物”則帶回宮中,交給內務府、軍機處以及崇文門。
西魏獨孤信專用 多面體煤精組印 1981年陜西一位農村中學生在放學路上撿到
來自世界各地和朝廷官員進獻的貢品,皇帝不感興趣的物品也會被送去變價。例如,乾隆二十二年九月,琉球有一批貢品,其中包括數(shù)百批綢緞紗絹、腰刀和馬鞍等,其中就有500把精致的雅扇。乾隆皇帝問從前進貢來的雅扇都用做干什么了?內務府查明后回奏說:“奉旨入于變價。”
至于戰(zhàn)利品方面,乾隆皇帝在平定大小金川后,叛變的土司等被押回北京,擄獲的物件內務府奏請要如何處理。最后乾隆下旨:“其金條衣服等項俱著留內,變價什物一百項,留內三十七項,其余不堪什物六十三項著變價。”“崇文門變價”一事,是清代內務府比較繁瑣的經(jīng)濟活動之一。
將陳年舊物、戰(zhàn)利品、抄家之物等變成銀兩充盈國庫,不僅解決了器物之多,無處安放以及很多糙舊之物沒了價值的困擾,同時也鞏固了國力。
在乾隆以前,清朝國力強盛,宮廷物品變賣主要是為了廢物利用。然而,乾隆以后,國力轉衰,政治頹廢,這樣的變賣事務就徹底變了味。
在嘉慶年的三次大招商、大變賣中,約有45萬件瓷器從宮中流落到民間,康雍乾三朝的精粹珍品幾乎為之一空,導致故宮之中多件珍品因而流失,到了清末,更是變本加厲。
結果,這些珍寶自然就落入了民間富紳或藏家手中了。另外,說到清朝,我們就不得不說末代皇帝。在1925年的時候,溥儀秘密逃往天津,僅僅是藏在日租界張園里的文物和珠寶,就已經(jīng)70多箱。因此,在溥儀生活天津的這段時間里,坊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極其珍貴的寶物。當然,除了珠寶首飾之外,還有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珍貴字畫等等。1922年的時候,溥儀以賞賜溥杰的名義,將大量珍貴的宋元古籍運往到宮外。共計210部,除此之外,還有唐宋元明清時期的字畫,多達2000多件。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步輦圖,洛神賦圖,揮扇仕女圖,甚至還有韓熙載夜宴圖等等。
清明上河圖 在清理偽滿東北博物館文物時在一堆殘次品中發(fā)現(xiàn)
關于民間到底有沒有真國寶,這個是不爭的肯定的事實,無論這些國寶以何種途徑何種方式流入民間,這些民間收藏家都在為保護國寶做出了巨大貢獻,很多國寶正是因為遇到了民間富豪鄉(xiāng)紳的獨具慧眼才不至于淪喪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