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愛敏
暮春,當一粒谷子和一滴雨水在時空的隧道中相遇,谷雨,似一首流動的詩,在莊稼的拔節聲里,輕盈地向我們走來。
谷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春天的最后一個節氣。《群芳譜》曰:“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生百谷,最是一年好時節!
“谷雨前后,種瓜點豆。” 記得兒時,這個時節,跟著父親在園子里種菜。父親用鐵鍬翻土,使土壤變得更加松軟。土翻好后,父親用鐵耙子將大的土塊敲碎,然后將翻好的地整平。接著就可以撒種了。這是我的任務。父親擦了把汗,指著園子的西南角,叮囑我說:“那邊,生菜和白菜種子,可以滿天星地撒。”他轉過身,又指著中間的兩壟地,說:“這里,番茄和黃瓜種子,差不多尺把的距離撒上幾顆,別太密!”我牢記著父親的話,撒下種子,也撒下了對明天的期待。
春雨如絲,雨聲清悅,似一首優美的詩。幾場雨后,種子很快便破土而出。它們一定是聽到了這動人的天籟,才迫不及待地探出了腦袋的吧!我知道,在廣袤的田野上,在醉人的春雨里,勤勞的人們正不負春光,用愛播種著希望,用心耕耘著日子。
食香椿,賞牡丹,品雨前茶,是谷雨時節的美事兒。
“雨前香椿嫩如絲”,此時的香椿最是美味。在我老家,餐桌上總少不了一盤香椿炒雞蛋,金黃翠綠間,香椿的鮮美讓人垂涎欲滴。這道家常菜,多年來一直牽動著我的味蕾。雖然現在菜市場也能買到香椿,但是從老家香椿樹上親手采摘的香椿,總是多了一份采摘的快樂和對家鄉的記憶,讓我念念不忘。不知,老家的香椿樹今年又發幾枝?
“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后三天,牡丹開得正艷,因此牡丹花又有“谷雨花”之稱。對我來說,賞花是不必出遠門的,隔壁人家院里就有。那是一對頭發發白的老夫妻。去年賞花時,兩位老人正在院子里侍弄花草,盛放著的紅牡丹像一把把火炬,風姿飽滿,煥發出耀人的光彩。見我看得入了迷,老太太笑著告訴我,老先生最愛牡丹花,這品種是“火煉金丹”,是牡丹中的珍品。今年賞花,老先生已經不在了,院子里冷清了許多,然而紅牡丹卻一如往年的美,想是老太太仍在精心地呵護著它們。“我仍在愛著你的所愛”,這也許是時光深處,愛的最好表達。
谷雨時節,怎么能不來一杯雨前茶呢?鄭板橋在《七言詩》中說,“正好清明連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間”。雨前茶,是谷雨前采摘的新茶,細如雀舌,經雨露滋潤,香氣逼人,帶著春季節令的精氣神。泡一壺雨前茶,輕啜慢飲,回味綿長,塵世間的浮躁和功名利祿皆盡散去。人靜心自在,生命里多了幾分詩意和成熟的味道。
“春雨驚春清谷天,柳綠絮飛夏衣染。”谷雨,時光里一首流動的詩,耐人尋味,值得品味。站在春夏之交的路口回望,我不曾辜負春光,我也將以最好的狀態迎接夏天的到來。
(原載于2022年3月29日《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