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作者:汪建新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中唐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和樸素唯物主義哲學家。劉禹錫一生官場失意,反復遭貶,寫下了《聚蟻謠》《飛鳶操》《百舌吟》等名篇。他的《競渡曲》《采菱曲》等作品語言優美,節奏明快,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白居易稱其為“詩豪”“國手”,王夫之稱他為“小詩之圣”。毛澤東十分贊賞劉禹錫的唯物主義思想,讀過他的不少詩作,并從哲學、政治和文學角度進行評點。毛澤東詩詞中借用劉禹錫的詩句并不多,但毛澤東對劉禹錫詩作中所體現的頑強不屈的斗爭和進取精神有著深刻的理解,并提倡學習這種氣概。毛澤東在身處逆境時所彰顯的樂觀豁達的態度,顯然受到了劉禹錫的影響。

反復賞讀劉禹錫詩作

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劉禹錫生于浙江嘉興,自幼好學,熟讀儒家經典,瀏覽諸子百家,并且學作詩賦。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他和柳宗元同榜登進士第。第二年,他考取吏部取士科,被任命為太子校書,開始登上仕途,官至監察御史。劉禹錫與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王伾為首的反對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勢力的“永貞革新”集團,后因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十年后被召還長安,因游玄都觀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含蓄地諷刺了當時的新官僚,復遭貶,先后任連州、夔州刺史。后回長安,又寫《再游玄都觀》,諷刺權貴較前詩更辛辣。晚年遷太子賓客,故世稱劉賓客,官終檢校禮部尚書。

劉禹錫有《劉夢得文集》,亦稱《劉賓客文集》,存詩915首。其詩針砭時弊,多用比興手法,或借詠史詠物,抒發胸中郁憤,諷刺、鞭撻社會丑惡。詩風沉著穩健,格律精切,深寓哲理。他同時又是一位有著樸素唯物論的思想家,寫有《天論》等文章,在詩歌中表現出一種對新陳代謝客觀規律的清醒認識,閃耀著哲理的光輝。

毛澤東對劉禹錫詩歌作品十分欣賞。他曾引用、手書、批閱的詩就有《松滋渡望峽中》《西塞山懷古》《始聞秋風》《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石頭城》《烏衣巷》《玄都觀桃花》《再游玄都觀》《聽舊宮人穆氏唱歌》《贈李司空妓》《與歌者何戡》《楊柳枝詞》《隋煬宮殿汴水濱》《和令狐相公別牡丹》《蜀先主廟》《刑部白侍郎謝病長告改賓客分司以詩贈別》等。

毛澤東很喜愛劉禹錫那些借景抒情、以古喻今的詠史詩。如《蜀先主廟》一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像賢。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詩人贊揚劉備,貶譏劉禪,讓人們看到古今興亡的一個深刻教訓:創業難,守成更難。毛澤東對這首詩批注:“略好。”

《烏衣巷》一詩,是劉禹錫組詩《金陵五題》的第二首:“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朱雀橋是橫跨秦淮河的一座橋,是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烏衣巷是金陵城內東晉大貴族王導、謝安家族的聚居地,因王、謝子弟都穿黑衣服而得名。詩人以燕子識歸巢的習性,用來說明燕巢依舊,而人間的豪門貴族卻淪落為尋常百姓之家的變遷,借古諷今,意味深長。白居易對此詩曾“掉頭苦吟,嘆賞良久”。詩中道出了歷史演化的規律,毛澤東對其圈畫過六次。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劉禹錫在第一次被貶往朗州十年之后,被召回京城長安。此時京中盛傳玄都觀中道士們種的仙桃樹正在開花,眾人爭往觀看。劉禹錫也乘興前往。他睹物傷懷,寫下《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意思是說那滿園開著花的桃樹,全都是自己被貶謫以后栽種的,實則是以桃花隱喻永貞革新失敗后上臺的新貴。這首詩“語涉譏刺,執政不悅”,觸怒了當朝,劉禹錫進京一月之后,被再貶連州。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劉禹錫再度被召回長安,并奉為主客郎中。他又去玄都觀游觀,可桃樹卻蕩然無存。野草叢生,一片荒涼,于是又寫下《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人再次被貶后,皇帝由憲宗、穆宗、敬宗到文宗,更換了四次,而當年遭貶謫的“劉郎”又回來了。詩人明知會因此繼續遭到迫害,但仍寫此詩,辛辣諷刺新貴和為其撐腰的皇帝,表現了頑強不屈的意志和不畏強暴的氣概。毛澤東對劉禹錫的斗爭精神和不屈氣概推崇備至,他很喜愛這兩首詩,他曾背誦著揮毫手書全詩。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劉禹錫在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從和州被召還京途中,與白居易在揚州相會,席上贈答白居易贈詩時所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在一本《唐詩別裁集》中,毛澤東用紅鉛筆在這首詩的標題前畫圈,在詩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詩旁,用紅鉛筆畫了著重線。他又用黑鉛筆在這首詩的第一句前畫圈,每句詩后加了圈。

1975年春,毛澤東已經82歲高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師蘆荻被調到毛澤東身邊工作,為他讀書。初次見面,毛澤東問過蘆荻姓名之后,又問她:“你為什么叫蘆荻?會背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這首詩嗎?”蘆荻當即背誦給毛澤東,接著毛澤東又將這首詩吟誦了一遍:“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瀟瀟蘆荻秋。”蘆荻這才明白,毛澤東要她背這首詩,是因為他要用這首詩的最后一句,幽默地說出她的名字。毛澤東很喜歡這首詩,先后圈點六遍之多。在一本《注釋唐詩三百首》的這首詩標題前,他畫了一個大圈,標題后又連畫三個小圈。在一本《唐詩別裁集》的這首詩前,他用紅鉛筆畫了一個大圈。編者在詩后注釋:“時夢得與元微之、韋楚客、白樂天各賦懷古,夢得詩成,樂天覽之曰'四人探驪龍,子已獲珠,余皆鱗爪矣。’遂罷唱。”毛澤東對這段注釋,逐字加了圈點斷句。

多次引用劉禹錫詩文

劉禹錫一生胸懷憂國憂民的遠大抱負,始終堅持革新的政治主張。但由于他長期遭貶謫,流落邊州,政治上并無很大的作為。他的主要貢獻體現在哲學和文學兩個領域。劉禹錫總結了先秦以來關于天人關系的長期爭論,繼承了先秦以來的唯物主義傳統,發展柳宗元《天對》的思想,提出了以“氣”為世界萬物基礎的自然觀。他通過“天與人相交勝”,特別是“人能勝乎天者,法也”這一思想環節,深入探討了天命論產生和流行的社會政治原因。他的樸素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無論從內容、體系還是戰斗性、科學性而言,不僅在唐代十分突出,在中國哲學史上也以其創造性而占有一席之地。毛澤東對劉禹錫的《天論》評價很高。1959年3月1日,《光明日報》“文學遺產”專欄刊登了一篇論柳宗元的文章,毛澤東對這篇文章的觀點予以反駁,指出:“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義哲學家,見之于他的《天對》,劉禹錫發展了這種唯物主義;而這篇文章無一語談到這一大問題,是個缺點。”

劉禹錫的《陋室銘》是膾炙人口的佳作。“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全篇不足百字,亦詩亦文,說明陋室之所以值得銘頌,是因為居于陋室的主人品德高尚。文章短小精悍,清新別致,極富藝術色彩。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8月30日,毛澤東和周恩來到特園拜訪民主人士張瀾先生。他們走進張瀾的臥室時,張瀾面對自己簡樸的臥室,謙遜地說:“斯是陋室。”毛澤東知道此句出自《陋室銘》,隨口答曰:“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1958年11月10日,新華社編印的《參考資料》第2504期上,以《美官員竭力誣蔑我人民公社運動,但承認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并說南(斯拉夫)十分注意這一發展》為題,刊載了國際合眾社的電訊。其中說:“毛澤東已經使他的國家野心勃勃地執行過去從來未有執行過的共產主義原則。這比蘇聯曾試驗過的任何辦法要厲害得多,而中國的統治者們的成敗取決于這個辦法是否成功。”“毛澤東正在孤注一擲,看這個制度是否能養活這個國家。鑒于一度發生的旱災和水災——這些災害已經使中國的饑荒,幾乎成為司空見慣的事——這是一種冒險的計劃。”毛澤東在上述話語下面畫了橫線,有的還畫有著重號,并在這則電訊的開頭和旁邊,寫下了四句詩:“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出現曲折與困難在所難免,但合眾社的電訊則明顯帶有幸災樂禍的味道。毛澤東借用劉禹錫的《贈李司空妓》,以“司空見慣”作詩批進行回應。

毛澤東對劉禹錫詩文的評點或引用并不多,但卻對《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和詩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多次發表個人觀點,這也算是一個特例。《唐詩別裁集》是清代沈德潛所編的唐詩選集,他對《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加了一段注解:“沉舟二語,見人事不齊,造化亦無如之何。悟得此旨,終身無不平之心矣。”毛澤東在“造化亦無如之何”下畫了著重線,批注說:“此種解釋是錯誤的。”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劉禹錫雖然自比為“沉舟”“病樹”,但仍描繪了“千帆過”和“萬木春”的繁榮景象,指出個人的沉滯算不了什么,世界總是要向前發展的,這無疑是唯物主義的積極態度,因而也成為有志之士勵志奮發、不甘失意的座右銘。而沈德潛卻把他的積極進取精神理解為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的消極態度,毛澤東顯然不贊同沈德潛的解讀,他的批注可謂知人知詩之論。

1958年12月9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六中全會的講話中講到“兩種可能性”時,他指出黨的鞏固和分裂,人民共和國的勝利或滅亡都有兩種可能,但前者的分裂、后者的滅亡都是暫時的,而世界上資產階級的滅亡則是永久的。此處他引用了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以加重對這一論點的闡述。

1959年4月20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就呂泗洋發生風暴事故后相關省市采取的措施一事,向周恩來、鄧小平提交了報告。報告說,自事故發生后,上海市委、浙江省委等及時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了漁民的基本生活,穩定了他們的情緒,并就救災所需物資、如何盡快恢復漁業生產等事宜作了具體安排。4月21日,周恩來把這一報告送給毛澤東。4月24日,毛澤東在該報告上批示道:“唐人詩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再接再厲,視死如歸,在同地球開戰中要有此種氣概。”毛澤東一生以“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為格言,充滿著劉禹錫的那種氣概。

毛澤東還曾引用劉禹錫的這兩句詩來表達自己豁達的生死觀。據毛澤東的護士長吳旭君回憶,有一次,毛澤東同吳旭君談到了自己的死時說:“如果不死人,從孔夫子到現在地球就裝不下了。新陳代謝嘛。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他還說:“我在世時吃魚比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長江里喂魚。你就對魚說'魚兒呀,毛澤東給你們賠不是來了。他生前吃了你們,現在你們吃他吧,吃肥了你們好去為人民服務。’這就叫物質不滅定律。”

詩詞深受劉禹錫影響

劉禹錫被貶朗州時寫了《秋詞二首》,其一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人們在分析劉禹錫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時,有一點被嚴重忽視了,那就是他在《秋詞》中一反自古逢秋必悲的文學傳統,熱情洋溢地贊美秋天,是豁達精神的直接表現。盡管至今尚未發現毛澤東圈畫或評點《秋詞》的佐證材料,但并不等于毛澤東沒有讀過,而這首詞恰恰是劉禹錫對毛澤東詩詞產生深刻影響的關鍵所在。

毛澤東的人生波瀾壯闊,但也歷經坎坷。1956年9月10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預備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在談及自己的曲折人生時,感慨地說:“主要是三次'左’傾路線時期,給我的各種處分、打擊,包括'開除黨籍’、開除政治局候補委員,趕出紅軍等,有多少次呢?記得起來的有二十次。”《采桑子·重陽》就是毛澤東身處逆境時的感懷之作。

1929年秋,逆境中的毛澤東寫了《采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不免使人感慨人生短暫。“戰地黃花分外香”,戰地中的花兒經受丹心熱血撫育,因而更加芳香四溢。“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秋風強勁,不像春風那般輕柔拂面。“勝似春光”,秋風比春風更具有蕩滌塵埃的巨大威力。“寥廓江天萬里霜”,江天壯闊,水天相接。“萬里霜”之“霜”不是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字,是“霜葉紅于二月花”的“霜”,色彩斑斕,絢麗迷人。《采桑子·重陽》最突出的藝術特色,就是毛澤東旗幟鮮明地贊美秋天,而這種贊秋情愫與劉禹錫的《秋詞》如出一轍。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 對秋的描寫自《詩經·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和《楚辭·九章·抽思》“悲夫秋風之動容”等詞句已初現端倪。但宋玉《九辯》中“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描寫,使“悲秋”主題發生了質的飛躍,被稱為中國悲秋詩的開山之作。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詩云:“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宋玉悲”因此成為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結的代名詞。

宋玉之后,文人悲秋綿延不絕。絕大多數古代詩人都將悲情愁緒與草木搖落、萬物凋零的秋景聯系在一起,以蕭瑟的清秋意象傳達人生的煩悶、生命的憂患。無論是風格婉約的柳永、李清照,還是胸襟豪放的蘇軾、辛棄疾,在紅衰翠減、萬物凋零的秋天,都禁不住感傷身世,悲從中來。漢武帝《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潘岳《秋興賦》:“嗟秋日之可哀兮,諒無愁而不盡。”王勃《秋日餞別序》:“黯然別之銷魂,悲哉秋之為氣。”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李益《上汝州郡樓》:“黃昏鼓角似邊州,三十年前上此樓。今日山城對垂淚,傷心不獨為悲秋。”秋瑾絕筆:“秋雨秋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如此等等,舉不勝舉。

悲秋情結幾乎成為古代文人揮之不去的心結,成為古典詩詞吟詠秋景的主基調,而贊美秋天的詩人與詩句寥若晨星,劉禹錫顯然屬于其中最為璀璨的那一顆明星。《秋詞》二首,表現了劉禹錫樂觀頑強的生命意志,也顯示了他倔強不羈的人格力量。雖然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里也有贊美秋景的詩句,如他的《秋涼晚步》云:“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但要論境界的曠達和態度的堅決,相比之下,楊萬里還是要稍遜一籌。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逆境人生的毛澤東沒有半點悲嘆哀婉,而是暢敘古典詩詞中微弱孤寂的贊秋情愫,展現豁達激越的精神境界,不僅弘揚了劉禹錫絕世獨立的藝術風骨,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氣貫長虹的偉岸人格。而更值得稱道的是,毛澤東贊秋,不是一時的偶發興致,而是始終如一的深厚情結。他的人格特質和豁達胸襟,使得悲秋情結在他的筆下難覓蹤跡。

毛澤東的詩詞創作有一個意味深長的現象,就是幾乎找不到一首直接或間接描寫春光的作品,而和秋天關聯的詩作很多。毛澤東至少有10首作品標注寫于秋天,如《西江月·秋收起義》(1927年秋)、《西江月·井岡山》(1928年秋)、《清平樂·蔣桂戰爭》(1929年秋)等。毛澤東詩詞吟詠秋色的詩句不少,比如,《沁園春·長沙》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西江月·秋收起義》中的“秋收時節暮云愁”;《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中的“萬木霜天紅爛漫”;《清平樂·六盤山》中的“天高云淡”;《五律·喜聞捷報》中的“秋風度河上”;《浪淘沙·北戴河》中的“蕭瑟秋風今又是”。毛澤東對待秋天、秋景、秋色、秋風的態度是一貫的,盡管未必都旗幟鮮明地展現出一反“悲秋”的常調,但大都是或鋪陳或烘托,表現了積極向上而無純粹的悲涼之意,都不同于古人的悲秋或者都高于古人的贊秋,體現了詩人毛澤東的博大胸襟、偉岸人格、豁達態度、斗爭意志和樂觀精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十六首古今史上最強豪放詠秋詩詞排行榜,還有遺漏的嗎?
歷來文人多悲秋,但這三首詩詞,卻是秋光勝春光
這首詞一出即頂峰,人間再無登高懷遠重陽詞
秋當如此,最讓人痛快的秋詞
“一代詩豪”劉禹錫的經典詩詞名篇
劉禹錫的一生起起落落,憑什么成為詩豪的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名山县| 平遥县| 蒲城县| 綦江县| 台中县| 桦南县| 漳平市| 灌云县| 棋牌| 江陵县| 崇明县| 峨边| 湘阴县| 顺平县| 泌阳县| 元江| 陆川县| 黔西| 随州市| 大港区| 招远市| 永宁县| 商河县| 沙湾县| 芜湖县| 华亭县| 长宁区| 湛江市| 通道| 大庆市| 灌阳县| 永登县| 阿荣旗| 泰宁县| 宜州市| 昭平县| 南阳市| 县级市| 姜堰市| 崇阳县|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