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旭斌
每當乞巧的歌唱隱隱傳來,大野的秋穡正當豐登。核桃裂口,碩果盈枝,金風金陽吹曬著滿席院、堆成山的核桃。
小時候,我家屋旁有棵核桃樹,它在春天花繁葉茂。
祖母說:'這棵樹歲數怕有二三十年了。'
'有二三十年嗎?還不到碗口粗。'我有些懷疑。
'早就有了,比你哥哥都大。'祖母記性好,千真萬確地說。
汶川地震那年,這棵樹突然生病,林業技術員說可以嫁接,父親不信,瞅著已經鋸掉的枝干,望著扦插的新枝條擔心地問:'真的能活嗎?'
技術員胸有成竹:'絕對能活,核桃樹,好嫁接得很。'
應了毫不含糊的話,父親等來了來年的豐收,一棵樹,打了三竹籃青皮果。也讓我們往炕頭小箱里,儲足了一年的啖口吃食。
兩年后,這棵樹被砍了,村里拓寬路面,樹擋路,父親讓路,大樹沒有保住。
成縣廣種核桃,不知始于何時,無從查考。晉代郭儀恭在《廣志》中記載'陳倉胡桃薄皮多肌,陰平胡桃大而皮脆,急捉則碎。'這樣算,少說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白露白露,核桃下樹。'這些天,正是青皮核桃上市的季節,不論是小鎮鄉村,還是縣城街頭,不論是滿山果園,還是房前屋后,蛻掉皮的核桃堅果上,還掛著果絡,破開硬殼,剝去果仁表皮與分心木,團團合抱的四瓣核桃仁,胖乎乎,白嘟嘟,脆生生,吃上一瓣,便滿口生香。
成縣是全國優質核桃主產區、全國優質核桃種植基地。這里選育的十多個品種的核桃個大皮薄、仁白肉厚、清香濃郁、口感絕佳、富鋅富硒、出油率高。2001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
天一亮,喜歡煨茶的人們煨熱陶罐后,把核桃仁放入油臊子中,加花椒、紅蔥、藿香和茶葉、面粉分步炒制,做成油面茶,就是最地道、最美味的早點了。每年七夕,成縣鄉村還流傳著'七月七,鵲橋會,核桃熟,灌香油,烏仁多,卷饃饃'的童謠。
核桃從樹上采下來,先讓脫皮機脫洗,然后進入扶貧車間創辦的冷庫儲藏,成縣過千家的網店通過各級電商平臺、直播帶貨平臺,一單單送到大都市的餐桌和天下食客。鮮核桃銷售幾十天后,其余的核桃送進加工廠,制成琥珀核桃、棗夾核桃、核桃油等。成縣核桃是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呢!這源于它有上千年的種植史,有百年以上老品種的山核桃樹,有家家種核桃、樹樹接新枝的產業扶貧,核桃不僅解決了群眾吃油問題,還是脫貧致富的'綠色搖錢樹',依靠幾十棵盛果期的核桃樹,老百姓的光景比核桃還香。
八月的故鄉,任意一個村寨,到處是核桃樹,結三個果、五個果的,多的是。山核桃果熟果又落,一年又一年。種核桃的人沒有想到,山核桃一年會比一年賣得遠。賣核桃的人也說不清,秦巴大山中的成縣盆地上,50萬畝果林里,究竟蘊藏著多少品種多少棵樹……
每年二月二一過,成縣春天的明麗,先從草木的千發萬長展開,除了滿山桃紅滿園粉白的花海,就是核桃抽芽開花的翠綠了。有人說核桃不開花,與春天所有的花不同,它從葉腋倒垂下來,不是那種一叢一瓣的絢麗綻放,而是長穗的懸吊。
核桃花的樣子很奇怪,很低調,也很樸素。低調和樸素情理同源。有人說構樹花像毛毛蟲,其實最像毛毛蟲的是核桃花。抽長的青花是軟體的,被一條花柱串聯,如小拇指一般粗。捋掉須花,通身碧綠的核桃紐,蔥嫩如絲。掉落的粒粒花瓣,細而碎,仿佛呼吸空氣長大的,又仿佛是上百粒的桂花瓣繡成串的。它們開春先開,是太陽的功勞。
不長核桃的地方多。這些都市里來的客人會問:'核桃長在地里嗎?'
'是的,又不是。'
'核桃樹長在土里,但核桃果是掛在樹梢的。'這樣解釋才算準確,帶到地里親眼看了才算明白。
為了鮮美,成縣核桃倒逼快遞行業扎根,電商平臺織網,冷鏈產業配套。可以說,成縣老百姓最早接觸和使用二維碼,也是農產品銷售在西北地區第一個有電商協會的縣。這里把第一籃核桃從網上賣出去的時間,早在2013年秋天青皮核桃剛上市時。那時說'成縣核桃滾九州',似乎天下都不服。而今稱'成縣核桃香天下',則天下人都能準確辨識并認可無異。不論是秋天來成縣采摘體驗的游客,還是從網上訂購過成縣核桃的網民,吃過成縣核桃的人,沒有人不贊不絕口。
到了乞巧節,'核桃掛滿樹,七夕更玲瓏',故鄉人認為核桃就在今天灌香油,其實說的是堅果自此應節而完全成熟,青皮快要成熟到自然裂口了,日漸個沉的核桃果將要掉下樹了。園中樹下,四處是采收和撿拾核桃的人群。
山上,地畔,院邊,奔走著背背篼提竹籃的男女老少,一根長竹竿照樹枝敲打,圓圓的核桃果便滾落一地。短短幾天時間里,青皮核桃全部笑開了口,把滿山核桃全部交給專業合作社的果農,聚在脫皮機前,看一箅箅核桃被洗得凈亮,手機的提示聲里收到一筆轉賬,是賣核桃的收入。望著身后綠得滴油的秋山,心頭歡喜,笑瞇了眼。
這以后,秋風就浩蕩起來,核桃果和樹葉將落零一地,滿村的樹上將掛滿沉甸甸又金燦燦的玉米。我被山村豐收的這種壯美所震撼,被鄉親辛勞的這般汗水所激勵,又被擺脫貧困的這腔意志所感動。我知道,在我黃土滿坡的群山里,核桃是莊稼之王。
天一涼,該到給樹涂紅的季節了。為什么要涂紅?起初無人理解,甚至認為這是多余無效的。但刷過林木涂紅劑的病樹,第二年長勢明顯轉盛,枝葉茂密油亮,掛果、坐果和結果比往年繁很多,根象甲、蚧殼蟲、云斑天牛也不害樹了,人們便自發爭搶著,在脫盡樹葉的果林勞動,給核桃樹涂紅、刨盤、修剪、整園,善待每一棵樹木。
入冬農閑多,以面食為主的成縣人愛烙餅,這時核桃已晾曬得干脆。把核桃剝凈取仁,在熱炕上烘暖、搗碎,將發酵的面團搓揉,搟成餅,一層卷一把加油鹽的核桃渣,放在鐵鍋里,用文火烙烤,就做成了表面焦黃、香酥可口的核桃餅。如用大火蒸,就做成了軟糯生香的核桃花卷。每家每戶的備料,要一直夠吃到第二年的七夕前后。
十年,是一棵核桃樹從幼苗到結果所需要的時間。一百余歲,是成縣山林村落里常見的核桃老樹的年齡。一千一百萬棵,是成縣大地孕育的核桃果樹數量。
從故鄉意義上說,這些尋常之物的核桃果,它們千樹萬樹珍藏于山嶺之中,受的是好山好水的滋養。到季熟落時,恰好的風雨,又打開它們千顆萬個的心扉,也把農家的光陰照得又明又亮。成縣多雨,樹長得快,尤核桃樹最旺盛。隨便去個地方,老樹多合抱者,樹蔭能遮蓋幾座院,茶飯因核桃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