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初,我接手了八年級一個“問題班”,用校長的話說:“紀律方面,上課像逛'菜市場’;成績方面,學科成績全線墊底。”面對如此局面,我該如何扭轉乾坤?通過對班級情況的全面調研,我決定從以下四方面重構班級生態。
師師交流,尋找重構班級生態的生長點。班主任要有透過表面看潛質的慧眼,充分挖掘班級所蘊含的向上、向善的特質。接班伊始,我請科任教師根據各自的觀察和理解,向我介紹他們眼中班級值得肯定的地方。體育老師反映,本班學生普遍性格活潑,體能也不錯。我覺得可以此為突破口,逐步扭轉學生的不良表現。班級有兩位學生長跑功底不錯,但均存在集體榮譽感不強和怕吃苦的思想,于是我和他們一起跑步、訓練,完成目標還會給他們頒發小獎品,在日常點滴中扎實思想建設。最終,我班取得了校運會綜合評比第一的佳績,借此契機,我設計了一次“我能行”的主題慶祝班會,為重構班級生態、創建優秀班集體開發了新的生長點。
師生交流,堅定共建優秀班集體的信心。重構班級生態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成長動態,于是,我開展了師生談心,嘗試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班里有個“刺頭”學生,談心中他直言不諱:“不是我不想好,我實在不知道怎么變好,而且總不能是因為我一人不好班級才不好的吧?”看來,激發學生改變班級形象的主動意識是關鍵,鑒于此,我召開了一次“爭創優秀班集體,從細節做起”的主題班會,邀請學生會負責班級日常行為規范檢查的學生進班,分析他們眼中本班存在的問題。之后,我們制定了著裝、晨掃、晨跑、兩操、課間、午休等行為規范,并類推到晨讀、課堂、作業等學習規范,還制作了班級日志,由學生輪流記錄,“刺頭”學生主動請纓擔任紀律委員。此外,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談心記錄表”撰寫共建優秀班集體建議書和自我發展規劃書,堅定師生共建優秀班集體的信心。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班級多次獲得校“文明規范班級”流動紅旗,極大地激勵了班級師生的信心。
生生交流,明晰重構班級生態的概貌。建設良好班級生態就要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求各小組從班名、班風、班貌等方面開展優秀班集體創建討論,并適時給予學生建議。班會課上,我們以“共建優秀班集體,有你有我”為主題,對各組方案進行展示和表決。在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中,學生不僅明確了要做什么,還思考了如何做、為什么做,逐漸培養了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投身建設班級生態的激情。在此基礎上,我們組建了一個五人“代理班主任”團隊,全面負責班級事務;建立學生依次擔任班主任的“輪值班主任”制度,體現學生管理班級的主體作用;民主組建班干部隊伍,并由他們自己擬定崗位的權利與義務,強化班干部的凝聚力和執行力。學生們用心、用情參與班級事務管理,班級逐漸有了精氣神。
家校交流,形成共建優秀班集體的合力。班級有個學生A,母親去世,父親不識字,有個17歲的姐姐,無業在家。平時A一切都聽姐姐的,沒什么主見,在學習和生活上存在很多問題。我邀請校長和我一起家訪,校長對其姐弟情深表達了贊許,同時也指出A的姐姐年齡尚小,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方式缺少全面性和發展性;我認真地分析了A的成長情況,并為他們初步制定了家庭教育計劃。
A身上的問題有了很大改善,成績也提升了不少。為了增強家校共育的合力,我邀請了四位家長組織成立了“班級家委會”,協助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以班級日志記錄表和學生表現積分表作為家校溝通的橋梁,及時反饋學生的成長動態。有了家長的參與,我樂得做一位輕松而幸福的班主任。
我始終相信,沒有管不好的班級,只有不肯下功夫的老師。班主任工作需要智慧與手段,但更需要付真心、用真情,與學生心心相印、與班級共同成長,這才是管理的藝術。
來源|《教育家》2023年3月第1期
作者|楊有負 安徽省蕪湖高新區實驗學校
編輯|曹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