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暖,許多人不僅晚上睡不醒,白天也感到困倦、疲乏、頭昏欲睡,這就是常說的“春困”。春困是病嗎?有沒有應對的辦法呢?
為什么春天那么困
中醫認為,春困是季節交替時人體無法及時適應自然氣候出現的正常癥狀,是一種亞健康狀態。“春氣通于肝”,春季是肝氣最為活躍的時候,肝旺常會導致肝火橫逆犯脾克胃(木旺克土),胃失受納,脾失健運。脾胃受傷,氣血生成不足;肝火偏旺導致肝不藏血、不養血,五臟六腑失去滋養,所以常出現乏力、頭暈等。
冬季受低溫的影響,皮膚汗腺處于相對收縮狀態。隨著天氣回暖,皮膚、毛孔舒張,供血量增多,而供給大腦的氧相應減少,再加上春季白天變長、夜晚變短,人的睡眠時間也相對縮短,所以就會出現春困的現象。亞健康人群因為長期處于慢性疲勞狀態,適應能力更差,所以疲乏的感覺會更加明顯。
哪些體質容易春困
中醫認為,濕熱體質、肝郁脾虛、肝胃不和的人因為濕困脾胃或者脾胃相對虛弱,易出現疲勞、乏力、頭暈和昏昏沉沉的現象。
西醫認為,焦慮、抑郁、胃炎、咽炎、更年期綜合征、精神分裂癥等疾病可以導致機體適應能力減弱,出現比較明顯的春困癥狀。此外,患糖尿病、高脂血癥、心腦血管病、腎臟病、肝病、胃病等慢性病的病人,可能由于長期營養失衡或代謝紊亂,進入春季后,各系統的新陳代謝逐漸旺盛,所以春困現象比較嚴重。
趕走春困有高招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流經肝臟的血流量增加,有利于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生成、轉化、代謝,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增強人體的適應能力。“動則生陽”,在風和日麗之時,到戶外踏青、爬山、跑步、騎自行車,能幫助人體氣機舒暢、氣血調和、精神百倍。
春氣通肝,調理情志和保持心情舒暢可使肝氣順暢。要學會自我調節情緒,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培養多種興趣愛好。
春季飲食養生以平補為原則,重在養肝補脾。酸味入肝,不利于肝氣的疏泄。因此,飲食調養宜多甘少酸,清淡可口,盡量不要吃油膩、生冷的食物。人體從這些食物中獲取豐富的營養,可幫助養肝和健脾。
油膩食物可能會使人發困,所以平時要多吃一些蔬果,如馬鈴薯、香菇、茄子、蘿卜、花菜、藕、百合、香蕉、蘋果、梨,幫助緩解疲勞。可以適當吃蔥、姜、蒜等辛散之物,幫助振奮人的陽氣,緩解春困。此外,可以沏上一杯濃郁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茶,不僅提神醒腦,清除睡意,還可促進人體陽氣的生長,防止春困。
(本文作者:江蘇省中醫院神經內科 吳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