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里,青島的一戶普通人家里,92歲的母親正在慢吞吞地包著餃子。而70歲的女兒卻在沙發上“葛優躺”,邊吃櫻桃,邊看電視。如此強烈的反差,有網友嚷嚷著讓女兒給老母親搭把手,早點包完。不承想,老母親大手一揮,斷然拒絕,然后回頭說:“讓俺閨女好好休息吧!”老母親的動作很慢,但愛女情深,臉上始終掛著微笑。沙發上的女兒呢,像極了被捧在手心的公主,盡情享受著老母親的這份寵溺。
我想,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于,無論我們走多遠,也不管到了哪個年紀,回到家依然有機會享受父母的寵愛。爸媽疼的日子,就可以放下生活壓力和內心苦楚,盡情品嘗當下的溫情與喜悅。
《我家那閨女》中,談及父母,將知天命的高亞麟說過一句圈粉無數的話:“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父母在時,不管你是30歲的熱血青年,還是60歲的老人,你都會覺得死亡還很遙遠,因為有父母擋在你和死神之間。但父母一走,你就要直面死神,就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一下子沒了歸宿,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
舅老爺在世的時候,表舅隔半月就會不顧舟車勞頓,回老家探望一次。而且每次回家之前,都要用心張羅半天,想著老父親愛吃的糕點,帶上他最愛喝的酒。舅老爺走后,表舅即便在春節,也只是回去貼個春聯,便匆匆趕回。“父母都不在了,不知道回來干什么!”表舅這樣感慨。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周國平說:“一個人無論多大年齡,只要失去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兒?!睕]了父母,再美的風景也會黯然失色,再多的成就也只是徒留蒼白。
我們常常會犯一個錯誤:把最好的笑臉展現給外人,卻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高考失利那陣,小凱變得戾氣纏身,喜怒無常。聽到和他成績不相上下的同學,收到名校的錄取通知書,他都會懊惱地雙手砸墻。母親心疼看不過,上前拉住他時,總會遭遇他那洪荒之力的掙扎,歇斯底里地發泄:“不要管我!不要管我行不行!”在他走出那段昏暗歲月之后,無意從父親的口中得知,那時母親夜不能寐,白天還要在他面前故作堅強,幾次差點暈倒,?,F在的小凱,每每舊事重提,都懊悔不已,只能全力盡孝,彌補過失。
其實,愛父母并不需要轟轟烈烈,用心就好:出門在外,打個電話報報平安,讓二老安心;出差旅游,捎帶兩份當地土特產,讓二老嘗個新鮮;回到家中,親自掌勺燒桌小菜,一家人圍爐而坐……盡孝的手段很多,重要的從來不是形式,而是要對父母心存感恩、和顏悅色,這才是為人子女最難的修行。欣賞畢淑敏的一段話:“每個孩子都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有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都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br>
我們一個不經意的轉身,腦海中平素那些來日方長的友情、愛情、親情應該有的模樣,很可能早已模糊或擱淺,甚至變成了天人永隔的絕望。莎士比亞有言:“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個字——現在?!彼裕靡磺羞€來得及,多牽牽父母的手,陪他們走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