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流行一時的書講了這樣一個道理:不功利的人往往會更為順利地獲利。
原因很簡單:功利的人常常在追逐功利的過程中喪失原有的目標,而不盯著“利”字的人因為排除了功利的干擾,反而能做出更加正確的判斷,尤其是這種品格常常會化為脫俗的人格魅力,極容易受到上司賞識。
有一個偏遠山區的小姑娘到城市打工,由于沒有什么特殊技能,于是選擇了餐館服務員這個職業。在常人看來,這是一個并不需要什么技能的職業,只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許多人已經從事這個職業多年了,但很少有人會認真投入這個工作,因為這看起來實在沒有什么需要投入的。
這個小姑娘恰恰相反,她一開始就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并且徹底將自己投入到工作之中。一段時間以后,她不但能熟悉常來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們的口味,只要客人光顧,她總是千方百計地使他們高興而來,滿意而去。這樣不但贏得顧客的交口稱贊,也為飯店增加了收益——她總是能夠使顧客多點一至兩道菜,并且在別的服務員只照顧一桌客人的時候,她卻能夠獨自招待幾桌的客人。
就在老板逐漸認識到其才能,并準備提拔她做店內主管的時候,她卻婉言謝絕了這個任命。原來,一位投資餐飲業的顧客看中了她的才干,準備投資與她合作,資金完全由對方投入,她負責管理和員工培訓,并且鄭重承諾:她將獲得新店25%的股份。
現在,這個小姑娘已經成為一家大型餐飲企業的老板。
在工作與生活當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憑什么要我做這做那,一個月才給我這么一點兒錢。”“這不是我的事,讓張三去做吧。”“差不多就行了,是公司的事,又不是我自己的事情。”
很多人都認為工作是為老板做的,就像年少時認為學習是為老師學的一樣。現在你知道了學習是為自己,不是為老師。可是,你知道工作也不是在為老板做嗎?你能否做到領一份薪水做雙份工作?
總是斤斤計較自己付出的人,他們最大的誤區就是始終抱著“我不過是為老板打工”的工作態度。他們認為,工作就是一種簡單的雇傭關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和自己沒有多大的利害關系,反正自己的工資就是那么多,超出自己工作范圍的工作與自己無關。這樣的工作觀念讓無數人錯失了人生中寶貴的機會,等到人生已經沒什么希望的時候就不斷地埋怨自己所在的企業。
齊瓦勃出生在美國鄉村,只受過很短的學校教育。15歲那年,一貧如洗的他就到另一個山村做了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齊瓦勃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發展的機遇。三年后,齊瓦勃終于來到鋼鐵大王卡內基所屬的一個建筑工地打工。一踏進建筑工地,齊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優秀的人的決心。當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時候,齊瓦勃卻默默地積累著工作經驗,并自學建筑知識。
一天晚上,同伴們在閑聊,唯獨齊瓦勃躲在角落里看書。那天恰巧公司經理到工地檢查工作,經理看了看齊瓦勃手中的書,又翻開了他的筆記本,什么也沒說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經理把齊瓦勃叫到辦公室,問:“你學那些東西干什么?”齊瓦勃說:“我想我們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或管理者,對嗎?”經理點了點頭。不久,齊瓦勃就被升任為技師。在打工者中,有些人諷刺挖苦齊瓦勃,他回答說:“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單純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打工,為自己的遠大前途打工。我們只能在業績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所得的薪水,只有這樣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獲得機遇!”抱著這樣的信念,齊瓦勃一步步升到了總工程師的職位。在他25歲那年,齊瓦勃又做了這家建筑公司的總經理。
“讓自己工作所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所得的薪水。”這是齊瓦勃的信念,也是所有擁有夢想者應有的信念。
在現實當中,人們總希望自己的收入變得更高一點。有一個觀念很重要,就是:金錢是價值的交換。只要你能夠為你所服務的團隊創造出很高的價值,你就會獲得應得的金錢。不管在什么樣的公司工作,不管這家公司是什么樣的性質,你都應該每天堅持思考幫助公司創造價值的方法。
工作不僅僅讓你獲得薪水,更重要的是,它還教你經驗、知識,通過工作,你能夠提升自己,從而變得更有價值。所以,你一定要記得,你不是僅僅為金錢而工作,你要為夢想而工作,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讓你工作的結果、創造的收益遠遠大于你獲得的報酬吧。因為,在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的同時,你自己也能獲得更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