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已經十分熟悉。但有一位民國時期的才女,卻不被多少人所熟知,這位才女就是魯迅先生的學生蕭紅。
1911年,蕭紅在一個地主家庭出世,當時的她有著兩個名字,另一個叫做張廼瑩,雖然家庭富裕,不愁吃喝穿住,但卻在幼年時期就失去了母親,當時的她年僅8歲,后來其父又娶了梁亞蘭為妻,為的是能照顧好蕭紅。
蕭紅
蕭紅剛出生不久,宣統皇帝就宣布退位正式開啟民國時期,民國之初正是混亂的時候,當時權朝更替,有很多規則律法等等都還不完善,也因此蕭紅一生都不怎么好過。
19歲的時候,蕭紅初中畢業,在這之前因為祖父的逝世,蕭紅沒有了最大的支持,因為想去師范學院附屬中學讀書卻遭到反對,毅然決定獨自生活,但失去了經濟來源,很快生活就陷入了困境。
民國時期結婚都比較早,蕭紅也不例外,在高中一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未婚夫,但是不久后卻遭到男方的家里人反對,被迫退婚后就搬家到了阿城縣,后來未婚夫不顧家人反對,自己離家出走找到蕭紅,兩人便在阿城縣的一處旅館開始了同居生活,之后未婚夫在蕭紅臨產之際又悄悄溜走,留下蕭紅獨自一人,最后受到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編輯裴馨園的幫助,同時結識了裴馨園的同事蕭軍。
蕭紅與蕭軍
蕭紅后來又因為欠錢太多被困旅館,在蕭軍的幫助下才得以脫困,在結識之余,蕭紅沒有經濟能力撫養孩子,不得不送與他人,后來孩子也因為撫養不善而夭折了,悲痛之余蕭紅和蕭軍結婚。
后幾年,蕭紅開始發揮自身的才能,以一部小說《棄兒》正式踏入文壇,之后更是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發布了眾多文學作品,其中包括了有小說、散文、舞臺劇本,其中散文多數以揭露偽日軍為主,但也因此被日軍的特務機關盯上,后來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才得以逃脫。
蕭紅蕭軍與黃源合影
不過,就因如此,蕭紅也得到了當時在上海的魯迅先生的關注,期間魯迅先生更是在文學上對蕭紅給予了無私的指導和鼓勵,后來還介紹了更多的文學作家給兩人認識。
后幾年時間,蕭紅致力于在抗日上做貢獻,直到因感情破裂,蕭紅和蕭軍兩人離婚,蕭紅悲痛之余去往了日本,不久后卻得到魯迅先生逝世的消息,次年1月便回國到萬國公墓祭拜魯迅先生,更是寫下《拜墓詩——為魯迅先生》,發表在4月23日的《文藝》上。
許廣平、蕭紅、蕭軍、周海嬰在魯迅墓地
同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日軍大舉進攻上海,蕭紅等人因為一直在批判日軍,同時不顧危險幫助眾多反對人員,被迫開始逃亡生活,期間蕭紅還寫了眾多散文詩,還受到邀請撰寫了《記我們的導師》《記憶中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生活散記》《魯迅先生生活憶略》等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
1942年蕭紅因為肺結核病情加重,又被庸醫誤診后做手術而導致不能進食,身體日漸衰弱,同年1月22日上午10點,蕭紅在紅十字會在圣提士反女校設立的臨時醫院病逝,享年31歲。
蕭紅婚姻不幸,命運波折。但在文學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也許是天妒英才,蕭紅匆匆走完了短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