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特伯雷大教堂 I Canterbury Cathedral
一座古老的教堂, 一本影響深遠的故事集, 宗教的沉重和文學的傳奇, 這是英國東南部肯特郡的坎特伯雷小城獨有的特色. 這里是英國宗教領袖的所在地. 這座人口約4.2萬的小城有英國最古老的, 最莊嚴肅穆的圣馬丁教堂, 紀念圣徒圣奧古斯丁的修道院遺跡, 以及舉世聞名的坎特伯雷大教堂. 坎特伯雷大教堂的正式名稱是坎特伯雷基督座堂和大主教教堂(Cathedral and Metropolitical Church of Christ at Canterbury), 是英國圣公會首席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主教座堂. 這座宏偉的大教堂及其教區, 是催生英國基督教文明的搖籃, 也是英國基督教興起和發展的見證, 因此被稱為'天堂之門'.
坎特伯雷位于英國東南部, 屬于有'英格蘭花園'之稱的肯特郡, 是座人口不到四萬的古城. 公元597年, 傳教士奧古斯汀受教皇的委派, 從羅馬赴英國傳教. 他在四十名修士的伴隨下, 來到作為薩克遜人的肯特王國都城的坎特伯雷. 當時的國王是個異教徒, 但王后原是法蘭克公主, 信仰基督教. 在王后的幫助下, 奧古斯丁在這里站穩了腳跟, 成為第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 并把基督教傳播到整個英格蘭. 因此, 在英格蘭, 坎特伯雷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基督教信仰的搖籃.
殉道者托馬斯·貝克特
坎特伯雷大教堂影響力的第二次提升, 來自于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馬斯·貝克特的流血犧牲. 公元1162年, 國王亨利二世任命自己的好友托馬斯·貝克特為該國最高級別的神職領袖. 亨利二世本來想著, 借著好友作為最高神職領袖, 鎮壓地位逐漸上升的宗教勢力, 就會更加輕松. 然而事與愿違, 托馬斯·貝克特并沒有如亨利二世所預料的那樣幫助他鎮壓宗教勢力, 反而處處與自己作對. 無論國王說什么做什么, 這位大主教總是對著干. 1170年, 亨利二世終于被這位昔日好友激怒, 向手下四位騎士暗下殺令, 11月29日, 托馬斯·貝克特被謀害.
馬斯·貝克特遇害之后, 亨利二世遭到來自教廷的追責, 最終迫于形勢, 不得不親自到坎特伯雷進行'贖罪'.
在經過鞭笞和責罵之后, 亨利二世最終得到所謂的'救贖', 羅馬教廷也追封托馬斯·貝克特為殉教圣徒. 貝克特的殉難也使坎特伯雷大教堂成為歐洲北部最受熱捧的朝圣之地, 成為基督教圣城. 如今, 教堂西北面的翼廊(Transept)曾經見證托馬斯·貝克特慘烈遭遇的地方, 設有現代化的祭壇, 供朝圣者們前來祭奠.
亨利八世與宗教改革
1534年, 風流的英王亨利八世想要離婚再娶, 可是羅馬教宗拒絕宣布他與凱瑟琳的婚姻無效, 國王便頒布《至尊法》宣布英國國王是英國圣公會的首腦, 英國所有教區由坎特伯雷大主教管理, 從此脫離羅馬天主教, 自立國教. 后來國教和天主教在英倫大地上血火交鋒多次, 最終奠定了統治地位, 坎特伯雷大主教也就成為國教的'教宗'.
被稱為'神之府第', '天堂之門'的坎特伯雷大教堂, 以其美麗打動著人們的心. 坎特伯雷教堂建于公元324年, 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壯麗的天主教堂, 造型非常傳統而神圣, 整棟建筑呈現出一個十字架的結構, 建于坎特伯雷穴的正上方, 長約156米, 最寬處有50米左右, 中塔樓高達78米. 1452年, 尼古拉五世下令重建, 1506年由意大利最優秀的建筑師坎特伯雷, 德拉·波爾塔和卡洛·馬泰爾相繼主持設計和施工, 終于在1626年完成了現在的模樣.
外貌
大門外觀
基督堂門上是青銅基督像、天使浮雕和都鐸王朝的各種徽標. 坎特伯雷大教堂主要分布如下:
The Nave
中殿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Nave這個詞來自拉丁語中的一艘船, 因為屋頂看起來類似于木船的木質支柱. 它由Henry Yevele設計, 拱頂高26.5米(82英尺). 它用于服務, 音樂會和學位儀式. 在西端是一個巨大的窗戶, 里面裝滿了彩色玻璃, 其中大部分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墻壁上有許多紀念碑, 其中一些是士兵和政治家, 還有一個紀念奧蘭多吉本斯, 這位著名的音樂家于1625年在坎特伯雷去世. 在中殿的北側是一個美麗的17世紀大理石圣洗池.
屋頂
屋頂
The Pulpitum Crossing
在這里可以看到雕刻精美的石頭屏幕, 稱為帶有六個皇家雕像的講壇屏幕. 在中世紀, 這個畫面將被涂成鮮艷的色彩, 并有12個使徒的雕像(它們在1640年代內戰期間被摧毀).
觀看Bell Harry Tower的扇形拱頂. 這座塔是大教堂的最后一個主要建筑, 已有500年的歷史. 塔高76米(235英尺). 從這里注意到大教堂的長度: 從東到西長157米(515英尺).
The Quire
Quire每天用于服務. 它已有800多年歷史, 于1174年經歷了災難性的火災后重建, 是英國第一座哥特式建筑. 石拱頂高約18米(59英尺). 深褐色的木制唱詩班攤位, 其中大部分都是維多利亞時代的. 同樣可見的是一個鷹形狀的黃銅講臺, 以支持圣經. 在它的后面可以看到高壇.
The Trinity Chapel
這座華麗的小教堂建于800多年前, 是圣托馬斯·貝克特神殿的建造地, 擁有大理石柱和非常華麗的大理石地板.
北邊的是亨利四世(Henry IV, 1367-1413)和王后的墓, 他殺死理查二世(Richard II, 1367-1400), 開創了蘭開斯特王朝.
南邊的是“黑太子”愛德華(Edward the Black Prince, 1330-1376)之墓, 他是愛德華三世的長子, 隨父參加英法百年戰爭, 取得輝煌戰功.
許多窗戶都裝滿了漂亮的800年歷史的彩色玻璃, 展示了托馬斯去世后發生的一些奇跡. 還可以看到大主教官方座位的背面, 該座位被稱為St Augustine的主席.
The Martyrdom
這是大主教托馬斯·貝克特于1170年12月29日被國王亨利二世四位騎士殺害的地方. 在三年后, 他被教皇宣布為圣徒. 一個現代化的祭壇和雕塑紀念這個野蠻的殺戮. 另一邊是進入修道院的門廊, 騎士進入大教堂. 同樣可見的是通往迪恩教堂的方向, 該教堂有許多非凡的墓葬.
祭壇
玻璃窗故事
The Chapter House
Chapter House是英格蘭最大的一座牧師會禮堂, 半圓拱形的屋頂用愛爾蘭橡木制成, 裝飾極具英國晚期哥特風格特色. 東西兩頭的花窗制作于維多利亞時代后期, 其中東頭花窗描繪的是與坎特伯雷大教堂發展歷史關系最為密切的人物.
禮堂
花窗
屋頂圖案
The Great Cloister
當大教堂是僧侶的居住地時, 大回廊連接了修道院的不同部分. 抬頭看看美麗的紋章盾牌和迷人的面孔和動物雕刻.
回廊
The Crypt
地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1世紀, 使其成為大教堂現存最古老的部分, 它是羅馬風格. 據說貝克特的棺墓最初就安放在地宮里, 1220年才搬到它所在位置正上方的圣三一禮拜堂.
地宮東頭有個裝飾性的小禮拜堂, 祭壇周圍的窗戶將地面的光線引入, 從暗處走到這里給人一種重生的感覺. 它叫耶穌小禮拜堂, 新修復的天花板上畫著戴王冠的字母I和M, 分別為耶穌和瑪利亞拉丁語拼寫的首字母.
英國著名詩人奧登之所以把坎特伯雷大教堂比喻為'靈魂的巨輪', 是因為這座建筑承載了太多的歷史文化積淀.
喬叟(1340--1400), 這位生于英格蘭的偉大文學家, 其代表作便是《坎特伯雷故事集》. 在他去往坎特伯雷的途中, 為了打發時間, 同行的旅伴每個人都要講一些有趣的故事. 喬叟把這些故事匯編起來, 寫成了這部作品. 書中盡是天南海北的閑聊, 極具庶民性, 也與城市的真實氣氛非常諧調.
公元597年, 來自羅馬的圣安德魯修道院院長奧古斯丁, 以圣馬丁教堂為根據地宣揚基督教義, 并由此建造了圣奧古斯丁修道院和坎特伯雷大教堂, 這三座宗教建筑為英國的基督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2世紀時, 坎特伯雷發生了上述亨利二世與托馬斯·貝克特之間的矛盾, 王室和教會斗爭最終導致大主教圣托馬斯·貝克特以身殉教. 他的精神受到人們的崇敬, 傳說他的遺物還具有治愈疾病的神奇功能. 從此以后的數百年間, 前來坎特伯雷朝圣的人們遍及全歐各地, 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宗教地位大大提高. 而這個故事也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傳頌于詩歌, 小說, 戲劇及電影中.
亨利八世在位時, 修道院被皇室拆毀, 并由此衰落下去. 但坎特伯雷大教堂和圣馬丁教堂則幸運得多, 高高聳立的尖塔如全盛時期一樣主宰著坎特伯雷的天空. 這些歷史建筑與大主教圣托馬斯·貝克特的事跡互相輝映, 經久不衰地吸引著朝圣的人們. 另外, 享利四世, 愛德華三世之子以及百年戰爭中的許多名人就葬與此.
坎特伯雷地區作為“英格蘭花園”, 除了美景, 也是宗教氛圍濃厚的地方, 隨著坎特伯雷大教堂被列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 每年吸引大批大批的游客前來. 如此集智慧和美景于一身的地方, 如果能天天呆在這里, 豈不美哉? 現在機會來了, 坎特伯雷國王學校國際部就坐落在此.
國際學院是國王學校DNA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院的重點是培養13-16歲的國際學生, 為他們在后續升入國王學校本部或其他英國最著名的公學, 做好充分的學術準備. 國際學院的課程和教學法非常現代, 但建立在堅實的歷史基礎之上. 在國際學院的學習經歷, 是國際學生進入國王學校本部的最好橋梁; 如果學生有打算申請其他英國一流公學(前50), 國王學校的背書也能讓學生在眾多申請人中脫穎而出. 截止目前, 從國際學院畢業的學生, 全部成功升入了英國排名前50的公學.
坎特伯雷國王學校的大部分校區坐落在坎特伯雷大教堂的范圍內, 這里是世界遺產, 基督教朝圣與學習的中心, 每年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超過100萬. 國際化深刻地影響著這個城市的生活與學校. 雖然學校的基督教傳統仍然是其核心, 但學生和教職員工包含不同信仰. 擁抱這種多樣性, 學校重點培養傳統的英國價值觀: 公平, 寬容, 勇氣, 容忍和相互尊重, 同時也去了解在一個全球化的社區中, 有那些接受與禁忌. 學院是一個全球社區, 因此歡迎任何國家, 種族和宗教背景的國際學生, 教牧關懷是英國最高標準.
國王學校的目標是將21世紀的教育固定在英國最古老學校的輝煌歷史中, 可追溯到公元597年. 已故的皮爾金頓勛爵, 國王學校最杰出的校長之一, 將國王學校的教育描述為同時追求學術和課外卓越. 學校追求卓越學術背后的理念是, 有才能的學生將會擴展自身的優勢, 而不會受到來自啟發性和刺激性教學的壓力. 小學部與初中部的課程包含大量的藝術與科學科目, 對學生的精神與心靈進行精心的滋養. 充滿活力且充滿智慧的Sixth Form為牛劍, 羅素集團大學以及美國常春藤大學提供了理想的跳板. 國王精神通過與課外活動相同的重要性獲得動力和釋放. 國王學校擁有發展個人激情的訣竅, 這些激情往往成為終生追求: 每個學生都擁有的豐富的運動, 音樂和藝術機會.
國際學院的學生將會:
成為坎特伯雷國王學校家族悠久國際傳統的一份子.
使用國際學院的多功能建筑 - 這些設施是由兩個來自倫敦的頂尖建筑設計團隊為國王國際學院所打造的.
參與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創意彈性課程.
享有最高水平的照顧.
和國王學校的學生一同參與課外活動.
于完成課程后取得結業證書(參與IGCSE課程的學生也將取得特定證書)以及英語能力證明, 以供學生后續加入國王學校本部或其他頂尖公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