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運氣法
概述:運氣法是在《金針賦》“進氣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手法,始見于《針灸大成》。其法是在穴位中行提插瀉法,配合針尖方向與吸氣,以調節針感走向,促使氣至病所。
操作方法:先將針直刺入穴位人部,緊提慢按,行六陰數(6次或18次),待針下得氣,將針微微退出,針尖扳倒約45°,朝向病痛部位斜刺2~3分,令病人吸氣5口,以使氣引向病所?! ?br>臨床應用:本法有催氣、行氣作用,以疏通氣血,去壅決滯,為專治疼痛而設?! 。圩⒁馐马棧荨 ∈┬g時,先行純陰之數,針下氣滿即有明顯感應后,便扳倒其針。本法與龍虎交戰法同有住疼移痛之功,但本法多用于遠隔部的穴位。
13:子午搗臼
概述:子午搗臼法是以捻轉、提插為主,并結合徐疾補瀉組成的復式手法。子午,即左右捻轉;搗臼,即上下提插。始見于《金針賦》,明代以后醫家均承襲之,認為有導引陰陽之氣的作用,可治療“蠱膈膨脹之疾”?,F代有人強調本法操作應以頻繁的捻轉、提插為要務,從而達到“針轉千遭,其病自消”的要求。
操作方法:下針得氣后,將針上下提插,三進二退,如此3度,計為九入六出。即在進針時分三部,每部緊按慢提81次;退針時分二部,每部緊提慢按64次。同時,在緊按慢提時,結合左轉針;在緊提慢按時,結合右轉針。這樣在每度行針時三進二退,要在五個分部內提插捻轉371次。3度行針,共提插捻轉1113次。
臨床應用:本法可導引陰陽之氣,壯陽以制水,補陽兼瀉陰,能治療陽氣不行,水濕泛濫所致的水腫、鼓脹?! ?br>注意事項:本法施行三進二退分五部操作,需掌握穴位深淺,以確定分部。另外,本法多在腹部操作,需注意針刺的深度和角度,以防誤傷內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