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騎冠軍,飚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瀚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祁連。”
在西漢歷史上,涌現出許多的名將,譬如衛青、霍去病、李廣等人,其中“封狼居胥”這個典故講的就是霍去病的事跡。我們都知道西漢初年,深受北方匈奴的侵擾。
漢初時期,尤其是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的時候,通常都會選擇和親,每年固定時期向匈奴大量的財物,以此保持漢匈之間的和平。但是匈奴的野心也很大,時常跑到西漢邊境侵擾邊民。
到了漢武帝時期,他決心要徹底解決和匈奴之間的問題。漢武帝劉徹為了解決匈奴問題,應該說足足準備了很多年時間,這時的西漢早已經不是西漢初年的時候了。
西漢經過漢文景兩帝的“休養生息”的國策,國力已經逐漸得到了恢復。漢武帝時期,西漢的國力更是超越了文景兩帝。所以漢武帝才下定決心要解決匈奴問題。
漢武帝時期,的確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代,劉徹是一個慧眼識人的人。衛青原本只是平陽公主的家奴,因為姐姐衛子夫得到武帝的寵幸,之后衛青也平步青云,得到了重用。
如果僅僅憑借姐姐的關系,或許衛青也走不遠,他善于騎射,對于兵法更是有所了解。之后衛青在對匈奴作戰時,屢建奇功,被漢武帝封為關內侯。
衛青得到重用后,殊不知在他之后,還有一位年輕將領,同樣也名留青史,這個人便是霍去病。甚至霍去病的名氣比衛青還大一些,而且兩人還是血濃于水的親戚關系。
霍去病是平陽侯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衛少兒是衛子夫的親妹妹。所以說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
霍去病出生時,衛青這一家族憑借衛子夫深受寵愛,而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因此霍去病從小也沒受過多少苦頭,可以說是從小就享受到榮華富貴。
由于優越的生活條件,少時的霍去病就學會了騎射,而且還學得很好。霍去病也深受漢武帝的喜歡,還讓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并親自教授霍去病一些兵法。
從漢武帝對待霍去病來看,無疑他是在親自培養霍去病。事實也證明了漢武帝的慧眼,霍去病也從沒讓漢武帝失望。西漢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票姚校尉,這年霍去病年僅17歲。
很難想象一個17歲的孩子,已經擔任了如此重要的職務。不久,霍去病先后兩次跟隨衛青出征,奇襲匈奴于漠南。當時霍去病手上有800騎兵,他帶著這800人,馳騁沙場,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等高級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
除此之外,霍去病還俘獲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兩次出征,他都取得了相當傲人的戰功,由此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不得不說,霍去病是一個軍事天才,而且還是一個年少出色的天才。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19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不久之后,霍去病出兵占領河西地區,夾擊河西的休屠王、渾邪王。這次霍去病率領一萬驃騎出隴西,徹底打擊了匈奴勢力。
霍去病的勇敢果斷,為打擊匈奴爭取了時間。他在打通河西這次戰役上,殲敵3萬余人,俘虜匈奴五王,五王母,單于閼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讓匈奴的實力受到一次極大的打擊。
在打通河西的相關戰役中,渾邪王投降了漢朝。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從這之后,匈奴徹底失去和漢朝大規模作戰的實力,為此匈奴人唱出了這樣的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在西漢歷史上,霍去病應該說是一個重要的名將,但是在《史記》中,司馬遷對霍去病的評價卻不是很高,“然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赍數十乘,既還,重車馀棄粱肉,而士有饑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事多此類。”
我們都知道司馬遷的《史記》,是一本很有研究價值的史料。霍去病的軍事天賦很高,以及立下的戰功也很高。為何司馬遷對于霍去病的評價卻不是很高?
司馬遷記述的是霍去病在行軍打仗期間,漢武帝專門命令宮中的人負責他的伙食,每次出征都帶著幾十輛車。經常有沒吃完的,霍去病都讓人扔掉,這時很多士兵都沒有糧食吃。
這是司馬遷記載的霍去病的缺點,而且表現出他不懂得體諒軍中士兵的意思。為什么司馬遷會在史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或許司馬遷有一些個人私人成分也不為過。
司馬遷和李廣家族的關系非常要好,而李廣的死,和衛青有著一些關系。這個也是李廣的兒子李敢和衛青、霍去病關系不和的來源。基于此,李敢還曾經為了父親的死,打過衛青。
而霍去病更是為了維護舅舅衛青,不惜在甘泉宮的射獵中射殺了李敢 。從這些種種事情來看,司馬遷對李廣一門是飽含同情的,但是他又不敢把情緒發到漢武帝身上,也就只好寫到霍去病身上。
霍去病雖然在《史記》中的評價不算高,但他在西漢歷史上,的確是一個出色的將領,在完成征戰匈奴這件事情上,更是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