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原名李耳,字伯陽,曾經為周朝做過“守藏室之官”,也就是一名圖書管理員了。大家可不要看不起這種職業,我們歷史上出過很多偉人都曾經當過圖書管理員,他們才高八斗,讀書無數,成就過非常多的偉大事業。具體是誰,我就不說了。上海有位歷史學教授,姓朱,曾提出一個觀點,說老子當年騎著青牛出了函谷關,可能是跑到印度去了。但這也只是人家的推斷,并無確鑿的證據。
老子滿腹經綸,思想也止于至善,還擁有非常多的著作,《道德經》就是其中之一。說起這部《道德經》,它的由來可以算是非常有趣了。當時,周朝的國力日漸衰退,哪怕是身為圖書管理員的老子都感受到了天下的山雨欲來,于是他騎著一只大青牛離開了周朝,開始游山玩水。在路過函谷關的時候,他還在那里短暫的居住過一段時間。函谷關的總兵尹喜非常崇拜讀書人,想要留下老子好讓他學習更多的知識。
但是老子卻拒絕了尹喜的好意,還是準備繼續云游。于是尹喜半威脅半請求地讓老子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我記得魯迅還針對這一典故,寫過一篇文章。言歸正傳,過了幾天,老子就寫好了書,而這本書就是《道德經》。尹喜讀完了《道德經》之后,被這本書的思想理念所打動,于是辭去了函谷關總兵的職務,拜了老子為師,跟隨他一同離開了。但是他們離開了函谷關以后,他們的蹤跡也變得撲朔迷離,無跡可尋了。
經過了幾千年,我們更無法得知他們的下落。但是,我們可以從老子拒絕留在函谷關,非要西下云游的原因里窺得幾絲奧秘。《山海經》一書提到過,在西海的南面,有一座大山,名字叫做昆侖丘。傳聞昆侖丘是神靈居住的地方,有著非常多的奇珍異獸,難道老子非要到西邊去是為了找昆侖丘嗎?
根據歷史資料顯示,老子離開周朝的時候,周朝王室衰落,各個諸侯并起爭霸。老子作為王室的文學官員,沒有辦法力挽狂瀾,改變局面,會不會只能寄托于得到神仙的道法,從而獨自離開王朝,前往尋找昆侖丘?另外,老子主張的是道法自然,道教的人更是有老子已經得道飛升的主張。而昆侖丘作為神山,居住著很多神仙,肯定是感悟大道和自然的絕佳場所,所以老子去昆侖丘并不是毫無根據的。
推測老子去找昆侖丘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證據作為支撐,大禹在治水之后,他制作了一個鼎,上面就刻畫著當時的地形地貌,而最終夏朝被周朝打敗,那個鼎也作為戰利品落入了周朝的國庫。老子掌管著周朝所有的書籍,肯定能接觸到描寫鼎上內容的資料。雖然說昆侖丘沒有人去過,但是老子在掌握了相關資料之后,說不定真的帶著尹喜找到了那座神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