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蘭,花葉俱美,觀賞價值很高,喜歡和養殖它的花友也很多。由于它是肉質根系,對土壤、光照和水分等各方面的要求較高,所以,花友們養殖君子蘭經常會遇到爛根、黃葉或葉片不整齊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中,爛根對于君子蘭來說是最致命的。如果處理不好,根系全部爛掉,危及到根盤,就沒有了挽救的可能。所以,發現君子蘭爛根要及早處理。
根系沒有完全腐爛時
君子蘭出現不良狀態,如葉片干癟耷拉沒有活力,或出現倒伏,需要脫盆檢查根系。如果只是部分根系腐爛,清理掉腐爛部分,將剩余的健康根系放入多菌靈溶液中浸泡消毒,晾干后可以重新配質疏松透氣的土壤上盆。
根系腐爛嚴重或已經完全腐爛時
如果根系腐爛嚴重,或幾乎全部的肉質根都已經爛掉,也不用擔心,只要根盤健康,后期還有生根的可能。實驗表明,君子蘭生命力非常頑強,即使沒有了根系,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干傷口后,再用河沙發根。只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生根成功率能達80%以上。
給君子蘭發根,可以使用的基質有很多,河沙,蛭石等都可使用。也有人嘗試用養殖蝴蝶蘭的海苔給君子蘭發根,同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之所以建議用河沙發根,主要是因為河沙(這里指的是粗沙)隨處可見,并且團粒結構大,透水透氣性好,對根系的伸展及養分的保存和供應都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河沙被大多數花友作為“發根利器”使用。
君子蘭爛根,要先將腐爛部分清理干凈,保留假鱗莖下的根盤。用多菌靈溶液將根盤浸泡消毒,晾干以后,選用顆粒較大的粗沙,使用前要經過開水消毒,微濕狀態下,將君子蘭植入進去。置于散光通風處,河沙保持濕潤狀態,養殖溫度保持在18到25度之間,一般20天到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會有新的根系生出。
不建議直接把根系拔出來查看是否生根,可以用手抓住植株輕輕搖晃或往上提一下,明顯感覺植株固根性較好,生長牢固,說明根系已經把河沙抓牢,也正在生長中。此時不建議立即更換土壤,等一兩個月后,根系生長穩定,能明顯看出君子蘭恢復長勢,沒有異常狀況。由于河沙營養少,無法維持植株后期生長,所以要更換土壤重新上盆。
選擇適宜的上盆時間
給君子蘭翻盆換土,一般都選在氣溫適中的春秋兩季,20到25度左右的溫度,根系服盆快,適應能力強。夏季天氣熱,君子蘭幾乎不生長,不建議把上盆時間選在夏季。冬季氣候寒冷,如果根系生長健壯,上盆后要把服盆期間的溫度提高到20度左右,比如放置在暖氣房間,也能盡快進入生長狀態。
上盆前的準備
選擇疏松透氣,透水性較好的腐葉土、粗沙、泥炭土、小塊木炭摻配的土壤,配置比例建議4:3:2:1,之所以配置較大比例的粗沙,主要是由于君子蘭根系已經適應了粗沙的生長環境,粗沙比例大一些,更有利于根系與新的土壤結合和生長。
正確的上盆操作
上盆前一周停止澆水,讓根系周圍干燥一些,脫盆后,抖掉之前的基質,檢查根系是否健康良好,選用透水透氣性較好的陶盆或青山盆栽植。盆底加一層陶粒作為透水層,加5厘米左右的土壤,把君子蘭植入(初期栽植不建議加底肥)。邊填土邊拍打花盆,并提拉植株,讓每一個新生根系都能貼近土壤,防止后期空根。土壤表層露出所有假鱗莖,防止后期澆水滲入葉心,造成爛心。
曬太陽
上盆完成后先置于散光通風處養護,一周后,根據養殖溫度和光照條件給予光照。如果上盆時間在春秋兩季,25度左右的溫度,就每天給它曬3到4小時太陽(比如上午9點到11點,下午2點到4點)。并經常轉動花盆,讓兩側葉片均勻受光。冬季上盆后,由于光照溫和不刺激,可以給予全日照。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葉片光合作用和養分的積累,為后期植株生長創造條件。
澆水適宜
養君子蘭,要把養根放在首位。肉質根系的特點,過于干燥容易干癟,過濕又會腐爛,澆水可以采用見干見濕的方法。即土壤表層以下三公分處仍然是干燥的,再澆透水。見干見濕的方法有利于根系的生長,防止再次爛根。
根據植株的生長狀況施肥
如果是成年的君子蘭植株,服盆后長勢旺盛,為了防止后期養分供應不足,可以少施薄肥。君子蘭喜油料作物,在花盆四周埋點淡瓜子或麻子,能促進葉片油綠光照,觀賞價值更高。如果栽植的是小苗,對肥料的反應比較敏感,建議直接在盆面撒一把緩釋肥,促進后期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