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很多農民就已經來到了城市里,那些頭腦靈光的人,他們在城市多年的奮斗中,站穩了腳跟,買上房子,一家人享受城里生活的好處,很少再去家鄉中。
90年代的城鎮戶口福利是非常高的,很多人拼了命也要將戶口遷過去,成為了城里人后,他們回到村子里也會更自信,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
這些“農轉非”的人群,他們沒想過農村會有多大的發展,并不會將老家的房子進行打理,農田也交給了親戚管理。
近年來,國家在扶貧的道路上加大了扶助力度,對農村的基礎工程進行規劃,并提出了多個惠農補助,助力農民發展農業。
為了加快城鎮化的進城,部分地方也已經拆遷,農民可獲得更多的補助。
有人問,“農轉非”的子女,到底能不能繼承農村的宅基地和農田呢?
不管是宅基地和耕地,它們都是村集體共有的資產,村民共同享有對它的使用經營權,所有權依舊在發包方手里。
作為子女,想要繼承父母留下來的東西,那就要是私人物品才行,這兩種東西都無法去繼承。
宅地和耕地,它們都是確權到戶口的,也就是說它們和戶口綁定,只要戶口內的人一直存在,沒有銷戶,那就不會被發包方收回。
如果是宅地上的房子,那農村子女是可以享受其繼承權的,畢竟它的產權為個人所有,宅地就不同了,它是依附房子存在的,如果戶口內的人已經離世,戶口銷戶,農轉非子女繼承房子,那宅基地可以繼續被使用。
等房子倒塌后,宅地就會被村集體回收,在這一過程中,房子不能進行翻建。
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到了拆遷,農轉非子女依舊可以領取補貼款,只是宅基地的補償金領不到罷了。
耕地也是跟著戶口轉動,戶口沒有銷戶,那就一直存在,父母百年之后,此時農轉非子女就不能享受其繼承權。那么,是否耕地會被回收呢?
其實并不然,在最新的土地管理法中,國家明確強調,就算農村人已經進城,在二輪承包期限內,耕地依舊不會被回收,除非自愿退出。
二輪承包期在2027年到期,農轉非子女可一直使用到那個時候。
農轉非子女,一定要維護好自己的權益,只要符合以上的情況,那就要爭取自己的利益,別稀里糊涂就被回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