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一個創業的時代。
某創業公司有3個合伙人,成立之后發展順利,第一年利潤就500萬。
開局順利后,大家都能夠眼看著公司將會有實實在在的巨大利益。
于是某個合伙人做了小動作,暗地里在其他股東負責的部門安插自己的人。
紙是包不住火的,這個小動作馬上傳染給了其他股東,于是股東間開始激烈的明爭暗斗,手段不斷升級,最終不可收拾,公司散伙。
利潤500萬,公司卻散伙,這個現象再極簡總結一下:
1、一個人先動手。
2、開始行為不嚴重。
3、其他人也一起動手了。
最終局勢不可控制。
這種職場現象和生物學中的蟑螂現象非常像:
家里如果出現一只蟑螂,馬上會出現很多蟑螂,造成嚴重環境危機,而且很難根治,強壓下去又會死灰復燃。
家里出現蟑螂是讓所有家庭主婦都極為頭疼的事情。而公司里如果出現類似的“蟑螂”現象,也會讓所有管理者都感到極為棘手。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職場“蟑螂”現象?職場“蟑螂”現象有什么特征?
職場中的蟑螂和現實中的蟑螂有點不同:職場中的蟑螂有一個轉化過程。
每個職場人心里都藏有一只毒蟑螂,當碰到外部的特定刺激后,會被誘發出來。
這個心里的毒蟑螂,就是每個人都隱藏在心里的貪婪、嫉妒、自私、欲望......平時受到社會規范和道德的約束,不會很明顯顯示出來。
但是,職場是一個以利益結合、沖突為基礎的場景,有很多情況會將心中的那只毒蟑螂發作出來。而這種發作,很可能會馬上感染周圍的人。
一個職場人心里的“毒蟑螂”發作,如果沒有控制和預防,就會形成職場蟑螂現象:
1、一只“小強”出現后,迅速傳染,短時間出現一大批“小強”
有一個很有趣的社會新聞:
某個中國老板去非洲創業,那個地方當然熱了。于是,中國老板給非洲工人的宿舍裝了15臺空調。
結果某一天,一個工人偷懶了,應該工作的時候,躲到宿舍吹著空調,很爽。
這只職場“小強”出現后,馬上傳染給其他工人。所有工人馬上都變成了職場“小強”,大家輪流著偷班去宿舍吹空調。
最后,中國老板哭笑不得地把所有空調都拆除了。
如果不把所有空調都拆除了,這些變成了“小強”的工人們,行為會不斷升級。
2、有很強的升級特征,開始是小的不良行為,但不斷升級,造成公司嚴重危機
有句俗話,叫做“人心隔肚皮”。
在職場中,人與人之間,并不會完全地互相交流自己所有的信息。如果用博弈論來分析,這是一種典型的“不完全信息博弈”。
不完全信息博弈(Incomplete information game),也稱貝葉斯博弈(Bayesian game):
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對其他參與人的特征、策略空間及收益函數信息了解的不夠準確、或者不是對所有參與人的特征、策略空間及收益函數都有準確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的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博弈參與者對于對手的收益函數沒有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
最關鍵的是這個結論:對于對手的收益函數沒有完全信息。也就是說,不知道對方的胃口到底有多大。
現實職場中,職業經理人在民營企業老板手下是很難干的。
很多職業經理人就算做好了,老板也吃不準職業經理人的胃口到底有多大。
于是,老板心中的那只“毒蟑螂”開始慢慢孵化,如果轉化完成,那么職業經理人無論做什么,都會在老板心里被歪曲放大。最終,造成很多職場悲劇。
那么職業經理人怎么辦?就是把自己的“收益函數”明明白白告訴老板。
比如:我是職業經理人,就服務3年。3年內達到目標后,我不用老板您說,我會走人。與之相應,我需要得到一份明確的、合理的回報。
這種策略是考慮到:如果老板心里的“毒蟑螂”發作,毒性很強,很難根除。
3、毒性很強,很難根除,看似已經消滅,但過段時間死灰復燃
利潤500萬,公司卻散伙的股東們,沒有一個人認為自己行為是錯誤的。
相反是認為自己去控制,去奪權太晚了,應該一開始就行動,自己太傻了。
這種毒蟑螂心態,會帶到以后的再次工作中去。
所以,觀察職場上的“連續創業者”。有少數的精英,連續創業是連續成功。
而很多人,連續創業往往是連續失敗,最后造成人生悲劇。其原因,是上一次創業的“毒蟑螂”帶到了下一次創業。
又例如:很多居民小區物業公司的服務質量很難提高,因為是有單獨服務場景,當一個小強不容易被發現。公司領導抓一下,服務質量好一點,但很快又會反彈。
和現實中的防治蟑螂原理一樣,職場上防止“蟑螂現象”一定要預防為主,別讓第一只蟑螂出現。真出現了,必須第一時間消滅。
1、往往是制度上的漏洞引發“蟑螂現象”,所以要建立一種長期穩定和短期靈活結合的制度體系
制定一個制度簡單,但制度的執行細節很容易落后于現實的需要,因為不可能把未來所有情況都羅列完全。
正因為這樣,才經常發生職場蟑螂現象。
所以要建立一套長期和短期、穩定與靈活相結合的整套制度。這個規則系統應該是隨著發展而不斷完善的過程。
華為公司的基本法制定了公司的基本原則和價值觀。輪流執行董事長制度保證了核心成員的互相團結。總裁辦電郵制度保證了在特殊或緊急情況下的針對措施。基層單位的授權、考核、激勵等制度保證了公司為業務,為一線服務的實際經營執行。
創業型企業一定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要制定游戲規則,特別是針對“同患難容易,同富貴難”現象。
往往當第一份豐厚的利益出現后,每個人心里隱藏的毒蟑螂都可能發作。這種體制比如退出機制、對賭條例等。
2、企業中要有“裁判員”,這個裁判員要樹立道德標桿、具有很高威信。
企業中必須要有一個具有“威信”的核心領導人。
威信并不是用來日常管理的,用威信來進行日常管理,企業很容易陷入到人治陷阱。
個人威信的真正作用是:在關鍵時候能夠當一個所有人都信服的裁判員,采取斷然措施,大家也服氣。
就像足球場的裁判,就算我錯了,大家必須服氣,必須服從,接著繼續踢!
如果那個非洲中國老板具有個人威信,其實根本用不著把15臺空調都拆了,把頭一個去空調房偷懶的員工直接開除就行了。
但是中國老板為什么不敢這么做?往往是因為沒威信,因為偷懶一次按道理不至于被開除,如果采取開除措施,可能大家不服氣,會一起鬧事。
但是,對于這種職場蟑螂現象,第一時間處理永遠是最佳方案。
3、對第一只小強或者有可能成為第一只小強的現象,第一時間消滅
2016年在阿里巴巴內部展開的中秋搶月餅活動中,四名程序員使用腳本,多刷了124盒月餅。根據內部決定,為了維護企業文化,阿里巴巴決定將該四名員工開除。
這是一種典型的第一時間處理方式。確實,對員工個人是個不幸的事件。但是,如果想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這種處理方式也許是不得不做的。
華為的任正非先生、阿里巴巴的馬云先生,我個人覺得,他們之所以是偉大的企業家。
是因為他們深通人性,同時,對自己道德水準又嚴格自律。
他們永遠不會把心中的那只小強孵化出來,這是他們最讓人佩服的地方。
也是我們在職場中最應該向他們學習的地方。
作者/熊老師(xlji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