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負高效 打造綠色升學率 |
——商丘英才學校高校教學新探 |
|
教育是社會的產物,也就必須與社會現實相適應。而最大的現實莫過于中考、高考,于是升學率也便成為任何一所學校無法回避的話題。然而,隨著素質教育日漸深入人心,升學率已經不再是學校唯一關心的問題,有的校長就提出“沒有升學率過不了今天,只有升學率過不了明天”的觀點。
十年探索、十年實踐,商丘英才學校這所僅能容納1300多人的學校,在升學率和素質教育之間努力尋求升學率與素質教育相融相生的“第三條道路”。特別是近幾年,張玨峰校長以打造“學生幸福,教師愉悅,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理想學校”為目標,致力于“輕負高效,打造綠色升學率”,在不增加學生負擔、德智體美勞等素質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學校升學率大幅提升,師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高效的核心是“問題”
“要有適度超前的辦學理念,過于超前或滯后的理念對于學校而言都不是好的理念,只有屬于最近發展區的辦學理念才是最好的、最適合的,才有利于學校的快速成長。”張玨峰說。
課堂教學改革轟轟烈烈、百花齊放,追求課堂高效成為廣大教師的共同目標,商丘英才學校也一直致力于高效教學的實踐。有所不同的是,他們的實踐并不是簡單地照搬“自學—展示—反饋”的主流模式,而是在對其有所借鑒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突出學生主體性和教學有效性,從而摸索出一套“基于問題的教學”的高效教學新模式。
商丘英才學校的教師編制講學稿要遵循“最近發展區”的理念,要在知識點、能力點和題型覆蓋率上下工夫,既要體現講學稿設計的層次性和連貫性,又要避免無效率的重復。由于實現了課件、教案、作業、講學稿的一體化,有效節省了老師的備課時間。學生用這樣“一卷打盡”的講學稿進行課前預習,然后完成相關練習。完成這些練習時要落實“作業考試化”,不允許翻看資料、求助他人,就像真正的考試一樣。然后教師收上來批改。這樣,老師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自學后還存在哪些問題,并據此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基于問題的教學”,是商丘英才學校高效課堂的最大特色。在這樣的課堂上,老師組織學生討論解決講學稿上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這一過程以學生的討論糾錯為主,而不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老師的作用是指導、引導、點撥、點化學生,學生只要有一個會講的,老師就不要講。老師的點撥要在課堂中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課堂上老師還充分利用視頻展示臺和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示學生講學稿上的作業,并結合學生的討論進行圈點批注。這樣的課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高效的前提是輕負
提起輕負,商丘英才學校的老師總愛提校長張玨峰的一句話:該吃不吃,腦細胞會被餓死;該睡不睡,腦細胞會被困死;該玩不玩,腦細胞會被累死;該煉(下課出去鍛煉)不煉,腦細胞會被悶死(教室內缺氧)。大量腦細胞餓死、困死、累死、悶死,學習成績不下降才怪呢!“高效課堂”如果只是形式上減少在校時間,實質上學生每天熬到深夜也寫不完作業,這樣的課堂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充分的休息與高效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以耗時間來拼題海只能導致學習的低效率,往往事倍而功半。商丘英才學校不準老師集體留課外作業。凡是集體留課外作業或變相留課外作業的老師,要按缺席一節算。沒了“課外”、少了“下去以后”,老師不得不想方設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中,有很多需要識記的知識,給學生造成很大的負擔。對于這樣的教學內容,高效不是減少識記內容、降低要求,而是提高學生快速準確的記憶能力。學校致力于培養學生“過目不忘”的能力。以記單詞背英語課文為例,讓學生記單詞背課文要限定時間,并且用時要越來越少,記后馬上聽寫、糾錯,再聽寫錯誤率較高的。這樣的記憶,用時很短,效果會非常好。第一遍聽寫,可能會有部分錯誤,第二遍錯誤率就非常低了。等到第二天、第三天上課,先復習、再聽寫錯誤率較高的、再糾錯,從而形成永久記憶。
誰的負擔最大?毫無疑問,畢業班的學生。讓他們輕負也就自然而然成為高效的重點。復習不是重復學習。他們打破畢業年級習慣的一輪復習、二輪復習模式,而是采用問題解決的復習策略。通過模擬考試發現學生存在的知識和能力缺陷,找出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訓練。基于問題,學生先做,教師批改,討論糾錯,循環過篩,查漏補缺。這樣的模式重視復習的最終效果,所以學生的優勢往往不在剛學完新課的聯考中體現,但是到中招考試,卻能夠一下超出聯考成績很接近的兄弟校幾十分。
高效的本質是幸福
高效課堂講究教學的效率,更重視教學的策略,張玨峰要求教師要像上公開課一樣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讓學生在每節課都如沐春風,在快樂的氛圍里汲取知識,在和諧的環境中體會幸福。張玨峰提到:高效教學的本質是幸福。
在打造高效課堂的過程中,學校借鑒了“幸福課堂”的理念,并以幸福感為指標增加了“課堂教學藝術”在每兩周一次的課堂幸福度評比活動中的權重。幸福感成為衡量課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標。具體到學生而言,他們的幸福感不僅僅來自于知識的獲得,更來自于一些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來自于情感的體驗和人格的豐富完善。
提升學生幸福感,張玨峰告訴老師要善于從非智力因素上做文章。英才學校的學生中招考試人均總分超全區100多分,正是因為他們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視和優化。這些非智力因素,既包括學生的興趣、世界觀、價值觀,也包括他們的情感、個性。商丘英才學校有著嚴格規范的管理體系和豐富多彩的活動,理想教育、勵志教育、感恩教育等使學生樹立起健康積極的情感,胸懷遠大目標,端正學習態度,生發出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結合“過篩卷滿分法”,他們積極開展成功教育的實踐,在日日清的教學策略中,使絕大多數孩子有了成就感,樹立了自信,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學校以非智力因素優化為中心的教育策略,促使學生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發展,從而大大提高了孩子成功成才的概率。
要提高升學率必須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提高升學率為導向才有生命力。商丘英才學校高效教學模式的探索,實現了升學率與素質教育的相融相生,走出了一條輕負高效的綠色之路。(王思婷)
“不二校長”張玨鋒,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教育管理專業畢業。現商丘英才學校校長。曾在路河一中任職教務主任、校長,該校由全縣倒數而迅速躍居全縣第一,中招考試連續三年第一。
1999年,創辦了民辦商丘英才學校。由80個學生起步,到現在達到1300多人。自2003年有初三畢業班至今,重點高中上線率、人均總分一直在睢陽區遙遙領先。近三年該校人均總分超全區均分都在100分以上。“不二校長”源于他對老師的承諾“說一不二”,對工作的要求“只做第一,不做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