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第五十七中學是全國培養體育后備人才試點學校,國家級首批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被29屆國際奧委會、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2008北京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是大連市唯一一所獲此殊榮的農村中學。
為落實旅順口區教育局關于“提高質量、發展特色、促進公平、內涵發展”的工作要求,我校把加強體育特色建設,辦好體育特色學校作為今后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我們明確提出,要把學校建設成教師素質高、教學質量好、體育特色鮮明的市區一流、省內知名、全國有影響的體育示范校,實現學校體育特色的可持續發展和跨越式發展,并以“體育特色”品牌建設為契機,促進學校全面發展,使學校走自我發展、自主發展、內涵發展的體育特色之路。
一、明確特色發展思路,引領學校內涵發展
學校特色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豐富學校文化內涵、提升學校辦學品位的重要舉措。實踐證明,創建特色學校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需要;也是學校挖掘自身潛在的辦學優勢,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需求的重要保障。
首先,在創建體育特色實踐過程中,學校要確立“創建特色,全面育人”的工作方針。我們認為,我校的體育特色建設要面向體育事業發展和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需要,要以“打造先進體育文化”為突破口,推進課程與教學改革,要以“更高、更快、更強,至真、至善、至美”為校園精神,引領師生恪守“文明、勤奮、團結、進取”的校風,引導師生在秉承“嚴謹、求實”的教風,“刻苦求真、好問篤行”的學風過程中,錘煉出學校體育特色發展的“搏博”精神。
其次,創建體育特色要堅持“體教結合”的工作原則,明確提高學校品牌效益對學校全面發展的作用和意義。關于特色建設,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識,領導和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質量觀,要在“四個有利”上狠下功夫,不斷豐富和發展特色,即教育教學要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有利于學生品格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特長的充分發展。
其三,學校要有創辦特色學校的工作思路。在人力和資金上,為了能夠為特色學校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們堅持既要積極爭取政府財政支持,又要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不斷更新體育設施,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同時,做好教師培訓工作,打造一支思想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特色教師隊伍。
二、狠抓“兩個基礎”,用一流的設施和師資保障特色建設
1.加大資金投入,加強體育特色教育硬件基礎
為適應特色建設需要,學校要根據特色項目特點,每年保證有足夠的經費用于專項器材及相關教學資源方面,根據教學訓練的要求建設特色項目專用教室或場地。近年來,在旅順口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已投資850萬元,建設了占地
2.加強體育教師培養,為特色建設提供人力資源保證
創辦特色學校,需要有特色教師的引領,以及校長、教師、學生等各方面共同參與。為適應特色建設需要,我校采取積極措施,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打造了一支熱愛體育教學、素質高、責任心強的體育教師隊伍。我校有9名體育教師,其中專職教練員3人,兼職教練員5人。學校為他們外出學習和觀摩提供時間和經費的保障,選送他們參加清華、北大、北體、上體等全國體育名校深造,參加國際級、國家、省、市教練員資格培訓,保證了我校體育特色工作健康有序地發展。近年來,學校涌現了全國優秀教師劉祥福、全國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先進工作者單聯寶、市區優秀教練員楊傳孝、馬生偉、趙從喜、楊再東等一批先進人物,提高了體育特色建設的水平。
三、立足校本,探索“體教結合”的管理模式
“體教結合”作為一種思想,就是要在辦學中重視以體育精神帶動學校文化發展;“體教結合”也是一種改革策略,即在教育過程中充分重視學生特長發展和學業水平的提高。我們把“體教結合”看成是一種教學管理模式,即教學中在完成義務教育要求的各種素質提高的同時,重視對特長生的教育。同時,在同樣教育環境中,怎樣使得學生其他特長也能夠得到發揮。
1.挖掘校本資源。學校給教師搭建校本研究的平臺,來豐富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學校要求教師制定理論學習計劃,通過相互交流、典型介紹等方式,使教師對教育理論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學校根據教研組和教師特點,靈活制定研修方法,如:課后反思總結、調查問卷,從觀察了解跟蹤學生的訓練成長記錄著手,為自身開展校本研究提供準確的信息和客觀的數字等方法,為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尋找理論依據;學校結合本校和學生的實際,以學校為實驗基地,訓練場作為實驗室,開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研究,讓學生更好地發展。
2.健全教科研制度。進一步完善教科研的管理評價和激勵機制,在校園內營造濃郁的學習、研究氛圍,堅持教育科研為辦學決策服務、為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服務。在校本研究中,學校建立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制度,學校開展了“探索研究性學習在體育特長生各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在課堂教學中的體育滲透策略研究”、“以體育精神為核心的校園隱性環境建設的思考與實踐研究”等專題研究,并制定相應制度和采取各種措施,保障研修過程得以落實,研修成果得以推廣。
學校將進一步加大教科研經費投入,加大對取得教科研成果的教師的獎勵力度,力爭三年內確立一至二個省級或國家級的研究課題。加強教科研隊伍建設,全力培養教科研骨干教師,聘請專家來校做專題講座,指導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加強課題管理,認真開展各級各類課題的研究。積極開展教科研工作的總結和交流活動和教科研論文、案例的收集、評比和編撰工作。
3.實施“名師工程”。加強師德建設和教師業務培訓,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學科教學技能競賽和崗位培訓活動,不斷提高教職工隊伍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鼓勵教師積極投身教科研工作,著書立說,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對于學科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特級教師等都有相應的獎勵措施,促使他們更好地發揮作用。
4.培養青年教師。制定青年教師校本培訓計劃,進一步完善“老帶新導師制”,積極發揮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傳、幫、帶”作用,開展向老教師、優秀教師、專家學習的活動。舉辦青年教師學術沙龍、青年教師論壇,邀請專家做學術報告。通過各種形式的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5.加強信息化建設。以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師能力發展為基礎,以信息資源的開發和整合為核心,不斷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進程。分階段為專任教師配備筆記本電腦或臺式電腦,到2011年教師每人一臺全部配齊。改版學校網站,搭建快速便捷的信息平臺,不斷完善信息環境,完成校園網辦公管理平臺軟件的啟用。進一步提高辦公效率,實現學校管理信息化。啟動學科資源庫的建設工作,鼓勵教師參加學科資源建設,組織教師開展部分學科的課程整合,進行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改革,探索有效教學、有效學習的新策略。通過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網上培訓等方式,營造學習型組織,努力創設書香校園,不斷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6.嚴格組織與考核。成立學校特色發展計劃領導小組,由校長和各部門負責人擔任組員,定期檢查規劃實施情況,及時反饋信息,有效地促進計劃健康有序地實施。
四、詮釋體育精神,營造濃郁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我校以體現教育性、整體性、個性為原則,實施體育文化“主題統領、和諧構建”的策略。用校園環境烘托主體理念,實現環境與理念的一體化,形成富有整體感受的影響力。根據辦學主題,確定體育文化的“搏博”為精魂的校訓,“更高、更快、更強,至真、至善、至美”的校園精神,將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與民族精神教育結合起來。在“責任”“信念”“誠信”“競爭”“合作”的五面旗幟下,在那些隨處可見的運動健兒奪標瞬間的宣傳畫里,在教師們一句句苦口婆心的言語里,在那些使人熱血沸騰的豪言壯語下,在嘹亮的國歌、校歌聲中,在一期期《走進體教、走進文化、走向未來》的校刊中,無處不滲透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及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不懈的追求,這些將成為校本德育教育的有效載體和支撐點。
我校教學主樓前矗立著一尊紅褐色的“奧運石”,這塊意義非凡的“奧運石”兩側分別鐫刻著“搏博”二字,體現出我校體育特色的精魂,彰顯了體育特色的人格品位,激勵著學校領導要“搏博”,教師要“搏博”,學生更要“搏博”,五十七中未來的發展目標就是這個“搏博”精魂。
積極推進校園的體育文化建設,營造健康向上、孕育人文精神的體育園文化環境。教學樓內的走廊里一塊塊象征體育運動的木版雕刻給學生以立體、生動、形象的感覺;一屆屆奧運會的會標,讓學生在觀賞中有所收獲;一幅幅名人字畫,讓師生在欣賞中受到感染。一面“名人墻”凸現了五十七中學這所體育特色悠久的體育歷史和優秀人才的成長軌跡。一個個宣傳欄的建設,進一步增添了校園文化景點,發掘校園文化資源的增長點,使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成為校園文化的有機整體,進一步提升校園文化品位,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構成體育特色學校的發展力。
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各類文藝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區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藝術活動中領悟真善美;引導學生創造自己的班級文化、宿舍文化,通過校園網進行討論和評比;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周末文藝活動,辦好“學校藝術節”;繼續做好校園的綠化、美化和亮化工程……作為全國培養體育后備人才的試點中學、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我們要充分利用體育特色學校的優勢,緊抓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的契機,讓“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為此學校舉辦了多場“奧運情節展”,從“喜迎奧運”的手抄報畫展,到“奧運知識墻”的構思,從學校史上一枚枚獎杯的來歷,到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獲得的榮譽;從迎奧運全校師生倡議“我是參與者”的隆重啟動,到全校1500名師生舉行莊嚴的簽名儀式;從奧運新聞發布會,到奧運知識的普及;從“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的揭牌儀式,到省、市、區有關部門對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的高度贊譽……每一次活動學校都積極籌劃,做到精心布置、細心設計,不但渲染了奧林匹克教育濃郁的氛圍,同時也較好地發揮了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的輻射和引領作用。待學校塑膠運動場、體育館全部建成后,學校將在校體育場館外新建奧運會35個體育項目浮雕墻,屆時,它將成為學校體育發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五十七中的又一大亮點。我們力爭以體育特色創品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校辦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