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如果不熟悉某件事,就不要輕易發表評論,不然,不僅會暴露門外漢沒見識的缺點,還會引發眾怒。
今天就來看看,那些不會說話的憨憨,如何一句話激怒了各個專業的人。
“你學計算機幫我修一下電腦”
最后,還有一句可以激怒所有專業的話:不就讀個書嗎?哪里來的這么多煩惱和壓力?
聽到這些以偏概全的話,既覺可笑失禮,又讓人憤怒得想口吐芬芳。
一方面,這是門外漢對學科、專業的刻板印象,無可避免。另一方面,又不禁讓人想到:找工作一定要專業對口嗎?
摘取2019年《財富》中國500強企業前100家企業,統計總經理職級以上的高管,發現其中8成高管所從事的工作與他們的專業是相匹配的。
但仍有很多人從事著專業不對口的工作,畢竟社會上有那么多種類的工作,不可能學校設置一個專業,就能滿足所有需求。
據《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報告》顯示,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6%。在本科學科門類中,2018屆畢業生從事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高的是醫學(93%),其次是教育學(84%),最低的是農學(57%)。
學什么專業就要做什么工作嗎?
這不一定,要分專業來看。以下為30個與工作相關度最高的專業:
從具體的專業來看,進入前30的專業,多屬工科或教育學科。
再來看看與工作相關度最低的30個專業,社會工作位居最末,相關度僅為40%,其后為文化產業管理、旅游管理,冶金工程等專業。
由上圖數據可見,一些應用方向較窄的“冷門”工科、基礎理科、技術性要求不高的人文社科專業,比較難找到對口的工作。
因此這些專業的同學,大多選擇了不對口的工作、跨學科考研、考公務員等方式,來開始自己愿意從事的工作。
人的認知是不斷進化的。就算一開始選擇的工作,是與專業對口的,但過了幾年,還是會有人選擇轉行、轉業。
藝術學、管理學與文學的畢業生,有約四成會在三年內轉崗轉職。其中的大多數人,會選擇直接“轉行”。
村上春樹說,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正確的選擇,我們只不過是要努力奮斗,使當初的選擇變得正確。
不要用所學的專業,限制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有的人工作若干年后,發現了自己更喜歡的專業,于是跨專業考研考博成功了。有的人工科專業,因為熱愛去做了編劇……畢業后轉行成功的,更是不計其數。
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的專業,與其抱怨和迷茫,不如趕緊找到方向。
實在不知道該選擇什么,而被動接受之后感覺并不痛苦,那么就順其自然,然后把當前的道路當成最好的路,把現在的專業變成自己的興趣吧。
今日互動 如果有機會,你會選擇轉專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