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在即,小凡跑校招面試,面到自我懷疑。
原來她面試時,被提問到了不會的專業題。驚慌失措的她,現場表演了3分鐘吞吞吐吐的瞎編亂造。
最后的結果當然是:被刷了。
上學時,老師常說答題前要先審好題。
面試也是如此,要知道面試官提的一些問題,有時“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意答案,更在意面試者的人品態度、價值觀、邏輯思考能力和應變能力等等。
所以,回答問題前,先思考一下問這個問題的意圖,就能更充分地表達自己了。
那么,具體要怎么做呢?小職來提供幾個要點:
這不是空話,也不是雞湯。有面試官發現,面試時一說要問幾個專業問題,有的同學臉上就清楚浮現了“我不會”的頹喪,有種做賊心虛的感覺。
作為一個面試者,怎么可以輕易說不行?
還有一種情況是——這其實是壓力面試!面試官知道你肯定答不上這道題,故意問你,觀察你的反應。如果你先失去自信,或者崩潰了,那你就輸了。
作為一個面試者,不可以輕易說自己不行。專業問題回答不上來,已經無可挽回,就不要再凸顯出“心理素質不過硬”的問題了。
有的同學就說了,既然不能輕易說不行,我能硬著頭皮瞎掰嗎?——就算你瞎掰能自圓其說,也不要不懂裝懂。
面試官既然問了這個問題,表明他對問題的答案很了解,靠瞎扯是不能蒙混過關的,面試官一追問不就露餡了么?瞎扯一時爽,圓謊火葬場。編出牛頭不對馬嘴的回答,HR可能會認為你人品不行。
并不是要答出所有問題,才能通過面試。但是,遇到不會回答的問題,就長時間沉默,這也是扣分點之一哦。
面試時,有的問題你可能從未聽過,觸到了你的知識盲區,這時候就要敢于實話實說。
這并不是認慫,你可以這樣想:面試官是從理論出發,而大學比較偏重理論,即使這道題超綱了,也不能證明你是個學習能力不好的“學渣”。
真的不會,難道就直接干巴巴地說“我不會”?
No~no~no~你可以態度誠懇地說“抱歉,我所學的專業知識沒有涉及到這一領域,對這方面了解不多,回去之后我會補習一下這方面的知識”之類的話。
給面試官留下“這個應聘者虛心誠實、善于思考、應急應變能力比較強”的好印象。
如果面試官提出的問題,你知道部分的答案,但不能百分百確定。
這時可以采用“迂回”策略,適當地運用4個技巧來應對這種情況:“避重就輕”、“含糊其辭”、“他山之玉”、“阿諛奉承”,具體使用方式見下圖:
看完以上4個小技巧,你學會了嗎?
如果問的問題,完全是你的盲區,你可以告訴面試官:“抱歉,這部分知識我不會,但我對xx方面了解比較多一些,或許我們可以往這方面探討一下”。
最后,再來總結一下:重點不是“會不會”,而是要揚長避短。如果問到知識類的問題,不會就說不會;問的是專業技能類問題,但是不知細節,可以說自己的大概思路,或轉移問題到自己會的領域。
面試什么都不會,如何通過考驗?
決定錄用的邏輯其實很簡單,看重的因素有你的能力、動力、斗志和忠心,適當地表態,能夠挽回你能力不足的缺陷。
如果被問到不會回答的問題,是正常的,不用過度緊張。你要是全會了,反而可能收不到offer,有網友總結了自己的面試經驗,有時也要適當“懂裝不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