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說起柳永,人們大多想到的便是所謂的奉旨填詞,想到的是他在歌姬心目中的地位,想到的是紅牌歌姬為了得到他的詞,不惜千金,想到的是他死后,是這些文人士大夫看不起的歌姬們湊錢為他送葬。
我心中柳永的身影
而導致他被統治階級所不喜,只能流落民間,為歌姬填詞作曲的原因,便是他初次參加科考落第之后,心中不滿,寫下了這篇牢騷之詞《鶴沖天》。
《鶴沖天》全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古代的科舉考試場景圖
在科考公布成績的進士榜上,我偶然失去了取得狀元的機會。沒想到如今這個政治開明的時代,居然也會有我這樣的賢才遺落民間,不被朝廷所重用。落榜后的我該怎么辦才好呢。既然沒有得到我心中的志向,那我就去隨心所欲的游樂吧,反正這朝廷也不看重我的才學,我又何必在意功名得失之事呢?做個風流才子,為歌姬寫詞作文,即便是沒有官職在身的普通百姓,內心的充實也不會比公卿將相差。
柳永畫像
在歌姬們居住的街巷里,那丹青做畫的屏風和繡房若隱若現。還好,我內心中意的人,還可以尋訪到。和她們相互依偎,這樣的風流生活,在我看來,才是我人生最大的歡樂。每個人的青春都不過是片刻的時間,我寧愿講功名舍去,將時間用到端著淺淺的酒杯,在耳邊低聲吟唱歌曲之上。
柳永與歌女
這首詞之有名,正是因為其間的最后一句“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里柳永把朝廷的官位比喻成了浮名,虛名,還不如換一杯酒來的好。而后來柳永科考,本來已經考中了,而皇帝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在中榜人的名單之中后,心中不快,執意將柳永的名字撤了下來。“且去淺斟低唱,要此浮名做甚?”顯然,柳永的這首詞,讓皇帝是十分不滿的。
歌女都引柳永為知心人
我讀柳永這首《鶴沖天》的感覺便是,這是滿紙的牢騷言。從頭開始都是的,開篇他寫的是“偶失龍頭望”,但實際上想要表達的情緒是我這么的厲害,這個中榜的名單里面怎沒有我啊?明代遺賢,何須論得喪,都是他內心的不滿,在諷刺朝廷看不到他這個人才,這種話,沒有人喜歡聽的,何況是官場,何況是朝廷。
秦淮歌姬
而且在詞的后面,柳永所向往的生活,是偎紅倚翠的風流才子的生活,這種生活,即便是心里喜歡,但是在標榜道德立身立命的時代,他這是恣意放縱,是自甘墮落,是文人士大夫們不屑不齒的。
淡泊名利,不論如何沒有必要不停的喊
讀柳永的這首《鶴沖天》,想起柳永的無奈,我除了心中有些感慨其遭遇之外,也在反思,浮名這種東西,其實還是很重要的,畢竟這熙熙攘攘的天下,世人都為了名與利而奔走奮斗,卻又習慣裝出一副清高的模樣,反而失去了內心真的想要得到的。想要什么,不說大聲的喊出來,說出來,但至少不要故作清高,非要說自己不看重不喜歡,那么,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自己打掉了牙,自己受罪。
何況,真的淡泊名利的人不屑去到處說自己淡泊名利,而假的淡泊名利的人你到處這么喊了,結果只會是給自己帶來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