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節奏一如既往的快,雖然近幾年在大力呼吁'慢生活',但是在各行各業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似乎誰先慢下來誰就會是被淘汰的那一個。如今很多年輕家庭的小兩口是上有老下有小,還背著一月幾千的房貸車貸,想想就很辛苦了。
迫于生活的壓力他們不得不每天工作,于是問題來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去工作了自然孩子就沒人照顧,都說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人,一點都沒錯!不忍看到女兒每天在工作崗位奔波忙碌回家后還不得安生有個小祖宗要伺候,這時姥姥就將這份重任攬到了自己身上。
據相關社會調查顯示,有近乎一半的家庭小孩都是由姥姥照顧的,不僅如此,這一半姥姥中更是有大半數是遠離自己的家鄉,不遠萬里去到女兒生活的地方給他們減輕負擔帶孩子。媽媽對自己女兒說的最多的一句話莫過于:趁我還有精力,能幫你分擔一點是一點。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做了自己孩子一輩子的父母,現在終于到享福的年紀了,卻又要給孩子的孩子當'父母'。
在這里想呼吁大家能不讓姥姥帶孩子就不要帶,為什么這樣說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觀念不同 易產生分歧
現在有很多新生代的年輕父母,他們思想比較開放,認知里面都是與社會接軌的觀念,但我們的父母就不一樣了,他們生活的年代讓他們的思想沒有那么開放,做什么事情也都保持著循規蹈矩的做法。讓姥姥們來帶孩子,肯定少不了矛盾與摩擦,再加上現在年輕人脾氣都比較急,偶爾再對媽媽們發個火,或者指責兩句。
這時你只看到了媽媽們表面尷尬怯生生的笑容,就像小孩子做錯事被發現了一樣,但你絕對看不到媽媽們內心的委屈,每天照顧孩子就夠費精力了,她們只是在用當年照顧你的方式照顧你的孩子罷了,更別說一些上了年紀的父母,對城市里的地方也不熟悉,每天家里菜市場兩點一線,如此辛苦還要忍受你的數落,換位思考一下,父母心里該有多難受。
2、 孩子跟自己不親
小孩子在1-6歲是最需要父母在身邊陪伴的時候,這也是孩子與父母感情培養的最佳時間。如果這一段時間里孩子的記憶里只有姥姥或者奶奶,那以后再將孩子放回自己身邊時,你就會發現孩子跟自己總是不那么親密,孩子也不會跟自己撒嬌,不會跟自己說他們的小秘密,感覺與孩子之間總是隔著一堵墻,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也不要埋怨誰,因為這堵墻是你自己砌成的,在孩子形成記憶的時候你不在他身邊,沒有照顧他陪伴他。
相反,孩子會和姥姥或者奶奶很親,遇到委屈的事總是第一個撲到姥姥或者奶奶的懷里。外國人就很不理解為什么中國有很多'隔代親'的現象,因為外國人不論工作多么忙都是在自己帶孩子,因此跟孩子也有很深的感情基礎。
總之,自己生的孩子就自己養,我們的父母把我們養大是他們的義務的責任,但是他們沒有責任和義務再去幫我們養孩子。所以,對父母要多一份體諒和感恩,少一份依賴和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