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美容院經營者經常抱怨的沒有執行力,計劃做的很好,但是落實不到具體的行動上,執行任務拖拉,缺乏緊迫感,計劃再好也白費。執行力差,原因何在?
1、目標不明確,定位不清
我們在經營診斷的過程中發現目前80%以上的美容院都存在的問題,這是核心的關鍵點所在,很多經營者都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未來要走向何方?沒有年度計劃,月度計劃,更不要談美容院中的日報機制了。
別人有什么項目,我也要有,今天這個項目火,明天我也跟著進這個項目,到最后就是進入無序的價格競爭,殺個你死我活出來。這是為什么?
因為你沒有目標,沒有清晰的市場定位,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是必然趨勢,最后就看看誰能堅持到最后,現成了“剩者為王”,所以會經常聽到美容院的經營者們報怨現在生意難做,賺的錢還沒有店長賺的多,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誰?在于自己。
2、沒有規范化的管理制度,無法可依
管理制度網上很多,搜一下一大堆,但這個制度是不是真的適合于你目前的現狀,有認真思考過嗎?
很多美容院的經營制度就是從網上直接復制,拿來主義,得來全不費工夫,省了不少心思。(不可取)
也許是目前社會的一些風氣造成的,都想速成,都不想開動腦筋的現象,都能去理解,但最終的結果是什么,水土不服,制度很難執行,最后就變了紙上的東西。
就算你用了,也很難執行,人家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他自身特有的文化內涵,人員的素質,人員的接受能力,員工的認可都不一樣。
量體裁衣會比較好,在運營的過程中也不會那么累,員工的報怨也會少一些。
如果企業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去制定規范化的管理制度也可以請外腦為自己解決,管理咨詢顧問他們有豐富的經驗,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問題,會更加客觀的分析及制定管理體系。
3、沒有合理授權,職權不清
制度的執行是管理層要做的東西,但很多美容院的管理層卻沒有管理執行的能力。
有的管理者還不知道自己到底的職責是什么,手中有怎樣的權力,老板沒有明確過,自己當然也不敢去管,明是管理者,但做的卻多數是員工做的事情,這種現象在一些中小美容院存在特別嚴重。
4、沒有量化標準
即做到什么程度,怎么來衡量?也就是一個衡量的標準,美容院也要制定詳細、量化、細化而可執行的銷售作業標準,以更方便地讓員工去執行。
如美容院的制度量化指標盡可能用數字來說話:
前臺美容顧問一天打20個電話量,而且這20個電話中還會細分到VIP是5個,普通會員是10個,體驗沒有成交的5個;
而且還會對已經是會員的這15個電話中進行細分:
是問候問話,還是療程信息反饋電話,而且都要進行記錄,注明時間及跟蹤人,以便當其它人做跟蹤或這個顧問離職后無法掌握到目前客人信息的反饋,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也做到了防止客戶流失的安全保障,這就是細節。
一定是要堅持做下去,不是今天做了,明天就不做,成效的東西就在于你的堅持程度。
每一個任務都要進行時間量化,在給員工工作任務時都會有工作任務表。
有下放時間,具體到幾點幾分,然后是任務內容,完成時間,能清楚地讓員工知道他在什么時間一定要完成,完成不了我們又有管理機制在等他,所以一般情況下員工只有提前完成任務。
5、自我的態度
高估自己,高估過后往往就是沒有執行,一切都認為這么簡單的事情一下就搞定了,就形拖延現象產生;
快到時間了才想起來還沒去完成,當真正要去完成的時候卻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最后當然 是無法完成任務。
6、素質能力
員工的素質能力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員工的素質能力更直接反映了企業的管理層能力;
管理層的能力也直接反映著企業的領導能力,一層扣一層,如果企業的領導是能力型的這個企業做事一定很講效率,時時刻刻都在緊張狀態中渡過。
員工的素質能力不是天生就會有,可能在別的美容院這個員工的能力很強,但到了你的美容院他能力就不一定強了;
因為機制不一樣,要求不一樣,所在的文化環境不一樣,這就要求要有規范化,系統化的培訓機制去支撐,而不是銷售力差明天就培訓銷售,心態差然后又請一個心態的老師來講課。
7、監督機制
員工只做老板監督的事情,你要求不去監督依然會達不到你所要的效果。
這就是企業中的過程管理,沒有這個過程管理員工就會偷懶,就會迷失方向,在這個過程中領導者要教會管理者方法,管理者才會與員工分享方法,管理水平才會有所提高。
監督猶如我們的最高檢察院一樣,做公正的機制,缺少了監督執行就會變得很難,這里的監督是互相監督,形成360度監督法,員工也可以監督老板,做錯事情一定要接受處罰,在這一點可以學習西方的管理模式。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經營者更要以身作則,在美容院中形成良性循環。
執行力差到底是誰的錯,其它是美容院中每個人都要承擔的責任,并不是一個人的錯,因為你是一個團隊,而不是團伙,團隊就要人人有承擔責任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