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獨釣圖》是我國南宋時期的著名山水畫作家馬遠的傳世之作。馬遠的山水畫名聲甚大,他與夏圭并稱為南宋后期山水畫的兩大家。馬遠還與李唐、劉松年、夏珪被合稱為“南宋四大山水畫家”。馬遠的作品有《水圖》、《踏歌圖》、《遠山柳岸圖》等。
馬遠,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故治在今山西永濟西),生長于錢塘(今浙江杭州)。其曾祖馬賁、祖父馬興祖、父親馬世榮、伯父馬公顯、兄馬逵都是畫院畫家。
他秉承家學,專攻山水,光宗寧宗兩朝官畫院待詔。師法李唐,又能獨出新意。作品遒勁嚴整,設色清潤,秀麗精工。
馬遠作畫,往往是以小見大的,可表現江天空曠之趣,故時人稱“馬半邊”、“馬一角”。《寒江獨釣圖》就是最能夠反映馬遠的繪畫風格與技法之作。
馬遠在此圖中摒棄了北宋以來定型的常見的“鳥瞰式”的全景構圖法,而是采用了平視的角度,從而描繪出了一葉小舟飄浮于江面的圖景;四周則是空茫一片,不多著筆,顯示出江天之廣闊、遼遠。
《寒江獨釣圖》(局部)
《寒江獨釣圖》在構圖上非常具有創造性,令時人耳目一新,也顯示了作者將大自然復雜的形態提煉成了單純、簡樸但卻完整、真實之藝術作品的深厚功力。此《寒江獨釣圖》在我國的繪畫史上素來負有盛名,為后人所喜愛。
《寒江獨釣圖》中有老翁垂綸,以孤舟泛水,僅以簡單幾筆反而令我們覺得江水更為浩渺,江面顯得寒意陣陣。其留白之處顯示出一種語言難以表述之意趣,而這些都是畫家抒發自己體會到的心靈與自然觸碰后的感悟。
在手法上,則是虛實融合營造出畫面氣氛,使畫面有了空間感、深遠度。這正是在寥寥幾筆中呈現實物,在不豐富的畫面當中突現情景。
《寒江獨釣圖》(局部)
馬遠善畫山水,在平衡排布與畫面呼應中靈活運用“計白當黑”手法,虛實強烈,用“白”襯托物,承載意境,以“殘山剩水”的藝術風格聞名。馬遠繪畫當中的斧劈皴法獨樹一幟,筆法精煉,線條硬勁,意境清遠深邃,闡釋著南宋山水畫的時代韻味。
空白的利用,是中國畫構圖的一大特色。空白也稱“布局”,是因為空白的運用是構圖———即“置陳布勢”、“布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形式和內容融而為一的意象形態,因此,“空白”是中國畫形式美中最重要的表現方法之一。
“空白”能有力地襯托出畫面的主體,也給主體以自由活動的余地。中國畫以“視而不見”作根據,講究大虛大實,這樣主體就更加突出了。以虛襯實,將畫面視覺主體擺在了注意的中心地位。
如果從柳宗元的《江雪》出發看這幅畫,畫面確實營造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冷寂,也表現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場景。
柳宗元像
無論是這幅畫還是這首詩,都涵蓋了兩個重要的意象:一是漁父,二是舟子。這二者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形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各自的發展和演化,但在此處這兩個形象合而為一,自然而然地融為一體。
《江雪》的經典化一方面表現在成為眾多漁隱詩詞的語典出處,另一方面則在于該詩開啟了文人畫中寒江獨釣、江天暮雪等荒寒畫境,在傳統的漁隱圖中,另立“雪釣圖”或“漁雪圖”一派,對后世漁隱圖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江雪》在后世漁隱圖中的反復演繹充分體現出文人畫與唐詩在意象選取、意境營造等方面的一致,而造成這種一致性的主要原因是山水詩與山水畫在美學追求方面的契合。
漁父形象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突出的文化符號。傳統漁父圖像,要么將其塑造為安閑自適、與世無爭、逍遙天地的高人形象,要么對其辛勤勞作或漁舟唱晚等生活場景進行描繪。
這些形象的源頭可以追溯至先秦時期的《莊子·漁父》、《楚辭·漁父》,至南宋以前的漁隱圖大多都展現了這樣的形象。
南宋臨安皇城圖
馬遠《寒江獨釣圖》中,'邊角山水'是對政權屈辱、山河破碎的政治隱喻,'獨釣寒江'是在新儒學觀念影響下發明本心的思想外顯,對漁父這一心靈意象的塑造是畫家內心意識覺醒、藝術自律性覺醒的體現。
馬遠《寒江獨釣圖》中漁父形象的獨特表達,體現出南宋時期政治命運、思想觀念和藝術本體的三重變革。
從北宋宋徽宗創立書畫院開始,整個宋朝的文化氛圍不斷增強,到南宋發展到了頂峰,尤其是院體畫的發展以及玄學的盛行都對南宋繪畫的構圖以及題材選擇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南宋建都臨安,江浙一帶的秀麗風景喚起了畫院畫家內心細膩溫婉的情懷,繼而一轉北宋豪放闊達的繪畫風格變得空靈悠遠。
最后,從他自身的處境和經歷來看,他出身繪畫世家,繪畫受父輩繪畫風格和思想的影響,且服務于統治者的審美需要和政治要求。馬遠深得宋寧宗和楊皇后的贊賞,其繪畫作品多獲得寧宗及楊皇后的題字,或作為封賞之物賜予大臣。(6)
宋徽宗像
正是馬遠《寒江獨釣圖》所體現的與柳宗元的《江雪》異曲同工之妙的意境,體現了詩畫同律。用實踐來證明了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詩畫理論。對藝術意境是一個極大的開拓,極大的豐富了中國的美學傳統。
在馬遠和柳宗元對待主客體關系上,他們的審美意識特別主客體的融合統一,無論是欣賞馬遠的《寒江獨釣圖》還是柳宗元的《江雪》,讀者都能將自身融入其中,去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最高靈境。
作為客體的大自然在兩位藝術家的情懷中逐漸由生活的對象而變成審美的對象,他們通過追求山水之美來達到超越封建規范之外的人生理想,而體現了中國古代人與自然契合的古人宇宙觀和人生觀的充分藝術化。
《寒江獨釣圖》之藝術成就不需再過分贅言,而其歷史影響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此圖之美,在于體現了我國傳統文人的藝術趣旨,著實值得探索。
宋寧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