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寧二年(公元618年),李淵之子李世民被徙封為趙國公。同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今江蘇揚州)被兵變的禁軍將領殺死。同年五月,隋恭帝被迫禪位于李淵,李淵于長安即皇帝位,國號唐,史稱唐高祖,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李淵以李世民為尚書令。不久,又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配資網站
斯時,唐的疆土只限于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淵經常派遣兒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六月,李世民攻打據有今日甘肅蘭州等地的薛舉、薛仁果父子。九月,薛舉戰死,十一月,俘殺薛仁果,平定了西北廣大地區。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唐朝用反間計,使李軌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從而俘殺了李軌,平定了河西走廊。
同年,劉武周、宋金剛勾結突厥,攻入河東,占領太原。李元吉、裴寂等敗逃。隨后,李世民出討河東,收復太原并消滅劉武周勢力。劉武周、宋金剛逃往突厥,不久被殺。
當時,黃河流域形成了夏政權竇建德、鄭政權王世充與唐朝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奉命,率軍東征王世充。而竇建德與王世充聯盟,對抗李世民的唐軍。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武牢關一戰中,李世民俘獲了竇建德,促使王世充投降。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太子李建成,俘虜斬殺了竇建德余部劉黑闥,平定了河北地區。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高開道為其部下張金樹所殺,張金樹降唐。唐軍又消滅了江南的輔公祏勢力,終于一統了天下。
晉陽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后,立他為太子。但是,李淵建立唐朝后,卻改立李建成為太子。
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而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沖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突厥侵犯唐朝邊境,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在太子的東宮中擔任率更丞(主管計時的官員)職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買,成為李世民在東宮的眼線,他悄悄告訴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馬,并準備在昆明池設伏兵殺秦王?!庇谑?,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
事后,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并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被迫讓出軍政大權給秦王李世民,三天后,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李淵下詔說:“自今以后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后奏聞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公元626年9月4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史稱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
李淵做太上皇以后,開始幾年,在太極宮生活。一直到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四月,他才從太極宮遷出,搬到了大安宮。
在大安宮生活期間,李淵除了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宴會外,幾乎不曾離開過大安宮。
李世民經常到九成宮(即隋朝的仁壽宮,位于今陜西麟游)避暑,李淵也不愿意出行。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十月,李世民決定在宮城的東北方向營建大明宮,作為太上皇的“清暑之所”。(由于第二年李淵病死,大明宮沒有建成,一直到高宗之世,大明宮才漸成規模。)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五月,李淵因病駕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一歲。廟號高祖,初謚太武皇帝(后改謚、加謚為神堯皇帝、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同年十月,安葬于獻陵(今陜西三原縣內),其妻竇氏也加號太穆皇后祔葬。
《劍橋中國隋唐史》是這樣評價唐高祖李淵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唐高祖是中國一切史書中最受貶低的一位君主。他的聲譽之所以蒙受損失,第一是因為事實上他的統治時期很短,而且是夾在中國歷史上兩個最突出的人物的統治期的中間:他前面的統治者是大壞蛋隋煬帝,他后面的則是被后世史家視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第二,已如上述,是因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績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蓋了。實際上,唐高祖舉兵反隋時盡管已年過五十,上了年紀,他仍然不失為一個有雄心壯志而又生氣勃勃的和干練的領袖人物。有充分材料可以證明,他具有不凡的抱負,而且毫無疑問,恰恰是他策劃了太原起事,并勝利地引導唐軍進抵隋都。他對李密和東突厥人的外交攻勢使得唐軍能奪取大興城,并且使得唐軍能組織和加強在陜西的力量而無虞敵軍的阻礙。后來,他的大赦、封官許愿和大加賞賜的政策,再加上李世民在戰場上的勝利,有助于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并且促成了全國的重新統一。也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從任何現實標準來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從其結果來看,唐王朝已經打下了堅實的行政、經濟和軍事基礎??偠灾聘咦鏋樗麅鹤拥妮x煌統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礎。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