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本是一件讓人感到幸福的事,但不是每段感情都如同童話故事般美好,在現實生活中不免產生摩擦、矛盾、甚至讓關系斷裂。
我們就遇到這樣一位來訪者,深深陷入失戀的痛苦中不可自拔,導致自己發展成重性抑郁癥,連日常生活都深深受到影響。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了解她與抑郁癥戰斗的歷程。
為保護個人隱私和其身份,患者的名字和部分個人信息已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背景
張小姐(化名)是一名22歲的大學生,家境比較優越,目前正在與父母居住地距離較遠的另一個城市上學,假期的時候才會回家。
在大學生活期間,張小姐開始經歷一段熱戀,并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所以,當這段戀情結束時,也讓張小姐深深地陷入了失戀的痛苦,對她造成極大的打擊。
她認為自己不會再擁有像這樣的戀愛,久久無法從這份苦痛中脫身。
為了擺脫失戀的痛苦,張小姐開始放縱自己,做了許多沖動且不理智的行為,傷害到自己的身體和心理。
但做這些事并沒有帶她逃脫失戀的痛苦,反而事后清醒過來時,讓她陷入懊悔、自責、憤怒中,并抱有強烈的自我負罪感。
這一系列強烈的消極精神體驗嚴重影響到張小姐的日常生活。她的學業表現下滑,整日不想外出只是待在寢室里,也拒絕和其他人交流。
張小姐的朋友注意到她的異常,并鼓勵支持她去找精神科醫生進行診療。通過專業的診斷,張小姐被確診為重性抑郁障礙(也就是大家所理解的“抑郁癥”)。
臨床診斷與治療目的
張小姐的自我報告中顯示,她出現
情緒明顯低落
內疚
憤怒
難以集中注意力
失去興趣
無法享受曾經能讓自己快樂的活動等癥狀
此外,張小姐還有飲食習慣差(以垃圾食品為主)、缺乏鍛煉等健康問題出現。
醫生判斷張小姐的抑郁癥狀可能是由一系列與健康相關的問題所誘發的,即飲食不平衡、缺乏鍛煉、失調的認知功能導致的過度消極的自我認知等。
其中,消極的自我認知導致張小姐產生一種固化的非理性思想,例如:
“我應該感謝前男友,沒有他我什么都不是”
“我不可能再遇見像他那樣讓我心動的人了”
“我就是個傻逼”
“我好矯情,像我這樣脆弱的人才會陷在這種事里不可自拔”等。
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讓張小姐改善身體健康、進行身體健康調節的活動,同時重建其認知,讓張小姐客觀評價自己、提高自我認知的能力。
治療過程
為了幫助張小姐達成治療目標,緩解重性抑郁癥的癥狀,醫生推薦張小姐進行專門針對抑郁癥的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治療過程總共分為三個階段,共11個療程。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側重于對張小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她介紹抑郁和心理疾病相關的知識,以及認知行為療法(CBT)的基本原理,并培養其洞察力。
這一階段不僅僅是傳授相關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張小姐認識到治療中每一個環節的意義。例如,醫生向張小姐提供了一些關于抑郁和增強體質行為之間關系的研究資料,比如抑郁和飲食的關系、抑郁和鍛煉的關系等。
當張小姐了解到飲食、運動以及身體健康狀況會對抑郁癥狀的出現以及消退產生影響時,她意識到加強身體鍛煉,和對自己飲食結構調整是很重要的。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開始進行標準的認知行為治療。
這一步旨在增進醫生與張小姐之間的溝通,加強治療關系,并解決張小姐的健康問題。
張小姐無法接受分手時自己對此的反應,在意識到前男友拒絕她對她影響比想象的要嚴重時,張小姐對自己產生憤怒的情緒。
她無法接受自己的軟弱,而這正是她無法從分手中走出來的主要原因。
張小姐對自己抱有完美主義信念,認為:“我不應該為這種事感到難過,深陷其中,所以我是一個懦弱得人,我這種人根本沒有價值”。
她為此感到自責,感到憤怒,而當她的朋友試圖開導她的時候,都使她進一步激活了自己的完美主義信念,由此產生的憤怒讓她無法意識到為什么自己會抑郁。
認知行為療法幫助張小姐進行認知重建,改變了張小姐不合理的信念。
張小姐本來的認知,由“我應該立刻跨過這道坎,如果不能的話,我就是個軟弱且毫無價值的人”
轉變為更加理性的認知
“我想盡快克服這件事,但如果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我也可以接受。接受分手可能要很久,但這并不意味著我是一個軟弱、不正常、不可靠的人”。
在克服了完美主義的自我要求后,認知重建這一階段的治療重點轉至強調她抑郁情緒的總體評估上,如“如果他拒絕我,就證明我一點吸引力都沒有,我毫無價值”、“如果我再也不能擁有這段感情,那就沒什么值得而活的事了”。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則集中于幫助張小姐改善并保持健康飲食與運動習慣,恢復正常社會功能。
醫生為張小姐制定了多樣化的日常鍛煉計劃,避免她對日常訓練失去興趣。
醫生還指導張小姐用更健康的食物替代快餐一類的食物,可替代的食物包括蔬菜、一些低飽和脂肪、高Omega-3的食物。與此同時,不斷加強健康飲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間的聯系。
在張小姐的抑郁癥狀大幅度減輕后,治療開始轉而處理她對親密關系的期望:一段建立在身體和言語沖擊的過山車式的戀愛關系會帶來一種強烈的身體吸引力,但對長遠的戀愛關系來說缺乏發展潛力和穩定性。
通過調節,張小姐開始嘗試一段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交流基礎上的新的親密關系,雙方都對這樣的關系感到滿意且愉快。
在治療過程中,張小姐表示前男友曾試圖挽回她,但她成功的拒絕了對方,對此她表示這是過去的自己不能想象的事。
治療結果
通過治療,張小姐恢復了正常社會功能,能夠再次回到學校中進修學業。
在治療結束后,張小姐開始了一段新的戀情,并學會了如何接納自己。
張小姐表示,她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并且已經能夠獨立應對那些過去曾讓她感到痛苦的事情。
此外,她還學會了應用認知行為療法的技術改善自己的日常生活,這也讓治療在結束后也有持久療效,并且讓張小姐的狀況十分穩定,沒有復發的跡象。
張小姐的重性抑郁障礙(抑郁癥)不再對她產生影響,她從過去的陰霾中走出開始向前邁步,我們也衷心祝愿她的生活能夠愈來愈幸福快樂,徹底擺脫抑郁癥曾帶來的痛苦。
〓 泊恩聲明 〓
深圳泊恩臨床心理專科門診部對于該文章、圖片擁有著作權及其他相關權利, 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編、轉載,該文章由北京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顧問。醫療建議僅供參考,如有需要請咨詢專業人士或前往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