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目前獨居青年超2000萬。線下獨處、線上“熱鬧”成常態。很多年輕人自稱有“社恐”,其實并非達到疾病的程度,而是一種回避社交、抗拒社交的情緒和狀態。
近年來,社交恐懼、社交焦慮、社交障礙、內向型人格等字眼經?;钴S在群眾的社交平臺上,那么,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
今天的開場白從幾道選擇題開始。
Psybene Clinic
絕密
★
啟用前
社恐小測試
(全國卷 泊恩版)
考試規則:點擊你認為最符合自己的做法的選項
1.當你給某人發信息,他下一秒就發出視頻邀請時
2.當朋友邀請你參加party時
3.當在公共場合偶遇認識的人時
4.當一個群體需要發言者上臺時
以上僅供參考
做完以上四道題后,大家是否對社恐與內向的思維方式與行為舉止之間的差異有所了解呢?
一般來說,社恐的人在社交場合、人多的場所或與人打交道時,會出現過度的擔心和恐懼,害怕出丑或尷尬,繼而出現焦慮、恐懼的情緒,而為了減輕這樣的情緒,他們往往會主動回避這樣的場合。
而內向的人在相同的情境時會出現這樣的特點:非常喜歡一個人的獨處時間、在公共場合戴著耳機是為了不被人打攪、享受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空間,也就是喜歡圍繞【一個人】而進行的。
內向型人格
內向型人格的英文是“Introverted Personality”,如果將其翻譯成“內傾型人格”是否會更容易理解呢?
瑞士著名的人格心理學家榮格 (C.G.Jung, 1875-1961) 依據“心理傾向”提出了內傾型和外傾型的人格類型理論。
內傾型(內向型)人格指帶有以內部導向為主,通過獨處,而非社交的方式來獲得能量的特點的人格。他們重視主觀世界、好沉思、善內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賞的陶醉中, 孤僻、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 較難適應環境的變化。(劉大文,王惠萍,2012)
換句話說就是,當他們疲憊的時候,需要一個人獨處的空間,疲憊才能得到緩解;而外傾型人格(外向型)則需要通過社交,比如聚會,才能得到放松和休息。
如何區分社恐與內向呢?
給大家提供一個臨界點作為參考,我們一般人參加聚會等公共場合的活動時多多少少都會感到緊張對吧?
臨界點就在于這種緊張程度有沒有影響到你的出席/聚會行為。如果緊張到完全無法參加活動了,那么就要引起重視了,可能存在社交恐懼癥的傾向,要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01
社交焦慮障礙
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又稱社交恐怖癥(Social Phobia),簡稱社恐。
指個體對一種或多種社會情境產生嚴重、持續性的恐懼,體驗到顯著的行為困難或消極情緒,包括焦慮不安和高度生理喚醒(呼吸,心跳加快,臉紅,發熱等軀體反應),以及在社交情境下產生的恐懼、尷尬、窘迫或羞辱感。
這些癥狀嚴重干擾日常生活、工作或學習表現,影響人際關系(APA, 2000b).
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將社交焦慮障礙詩意地描述為:“一種失去很多人生機會的疾病”。
在社交焦慮障礙(社交恐懼癥)中,個體恐懼、緊張或回避社交互動和那些涉及可能被審視的情境。這些情境包括社交互動,例如會見不熟悉的人,個體可能要在眾目睽睽下吃喝的場合,以及個體要在其他人面前表演的場合。其認知觀念是被他人負面評價,被為難、被羞辱、被拒絕或冒犯他人。
有社交焦慮障礙的個體可能不夠堅定自信或過于順從,也可能產生對談話的高度控制,后者較少見。他們可能顯示出過分僵硬的身體動作或目光接觸不夠,聲音也過分微弱。
這些個體可能會害羞或退縮,而且在會談中開放性更少,對自己談論得很少。他們可能傾向于尋找不需要社交接觸的工作,而有表演型社交焦慮障礙的個體并非這種情況,他們可能在家里待更長的時間。
男性或許延遲結婚和擁有家庭的計劃,反之,內心想要外出工作的女性則可能過家庭主婦和母親的生活。使用物質自行治療的情況很普遍(例如,參加聚會前飲酒)。
老年人的社交焦慮障礙可能還包括軀體疾病的癥狀加重,例如,顫抖加劇或心動過速。臉紅是社交焦慮障礙標志性的軀體反應。
02
克服社恐,我可以怎么做?
社交焦慮障礙癥狀比較輕微的患者可以嘗試自行調節心態,并逐步克服自己在公共場所出現的恐懼感,以下是一些方法的參考:
打破消極思維的僵局
(1) 不隨意猜測他人的心理:總認為他們像自己一樣看不起自己,也不需要生搬硬套的往自己身上貼標簽,亂給自己下結論;
(2) 不隨意預測事情的發展:在事情尚未開始之前,就已經開始擔心最糟的情況的發生,還沒出事,就已經開始產生焦慮的情緒;
(3) 不隨意小題大做:過于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負性評價而導致的不良情緒放大化,這時就會覺得自己要完蛋了,無藥可救了;
(4) 不隨意將自己對號入座:過于看重他人的目光,覺得他人都在注意自己,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被他人關注著。
當出現類似這樣的消極情緒時,大家可以嘗試捫心自問:自己真的沒有信心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就算這次完成得不盡人意,大家一定會覺得你沒用嗎?多問問自己,請多給自己自信的理由。
控制自己的呼吸
深呼吸時盡量以舒服的姿勢來放松自己,雙肩放松,用鼻子吸氣4秒,停頓2秒,再用嘴呼氣6秒,如此往復,直至平靜下來。
直面令你恐懼的情景
(1) 嘗試將自己恐懼的事物列成一張清單,如,懼怕什么、這種懼怕從何而來、根源是什么、什么時候會出現、什么時候會少嚴重一點、什么時候會更嚴重一些等等能幫助自己從客觀上看待自己恐懼的來源;
(2) 嘗試將恐懼看作洋蔥,把這一顆洋蔥一片一片分層,如害怕參加聚會,那么首先將去到聚會的場所作為自己的第一瓣洋蔥片,這樣看起來第一步似乎也沒那么難,
下一步,分析參加聚會的原理,為什么要去聚會;接著,嘗試在聚會停留30分鐘,一步一步堅持下來,最終讓自己能全程參與聚會。
學習溝通的技巧
(1)嘗試參加相應的培訓課程;
(2)參與一些安全網絡上組織的興趣小組活動,多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交流,在與人交流溝通和思想碰撞的過程中才能更清醒地認知自己。
03
寫在最后
社恐的人可能會自卑、內向,但自卑、內向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社恐。大多數的人有社交問題,會害怕社交,但也并不代表就患上社恐。
不管是內傾型人格又或是外傾型人格都不必太過于追求外向/內向的性格,也不必為了滿足他人對自己的設想而強行改變自己的本能。
榮格說,一個人就是一個微型的宇宙,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了解一個人,了解我們自己,也同樣是在了解整個宇宙。在自己的宇宙中,任意填滿屬于自己的色彩,那才是真的。
關于泊恩
泊恩心理PsyBene是以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以及循證心理實踐(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為基礎的臨床精神心理??崎T診,以嚴謹的態度、科學的臨床證據、高度負責的精神為根本,致力于為每一個來訪者提供“科學循證”的心理衛生服務。
泊恩心理竭力幫助更多人正確認識精神心理問題,糾正對精神心理問題人群所抱有的偏見,了解精神衛生常識并預防心理問題。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或困擾,請與我們聯系,泊恩門診全力為您服務。
〓 泊恩聲明 〓
深圳泊恩臨床心理??崎T診部對于該文章擁有著作權及其他相關權利, 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編、轉載,該文章由北京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顧問。
醫療建議僅供參考,如有需要請咨詢專業人士或前往醫療機構。對這篇文章有任何的疑問或者建議,歡迎通過公眾號聯系在線客服提交反饋。
?一次分享,幫助每一個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