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氣息濃郁了起來。正是花季,萬物開始舒展的季節里,愛情的萌芽也漸漸地長出?!?/p>
這種文章的開頭如果出現在學生作文里,家長、老師都不由得皺起眉頭。是覺得不堪?還是羞恥?或者直接就想到了早戀?
在很多家長的心里,早戀是個毒瘤。
打開知乎搜索,可以看到許多家長提問的“孩子早戀了我該怎么做?”,還有部分孩子提問的“我早戀了怎么辦,是不是沒救了?”
在中國教育里,這可能是家長對待情感最糟糕的示范。
01
“早戀”的揭露
鐘媽媽生氣得幾乎整個人都變形了,從外面沖進教室,把小冉叫出教室。
她惡狠狠地說道:“你這個女孩太沒教養了,勾引我兒子?你知道我兒子現在一門心思地跟我爭吵為什么不可以談戀愛,成績已經跌了這么多!你好意思嗎你!”
大家都愣住了,小冉嚇壞了。班主任匆匆趕過來的時候,任課老師正在趕著同學們繼續上課。
走廊里,哭泣的小冉,憤怒的鐘媽媽,在班主任看來,這已經是件很頭大的事了。
小鐘是個優秀的男孩子。學習成績優秀,又是個活躍的籃球校隊隊員,長得也過得去,用眉清目秀形容也合適。
優秀的男孩身邊基本不缺懵懂的愛慕,更何況正是初中,青春期讓孩子們開始對感情產生憧憬。但是,戀愛卻是個敏感詞。
小冉是個文靜的女孩子,平時也不太活躍,和同學們相處得挺好。
雖然她不喜歡體育,但是看小鐘打籃球的時候,還是無法避免地產生“緊張”。她覺得她是喜歡上小鐘了。
但是,“禁止早戀”四個字鏗鏘有力地砸在愛情萌芽上,女孩們有心儀的男孩,不能說,不可以說。小冉也是這么想的。
但是超出她意料的是,小鐘卻和小冉“表白”了,兩個人悄悄地在一起了。
同學們察覺到了曖昧的信息,偶爾調侃,也沒人大聲地四處喊。
但事情還是被鐘媽媽知道了,她一次偶然看到,放學后兩個人竟然在路上走著還牽手,心里氣得不行。
她氣兒子的隱瞞,氣這個女孩的“不檢點”,回家后和兒子也吵了起來,最后鐘媽媽決定“把事情鬧大”。
02
作為家長,管,還是不管?
鐘媽媽的做法其實是大多中國家長能想到的做法。
中國家長總是很忌諱“早戀”,原因也很現實,很重要的一點是:過早的戀愛行為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更有甚者,部分學生在戀愛過程中發生了過早的性行為,因為防護措施做不到位,導致對雙方的傷害,其中的后果是很嚴重的。
在初高中之間流行的青春傷痛文學,經常塑造這種過早行為的悲慘結局,現實中也不少年輕女孩偷偷去墮胎的新聞。
大多的青少年戀愛都在初高中時期,青春期的他們內心都漸漸發生改變,變得很敏感。
中國家長對于戀愛的抵觸很多來自自身的經歷和父輩的教導:
可能是自己曾經被愛情背叛,也可能因為他們的成長背景中,更提倡將集體情感擺在高于個人情感之上,個人的情感不應該大張旗鼓地宣揚。
因此,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談戀愛,不僅會批評打罵,還有語言羞辱。
他們認為這是件很丟人的事。
其實這個處理方式是錯誤的,這樣不僅當時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時間長了,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就會越來越負面,經常否定自己。
如果是成績中等的孩子,可能時常會有內疚感,覺得自己的成績真的是因為“早戀”造成的。
這些情緒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若遭受的心理創傷不斷疊加,就有可能會患上抑郁癥等精神心理障礙。
網上曾出現一名高三女生,寫了長微博,說父親有家暴行為。
其中,還因為早戀被父親罵作“妓女”,接二連三之后,考試失誤了,最終承受不住壓力,選擇了自殺。
可能有家長就疑惑了:打不得罵不得,難道放任孩子去談戀愛嗎?
03
談,該怎么談?
愛是美好的。人類社會幾萬年的鑄造,所有的故事傳說里,“愛”是重要的連線。
友情、親情是陪伴我們生命全程的,唯獨愛情,出現的時機讓人毫無準備。
愛情是起泡酒,微醺中刺激每個神經末梢,讓人喜歡得戒不了癮。青春期正是情竇初開的時間,難免淪陷。
家長們首先要和他們進行充分地溝通,甚至可以支持他們的行為。
在心理學研究當中表明,戀愛是有助于個體人際關系建構的,一旦一個孩子開始考慮戀愛,那么也就意味著其內心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了。
年輕的男女在青春期時陷入所謂“愛情”之中,一方面他們會經歷幾乎一生都難以磨滅關于感情的記憶,一方面也會第一次面對雙方的沖突以及矛盾,甚至會爭吵。
于是他們也會在此時第一次學會如何解決人際關系當中的矛盾,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
換言之,戀愛中適當的調節,也可以成為進步的動力。
家長對待戀愛不能一刀切,引導孩子正確的面對很重要。即使最后沒成,也會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只有正確面對戀愛,才不會讓早戀成為洪水怪獸。
引導孩子積極地處理好談情說愛的時間。學習始終是第一位的,不要圖一時的沉迷,將重要的事情拋之腦后了。
愛是人對萬物的感知。
紀伯倫說,愛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為愛在愛中,一切都已滿足。
關于泊恩
泊恩心理PsyBene是以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以及循證心理實踐(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為基礎的臨床精神心理??崎T診,以嚴謹的態度、科學的臨床證據、高度負責的精神為根本,致力于為每一個來訪者提供“科學循證”的心理衛生服務。
泊恩心理竭力幫助更多人正確認識精神心理問題,糾正對精神心理問題人群所抱有的偏見,了解精神衛生常識并預防心理問題。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或困擾,可直接通過下方二維碼與我們聯系,泊恩心理全力為您服務。
〓 泊恩聲明 〓
深圳泊恩臨床心理專科門診部對于該文章擁有著作權及其他相關權利, 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編、轉載,該文章由北京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顧問。
醫療建議僅供參考,如有需要請咨詢專業人士或前往醫療機構。對這篇文章有任何的疑問或者建議,歡迎通過公眾號聯系在線客服提交反饋。
?一次分享,幫助每一個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