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之道,是指學習背后的基本原理和規律。本書從科學的角度解讀思維的規律和學習的原理,掌握學習的原理和規律,教你擺脫低效努力、低效學習的誤區,成為高效學習者。本書主要講述了關于如何高效學習的三個重點內容:人腦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的原理;低效學習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常見的學習誤區以及高效學習的技巧。
一 人腦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的原理。
1.人腦的思維模式: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
專注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掌握新的概念。發散模式是指相對于專注模式的另一種狀態,與專注模式相比,它的特點是松弛狀態下不同區域內腦神經的聯絡。與專注狀態不同,發散模式看起來跟任何一個特定的腦區的關系都不太密切,更像是“彌散”于整個大腦中。此時大腦神經處于一種更加放松休息的狀態,更像是“靈光一閃”的開關,在專注模式下不能解決的問題,往往可以通過發散模式另辟蹊徑,運用簡單的方法達到目的。通常專注模式生成了初步思路之后,發散模式的靈感才能源源涌現。
2學習的原理。
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腦會在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下來回切換。學習就好像玩拼圖,我們要拼出完整的畫面,先要辨別每個拼圖之間的聯系,拼出局部的畫面,再把這些局部的畫面組合,就可以拼出整幅畫面了。大腦通過專注模式獲得了信息碎片,通過意義將信息碎片聯結起來,這個過程叫組塊。組塊過程包括集中注意力、理解基本概念和獲取背景信息三步。大腦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在應用組塊。這種組塊能力是可以訓練的,訓練得越多,學習的效率就越高
二、低效學習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
低效學習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產生了能力錯覺和拖延癥。
1能力錯覺
是指你在學習的時候,記住了一個概念,或者做題目的時候看了例題的解答過程,大腦就會誤以為你已經掌握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它就會發出停止學習的指令。解決辦法:回想和測試。回想是回憶書中內容,而不是重復閱讀。回想可以讓大腦主動思考、提取關鍵概念,而不是被動獲取知識。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在學習后的24小時內回想最為有效。測試是在學習的不同階段,對所學知識點的回想練習,達到改善知識構成的目的。利用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的特點,進行知識的組塊,通過回想、測試和戰勝拖延癥,刻意讓學習更加高效。
2拖延癥。
拖延癥的本質是一種習慣。
解決辦法:利用習慣的形成機制,養成新的習慣。分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刻意培養新的良好的習慣。
第二步,改變行動。你可以用新的行動來替換原來的行動,并且每次都記錄下來。
第三步,適當獎勵。如果沒有獎勵機制,大腦會認為新的行為是不值得做的,從而中斷新習慣的建立。
三、常見的學習誤區以及高效學習的技巧。
書中列出了常見的十個學習誤區,最常見的誤區有三個:
1.在書上劃滿重點標記。這會讓大腦誤以為已經記住了學習內容,但實際上你只是手上動動。
2等到火燒眉毛才開始學習。我們的大腦就像塊肌肉,每次在一個科目上應付的練習量是有限的。短時間內的超量學習,往往會讓你身心俱疲,而且效果極差。
3.睡眠不足。長時間的睡眠不足,會使腦組織代謝的物質堆積在大腦中,破壞神經聯結,讓你無法進行快速思考。無數的案例已經證明,考前沒有睡好,不管你平時如何優秀,考前準備如何充分,考試時的發揮往往都是極差的。
高效學習的技巧:
1.利用番茄鐘來讓自己專注。用番茄鐘一次定時25分鐘,然后在這25分鐘之內,盡可能全力工作,期間完全不去上網也不看手機,如果碰到外來打擾,就馬上運用2分鐘法則,把要處理的事情記下來,然后繼續專注于當前的事務。實踐證明,一天安排幾個這樣的番茄鐘,會大大地推進你的學習進度。通過這樣的練習,你會感覺到學習效率的明顯提升,高效學習變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2采用視覺化記憶法。
關于增強記憶,有一個“超右腦記憶”的理論:通過激發感官從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經聯結,這樣你會更加容易回想起學過的概念和意義。在所有的感官中,又以視覺化圖像記憶最為有效。著名的宮殿記憶法,就是把要記憶的東西,看成在宮殿中的每一個具體位置上的物品。
3從難到易。
這個技巧特別適合考試。也就是說,拿到試卷后,我們要先看最難的題目,試著看能不能解答,如果可以,就立刻作答,要是暫時不行也沒關系,回到容易的題目開始做。這樣做的好處是,大腦雖然一下子沒有想到解決難題的方法,但在做容易的題時,難題的信息一直都在大腦的潛意識中運行,這樣你在做簡單的題的過程中,腦海中可能會突然出現解決難題的思路,這樣就不至于等到最后,才對著難題一籌莫展了。當然,不單是學習,在工作中,你也可以利用從難到易的思路來安排你的工作任務。
總而言之,我們要高效學習,首先要清楚人腦的思維模式和學習原理。其次,要了解低效學習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還要明白避免常見的學習誤區,掌握高效學習的技巧。這才是提升我們學習力,在學習、工作中成為高手的學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