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認知是對自我、對社會、對自然的看法和觀念,這些觀念形成了我們的認知框架,最終形成我們的三觀體系。換句話說,三觀體系就是你的認知體系。
當三觀體系沒有完全建立時,你對事物的各種觀點是支離破碎的,沒有有機統一在一起。等到一定的實踐和閱歷之后,才會形成比較穩固的認知體系。
認知總是為了一定的目標,即使看似沒有,滿足自己的生存欲望也會成為你隱含的目標。所以,認知體系就是由三觀加目標構成,這是一個系統的概念,有要素,有結構,有目標。
(二)
我們常說認知提升,它不是知識的增加,而是智慧的提升。前者是知識內容性的增加,后者是思維模式的變化。所以,認知一般包括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認知要提升,內容增加的作用不是根本,必須要有思維模式、邏輯結構的改變才能真正提升。比如關于管理,你年復一年用一種思路去管理下屬,那么只是增加了案例和經驗。只有不斷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管理,找到適合公司和下屬狀況的方法才有管理認知方面的提升。
當然,對個體來說,都是先積累經驗,不斷增加知識,然后到了一定的程度開始結構化,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型,最終慢慢向智慧層面進發。所謂為學日增,為道日損。到了一定程度,我們的思維模型內化入意識深層,智慧就應激而生。
(三)
而這個提升的過程,就是一個系統升維變高的過程。系統升維,就要打破認知局限。在系統思維里,我們提到系統的三個度:角度、維度、尺度。
角度就是視角,就是你的假設觀點(隱藏或顯現),也就是你的認知最底層。你的認知視角決定你看到的系統大小。維度是系統里包含的有效要素的分類。尺度是系統的時空范圍和要素的關系范圍。
所以系統的升維,首先是視角的變化,也就是認知的變化。認知不變化,人腦會按照原有的框架去解釋現實,會視而不見,所以不能打破系統邊界。系統里的第一性原理就是系統要素之間的結構關系,也就是系統的底層規律。
所以,我們綜合理解認知模型:從最根本的一個假設(也稱為奇點),通過第一性原理,掌握了一個系統,并最終實現某個目標。而我們就是要在實踐中不斷尋找自然系統、社會系統、個人系統的假設、第一性原理和目標,最終用它來實現個人的人生目標。如果目標是智慧,那就是一個從鴻蒙到智慧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