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資管集團 副總裁 何伏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個時代信息傳播高度發達,每個人都能隨時隨地獲取各種信息。而實際上,越是在這樣一個似乎什么都能看見的時代,我們越什么都看不見。
我們深陷信息的洪流中,人的雜念和欲望都被勾起,看到的都是各種荒唐和妄想。在這朗朗乾坤,昭昭日月的社會里,我們都成了睜著眼睛的盲人。
信息自由傳播的時代,并不意味著價值可以自由傳播。
相反,那些粗俗下流的內容卻無孔不入,我們早已深陷信息的洪流中,人的雜念和欲望都被勾起,看到的都是各種荒唐和妄想。
我們可曾知道:多少毒雞湯,都是徹頭徹尾的騙局!
多少我們看到的東西,其實都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
面對復雜紛繁的外部世界,我們必須給自己一個認知和判斷的參照坐標,并據此作出自己的判斷與分析基準,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未來不是人賺錢,而是錢找人。財富永遠都會流向最匹配他的人,就是那些認知坐標非常標準的人。
你有自己認識事物的坐標系嗎?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你有自己的坐標體系嗎?
那什么叫認知坐標呢?(人的知識背景和思考角度稱為“坐標系”)
認知坐標可以通過“四縱一橫”這幾個基本問題來確認分析方向。
四縱:
1、此事發生的原因是什么?是“表象”還是“真相”?(看過去)
2、此事的現狀出現是偶然或者必然?(看現在)
3、此事是否隱藏了某個真實的邏輯?(看本質)
4、此事的發展趨勢如何?昭示了什么樣的傾向?(看未來)
一橫:
5、此事與相似事情對比分析有何異同?(橫向比較)
當你掌握了“四縱一橫”這五個基本問題分析導向思維模型,你就具備了分析理解問題的認知基礎,就可以對任何事情和問題展開具體分析,找到自己想找到的答案。
你可以站在不同的坐標上,去看待同樣一件事情,你就會找到這件事情的不同的呈現。
當你建立了上述認知坐標后,你就可以圍繞思維原點的三個基本問題展開深入探究,把自己打造成解決問題高手:
1、是什么?(概念原點)
2、為什么?(向上溯源)
3、怎么辦?(向下尋法)
當然,你還可以橫向拓展,通過類比性思考(或求異思維)尋找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
總而言之,認知坐標是我們解決問題的航標,讓我們在認知航標的正確指引下駛向思維的最美空間。
平時,我們都被反復教育要對世界有更深層次的認知。而實際上,比深度認知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自己的認知坐標體系!如果沒有認知坐標,再多的信息都只能是干擾,再深度的思考都會走偏。
如今這個社會,信息傳播高度發達,每個人都像一個信號塔,能隨時隨地的接收和發射各種信息。一方面,每天從早到晚都有各種信息不停的撲面而來,讓我們應接不暇;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去制造和傳播各種信息,而且是互動式的,這讓我們深陷信息的洪流中。
的確,在這個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社會里,如果不能建立自己認知世界的坐標體系,就像一頭亂飛的蒼蠅,永遠只能是蠅營狗茍之輩。
舉一個例子,我們來探討一個話題:消費者想要的是好產品嗎?或者說大眾想得到的是真相嗎?
我們總以為:大眾最想要的是各種真相,而實際上,大眾追求的從來不是什么真相,而是各種情緒和欲望,是盲從、偏執和狂熱。那些讓大家感覺不爽的“真相”,大家會一直充耳不聞。相反,但那些能給大眾產生美好幻想的謊言,卻可以讓大眾狂熱。其實,大眾想要的既不是好產品,也不渴望看到真相,更不是在尋找價值,他們只是渴望被理解,渴望得到情緒安慰。
究其根本,是大眾當中很少有能建立自己認知坐標的人。所以千萬不要把你認為的真相強加于人,也不要把你所認為的價值和好產品給他們,你只需要理解他們,撫慰他們,你就能大獲成功,這就是商業的本質。
信息是可以被制造出來的,既然信息可以被制造,就一定有人利用信息達到各種目的,比如商業上的營銷,營銷的本質就是用謊言制造假象。
那些掌握話語權的人(比如資本家),必定會利用話語權的優勢,在你周圍制造出一個“信息包圍圈”,讓你身陷它們給你創造的世界里,按照它們給你設定的邏輯去思考問題,比如各種節日大促,各種洗腦的廣告語,等等各種套路的傳銷騙局等待。
美國知名學者所羅門的《消費者行為學》里這樣說到:……我們身邊時刻都有成千上萬的公司,花費數以億計的美元,在廣告、包裝、促銷、環境,甚至電視、電影里做手腳,從而影響你、你的朋友和家人的消費,從中獲取利潤。
除此之外還有:
各種自媒體,故意用危言聳聽的內容吸引你的關注;
直播網站上的網紅,變著花樣的刺激你的味蕾;
很多小說網站,故意用下流的內容讓你去付費閱讀;
這就是一種變相的挑逗,讓你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與此同時,這讓你對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視而不見,因為他們太不起眼,太樸實了。
大家要切記:信息自由傳播的時代,并不意味著價值可以自由傳播。因為越是負面的內容越容易傳播;越有價值,越正能量的內容越被人忽略。比如謠言,謾罵,浮夸,****等等在內的垃圾信息漫天飛舞,而那些真正有價值總是被掩蓋。
再舉一個例子,關于講規則,我們總以為,規則是用來遵守的,而實際上,規則是用來打破的,就看你會不會打破。
比如我們在過馬路時,如果是一兩個人一起等紅綠燈,往往都會遵守交通規則。但是如果當等紅綠燈的人比較多,只要湊夠了七八個人,不管紅燈綠燈,就會一起大模大樣過去,這說明什么?說明規則是給個體設立的,只要人數湊夠了,規則也可以改變的。因此,你能不能湊的夠人,能不能代變大多數人的利益,才是問題的最關鍵。
惡,莫大于輕浮。人性使然,自由是不會產生平等的。相反,自由只能讓人類走向被奴役。
信息不對稱的時代,往往是先知先覺者搶占先機;信息高度對稱的時代,往往是利益操控一切。這個時代,人的言論看起來是獨立了,可以自由發言了,實際上很多人已經在無形當中都被人操控了。這個世界看似越來越公開,越來越透明,但同時也在生成各種無形的區隔,不同區隔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很多人都在坐井觀天,很多人就像盲人摸象。
人為什么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焦慮,就是我們每天接受了太多雜亂無章的信息,人開始被自己的各種雜念和欲望控制,人人都覺的自己只差一個機會,人人都相信自己可以一夜暴富……
這就是人的認知問題,人的認知一旦到一定層次,就是要一眼看到本質,瞬間抓到要點。往往更容易駕馭生活,很容易取得成功。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同的是,認知越深的人,看事情就越客觀,他們遵從本質和規律辦事,負責操控世界的運轉。而認知越低的人,看事情越主觀,容易被表象迷惑,越容易有偏見,喜歡盲從,只能被操控。
為什么有的人總被別人收割呢?嗜欲深者天機淺,人的雜念和欲望越慎重,對垃圾快樂成癮,越看不到真實的世界!對于賺錢來說,永遠都是內行人賺外行人的錢。而對于騙局來說,永遠都是高認知的人能騙到低認知的人。資本大鱷索羅斯說: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再進入之前先認知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眾認知之前退出游戲。 那些在龐氏騙局上的接盤者,其認知往往處于社會底層,他們的認知根本不足以駕馭他所占有或繼承的財富,所以要讓高利貸、傳銷分子們去收割他們的財富,增加社會財富的“流動性”。所謂擊鼓傳花的游戲,是從高認知向低認知依次傳遞的,傳到你這里是必然,除非你還能招到一個認知比你還低的人。
用心感受一下現在的社會現實吧,我們從來沒有如此這般互相提防、人人自危,幾乎人人都被束縛了手腳。想想看,社會有那么多不喜歡學習卻又想不勞而獲的人,天不收也自有別人去收。
世界變的越來越復雜,但同時世界也越來越簡單。很多故弄玄虛的東西都將消失,新物種誕生的邏輯也很簡單,就是價值決定一切。
未來我們能做的只有終身學習,不斷迭代自己的認知,當你一直處于學習的狀態時,你也變成了一個流動的人,永遠保持饑渴和虛無的狀態,你就能和世界融為一體,和世界一起進化。
而那些厲害的個人,往往是一個跨界的人,能夠在不同思維路徑上找到交匯點,并且建立全新的認知坐標,成為一個游離于各種狀態之上的人。財富只留給配的上它的人。中國社會最公平的地方在于:一旦一個人的認知和財富不匹配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方法收割你!
在價值主張不變的前提下,可以橫向跨界,縱向聯合,隨時滲透和融合,所謂大象無形,大音希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未來社會就是“高認知”的人統治“低認知”的人,低認知的人永遠都會被高認知的人收割。提升認知,才是階層逆襲的根本,也是謹防被收割的根本。
互聯網時代,信息變得越來越透明,這個時代不斷的去識別各種蠢人,將他們打入社會底層,使他們遭受奴役。 同時,這個時代還不斷的去發現聰明人,把這些人送入上流社會,讓他們掌控財富,然后去管理和引領社會。人類文明的進化,只不過是“聰明人”對“愚蠢者”管理方式的不斷升級。
認知是未來社會的核心資本,認知就是未來社會的精神高地,無形的東西越來越能決定有形的東西。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范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后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未來,能建立認知坐標和思維體系的人,將越來越少,恰恰是這極少數人,能成為人類食物鏈的最頂層,引領和統治一切。正是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活在假象里,所以必定會被人收割,因此未來最賺錢的手段,依然是收割那些財富和智商不匹配的人。掌控未來世界的,是一群高認知的人,他們不僅控制商業的未來,也掌控了生命的未來。包括大數據等等,都是他們保持高認知的工具。“高認知”的人操控“低認知”的人,就像上帝操控人類一樣,也像我們對付一群螞蟻一樣,這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深刻闡述。當然,高維認知的人,會利用掌握的資源和工具,不斷迭代自己的認知,不斷宣導自己的合理性,從而時刻占領人類的精神高地。
未來一切的競爭,其實都是搶占“大眾心智”的競爭。
再次反問自己:你有自己的認知坐標體系嗎?需要徹底顛覆你的認知嗎?需要重構你的認知坐標嗎?
愿你在讀書和行走中,建立起自己的認知坐標,成就有高度,有溫度的人生格局。
2019年12月16日 于香港維多利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