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7位專家名錄:
(按姓氏拼音排序)
常翠青(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陳潔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陳 偉(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陳 怡(成都軍區總醫院)
竇 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馮 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葛 聲(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
顧 萍(青島市中心醫院)
韓 磊(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
韓 婷(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洪 莉(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胡懷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胡 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華 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江 華(四川省人民醫院)
江 濤(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景洪江(空軍總醫院)
李增寧(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李 莉(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李 麗(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李 響(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林 寧(成都軍區總醫院)
劉景芳(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劉曉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
劉燕萍(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劉英華(解放軍總醫院)
柳 鵬(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柳 萍(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
呂陽梅(西安市中心醫院)
馬 方(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馬文君(廣東省人民醫院)
鈕丹葉(蘇州市立醫院東區)
邱小文(廣州軍區總醫院)
沈 旸(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
施萬英(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孫明曉(北京怡德醫院)
孫 萍(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孫 新(吉林省人民醫院)
譚桂軍(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譚榮韶(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
湯慶婭(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
唐瓊雄(香港大學瑪麗醫院上消化道外科)
陶曄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
滕 越(北京市海淀區婦幼保健院)
王 靜(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
王朝霞(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
辛 寶(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謝雯霓(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許紅霞(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閆雅更(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楊大剛(貴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楊勤兵(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姚 穎(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袁文臻(蘭州大學第一醫院)
張春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
張 明(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張片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張勝康(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張勇勝(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趙秋玲(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
鄭錦鋒(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
鄭 璇(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
周春凌(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
周 莉(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周 蕓(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朱翠鳳(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
朱惠蓮(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我是分割線============================
正文:
近二十年來,我國超重/肥胖的患病率逐年增長,呈流行態勢。
中國健康營養調查(CHNS)的數據顯示【1】,從1993年至2009年的17年間,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從13.4%增加至26.4%,總體呈線性增長;
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從18.6%增長至37.4%,平均年增長1.1%,顯著高于超重/肥胖的增長速度。
肥胖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潛在危險因素。
減重治療包括生活方式(膳食和體育運動)調整、內科藥物及外科手術治療等多種手段。
科學合理的營養治療聯合運動干預仍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基礎治療。
近年來,國際上對肥胖/超重的營養管理已經形成了一些共識【2-3】。
然而,以營養和生活方式干預為核心的肥胖/超重管理必須與特定的地域性飲食習慣及社會文化相適應。
為更好地發揮醫學營養治療在肥胖防治中的作用,結合國內外發表的諸多證據和專家的集體智慧,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營養與代謝管理分會以及中國醫師協會營養醫師專業委員會、中國營養學會的67位專家聯合制定了《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共識(2016年版)》共識,以便使醫學減重更加科學、規范和易于實施。
通過“共識”的撰寫與發布,期望能提高社會及專業人士對營養干預在代謝性疾病治療中的重要性認識。并能進一步規范醫學營養減重的原則和路徑,設立標準化醫學營養治療減重管理工作流程,以便臨床營養專業人員及醫療保健人員掌握和使用,更好地為減重者服務。
=========================================================
在說方法之前,需要大家先了解下面4個名詞:
1、體重指數(BMI):
結合身高和體重用于判斷人體超重/肥胖與否和程度的指數,計算公式為體重/身高2(kg/m2)。目前我國成人BMI的切點為:18.5≤BMI<24kg/m2為正常體重范圍,24≤BMI<28kg/m2為超重,BMI≥28kg/m2為肥胖。
2、肥胖:
由于體內脂肪的體積和(或)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加導致的體重增加,或體脂占體重的百分比異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過多沉積脂肪,通常用BMI進行判定。在本共識中,肥胖的主要定義即基于BMI做出,在一些情況下(如代謝綜合征),也酌情采納權威國際學術組織(如WHO、美國糖尿病學會等)推薦的相關診斷指標(如腰圍,腰臀比)。
3、超重:
介于正常和肥胖間的身體狀態。通常以24≤BMI<28kg/m2作為判斷標準。
4、限能量平衡膳食(CRD):
一類在限制能量攝入的同時保證基本營養需求的膳食模式,其宏量營養素的供能比例應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
============================================================
而我們今天就著重說明CRD飲食減肥法:
限制能量平衡膳食(CRD)
(一)背景
CRD對于延長壽命、延遲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生具有明確干預作用。
CRD目前主要有三種類型:
(1)在目標攝入量基礎上按一定比例遞減(減少30%~50%);
(2)在目標攝入量基礎上每日減少500kcal左右;
(3)每日供能1000~1500kcal。
(二)證據
Huffman等對超重者進行了6個月CRD干預(能量攝入減少25%),發現與非CRD相比,CRD組的胰島素敏感性有明顯改善,并認為這是降低體重的原因。Yoshimura等對內臟脂肪面積≥100cm2的成人進行12周CRD(CRD目標:25kcal/kg,基線能量攝入約為30kcal/kg)干預后,有效降低了體重、脂肪組織重量、內臟脂肪面積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
1、脂肪:多項研究證實CRD的脂肪供能比例應與正常膳食(20%~30%)一致,過低或過高都會導致膳食模式的不平衡。在CRD中補充海魚或魚油制劑的研究均報道n-3多不飽和脂肪酸(n-3 PUFA)對肥胖者動脈彈性、收縮壓、心率、血甘油三酯及炎癥指標等均有明顯改善,可增強CRD的減重效果。
2、蛋白質:由于CRD降低了攝入的總能量,必然導致產熱的宏量營養素攝入降低,應適當提高蛋白質供給量比例(1.2~1.5g/kg,或15%~20%),這樣就能在減重過程中維持氮平衡,同時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骨礦物質含量等作用。不同來源蛋白質的減重效果可能不同,有研究發現大豆蛋白的減脂作用優于酪蛋白,且其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作用也更明顯。
3、碳水化合物:根據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來確定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量(40%~55%)。過高或過低都將導致膳食模式不平衡。碳水化合物的來源應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淀粉類復雜碳水化合物為主,保證膳食纖維的攝入量25~30g/d。嚴格限制簡單糖(單糖、雙糖)食物或飲料的攝入。
4、微量營養素:肥胖與某些微量營養素的代謝異常相關,尤其是鈣、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D及葉酸的缺乏。肥胖和膳食減重也可引起骨量丟失。一項薈萃分析顯示肥胖群體患維生素D缺乏的風險比正常人群高35%,比超重人群高24%。在減重干預的同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可以增強減重效果。
總結:
CRD除能量攝入限制之外,也對營養均衡提出推薦。近年研究認為采用營養代餐方法能兼顧體重減輕和營養均衡。Wadden等對LookAHEAD研究(納入5145例肥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進行了后續分析,該后續分析考察了接受膳食支持和教育以及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的減重情況。強化生活方式干預,在對患者進行均衡營養模式教育的同時也給以營養代餐作為一種支持措施??偟膩碚f,配合營養代餐的強化生活方式干預比單純的膳食支持和教育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體重(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組中37.7%的患者在干預第一年結束時達到了減重10%的目標,而膳食支持和教育組只有3.3%的患者達到此目標)。
(三)推薦意見
具體意見見表3。
表3 CRD應用推薦意見
(證據級別,推薦分級)
CRD具有減輕體重、降低脂肪含量的作用(1,A)
保證蛋白質充足供給(1.2~1.5g/kg),可能增強CRD的減重效果(2a,B)
使用大豆蛋白部分替代酪蛋白可增強CRD的減重效果(2a,B)
CRD中脂肪的供能比例以20%~30%為宜(2a,B)
適當增加富含n-3PUFA的食物或補充魚油制劑,可以增強CRD的減重效果(2a,B)
CRD中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以40%~55%為宜(2a,B)
增加蔬菜、水果、燕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增強CRD的減重效果(2b,B)
適當補充維生素D制劑和鈣可增強CRD減重效果(2a,B)
采用營養代餐(禾生特膳卡能素)模式的CRD更有助于減輕體重(2b,B)
注:CRD(限制能量平衡膳食);n-3 PUFA(n-3多不飽和脂肪酸)
======================================================
在《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共識(2016年版)》中明確指出:
1、CRD具有減輕體重、降低脂肪含量的作用;
2、采用營養代餐模式的CRD更有助于減輕體重;
=======================================================
如果大家想更詳細的了解CRD膳食法與營養代餐,可持續關注禾生特膳卡能素。
禾生特膳卡能素作為一款全營養代餐食品,營養成分符合《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共識(2016年版)》推薦的各營養素配比。
----------------------------------------------end---------------------------------------------------
部分內容參考《《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共識(2016年版)》
健康減脂:只卡脂肪,不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