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代表的話
近期,上海市教委已正式發布2018年秋季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
一、二、新預初年級(即開學六年級)的語文教材,將用全國統一的部編版教材。小學和初中其他年級各科目、高中各年級各科目繼續使用滬教版教材。
新教材是指“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簡稱“部編本”。
關于“部編本”,很多家長去年就開始接觸到了,一年的時間過去了,但關于“部編本”的概念很多家長依然沒有搞清楚。今天,我們以語文為例,和各位家長們詳細談談“部編本”和以往教材相比,到底有哪些變化。
對于這一變化,“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表示,以前孩子從學前班到小學,立即學拼音,難度大,可能損傷孩子學語文的興趣。這些年,學界對于漢語拼音教學在整個教學體制中的位置效能問題有調查研究成果,總體而言是要減少漢語拼音的難度,讓拼音教學服務于識字教學。新教材據此做了調整,減少難度,往后挪了大概一個多月,先做入學教育,再開始5至6課的識字教學,然后才學拼音。讓識字教學和拼音教學更好地結合。
部編本《語文》七年級教材也體現出愈發重視閱讀的趨向。為幫助老師將名著、綜合性實踐活動引入課堂,在課時總數不變的情況下,教材有意識地縮減了入選課文的篇數,由原來六個單元、每單元五篇共三十篇文章減少為每單元四篇共二十四篇文章。
“部編本”語文教材格外注重讓語文課往課外閱讀延伸,往學生的語文生活延伸。
選篇
尚未沉淀的“時文”少了
溫儒敏:我們在課文選篇更強調4個標準: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當然,還要適當兼顧時代性。課改之后流行的各種版本語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視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多選“時文”。這不能說不好,但不能偏。在新教材中,很多經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尚未沉淀的“時文”相對少了。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就是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古詩文124篇。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與原來的人教版相比都有提高。
此外,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比重。
識字
一年級識字量減至300字
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的識字量從400字減到300字。300字的基本字表是以王寧教授為主的北師大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依據大量對小學生閱讀的調查,從字頻的角度來確定先學哪些字。另外,還要考慮字的結構等,看哪些字先學,更有利于孩子們理解與記憶。比起以往經驗性的安排,這樣顯然更加科學,也更有利于提升學習效果。
表達
綜合學習中培養口語表達
溫儒敏:新教材的口語教學表面上比以往教材要少,實際上是分散了,在綜合性學習中有安排,在閱讀教學中也有所體現。比如有些習題就設計了課堂的討論,也是口語表達的練習。
綜合性學習是新的課型,十多年前沒有,這種課型有利于培養口語、寫作等綜合能力,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以及口語交際結合起來。但以前的教材幾乎每個單元都有綜合性學習,實施中有些困難,很多學校的綜合性學習基本流于形式。“部編本”語文教材就在減少綜合性學習的課時的同時,把這一課型做得更實在,每次的主題也更加集中,以提升這一課型的教學效果。
精讀太多壓抑讀書興趣
現在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幾乎都分精讀和略讀兩類課型(有的小學二年級開始分為精讀、略讀和選讀)。但在教學實踐中,普遍的做法是精讀作為重點多講一點,略讀就少講一點,差別就是時間的多少。很多老師怕不能完成教學計劃,不怎么分精讀、略讀,或者全都按照精讀要求來安排。兩種課型幾乎沒有什么區分。這種以分析性的精講記憶為主、課型又彼此混淆的教學方式太死板,壓抑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興趣和讀書的興趣,應當改一改。
方法掌握學生自己體驗
“部編本”套教材有意識改變這種課型不分的狀況,加大精讀和略讀兩種課型的區分度,初中教材干脆改“精讀”為“教讀”,“略讀”為“自讀”。此外,“部編本”語文教材更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在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上,增加了一些分量。希望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格外注意閱讀方法問題,重視閱讀速度的教學。
三位一體從課堂到課外
在鼓勵孩子閱讀方面,“部編本”想了許多辦法。比如,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從低年級就引導讀書興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初中則加強了“名著選讀”,注重“一書一法”,每次“名著選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激發興趣,傳授方法,是“名著選讀”設置的改革方向。如瀏覽、快讀、讀整本書、讀不同文體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導。多數課后思考題或拓展題,也都有課外閱讀的提示引導。這就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制。
俠點評:之前有不少家長來問,幼兒園階段是否要提前去機構學一下漢語拼音?說是現在的小學里拼音教的很快,不學怕孩子進了小學跟不上。在島叔看來,現在小學的教學進度已經一減再減了,如果你真擔心孩子在校內的進度都無法跟上的話,僅靠在機構每周一次的上課就能改變你的孩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