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學霸題庫|2022高考一輪復習古詩文閱讀:羈旅思鄉詩專練1

一、杜甫《春日憶李白》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⑴,俊逸鮑參軍⑵。

渭北⑶春天樹,江東⑷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注釋】⑴ 庾開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⑵   鮑參軍:指鮑照。南朝宋時任荊州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⑶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長安(今陜西西安)一帶,當時杜甫在此地。⑷ 江東: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當時李白在此地。

1.對這首詩歌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

A.詩歌頸聯運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表達雙方翹首遙望的思念之情。

B.全詩感情真摯,文筆華麗,字里行間抒發了詩人對李白的贊譽和懷念之情。

C.詩歌構思巧妙:以贊李白詩歌始,轉而思念,以渴望相見、切磋作結。

D.杜甫高度評價了李白詩歌,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是一首詩歌鑒賞之作。

2.這首詩開頭四句分別從哪三方面對李白詩給予高度評價

【答案】

1.B【解析】B項,“文筆華麗”錯誤,本詩語言樸素、清新自然。

2.思想卓異不凡,構思脫俗;風格清新俊逸,非常人可比。

【解析】本題,重點分析前四句,這四句表明作者對李白詩給予高度評價,首聯的“也”、“然”兩個語助詞,既加強了贊美的語氣,又加重了“詩無敵”、“思不群”的分量。對李白奇偉瑰麗的詩篇,杜甫在題贈或懷念李白的詩中,總是贊揚備至。從此詩坦蕩真率的贊語中,也可以見出杜甫對李白的詩作十分欽仰。這不僅表達了他對李白詩的無比喜愛,也體現了他們的誠摯友誼。

【注釋】

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輩。這句說明上句,思不群故詩無敵。
庾開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馬、司徒、司空),世稱庾開府。
俊逸:一作“豪邁”。鮑參軍:指鮑照。南朝宋時任荊州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長安(今陜西西安)一帶,當時杜甫在此地。
江東: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當時李白在此地。
論文:即論詩。六朝以來,通稱詩為文。

【譯文】
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他的詩思瀟灑飄逸,豪放不拘,詩風超群,不同凡俗。
李白的詩作既有庾信詩作的清新之氣,也有鮑照作品那種俊秀飄逸之風。
我在渭北獨對著春日的樹木,而你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遙相思念。
什么時候才能一起喝酒,與你慢慢品論文章呢?

【賞析】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成的。這首懷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寶五載(746)或六載杜甫居長安時所作,主要就是從這方面來落筆的。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第一聯是說,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他那高超的才思也遠遠的超出一般人。

  首句稱贊他的詩冠絕當代。第二句是對上句的說明,是說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于它的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第二聯是說,李白的詩作既有庾信詩作的清新之氣,也有鮑照作品的那種俊逸之風。

  借著贊美李白的詩像庾信那樣清新,像鮑照那樣俊逸。庾信、鮑照都是南北朝的著名詩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馬、司徒、司空),世稱“庾開府”。鮑照劉宋時任荊州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

  開頭四句,一氣貫注,筆力峻拔,熱情洋溢,都是對李白的熱烈贊美。對李白奇偉瑰麗的詩篇,杜甫在題贈或懷念李白的詩中,總是贊揚備至。從此詩坦蕩真率的贊語中,也可以見出杜甫對李白詩是何等的欽仰。這不僅表了他對李白詩的無比喜愛,也體現了他們誠摯的友誼。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第三聯是說,如今我在渭北獨自對著春日的樹木,而你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遙想思念。

  表面看來,第三聯兩句只是寫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江東”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帶地方。“春天樹”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實敘出,未作任何修飾描繪。分開來看,兩句都很一般,并沒有什么奇特之處。然而作者把它們組織在一聯之中,卻自然有了一種奇妙的緊密聯系。也就是說,當作者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而作者遙望南天,未見天邊的云彩,李白翹首北國,唯見遠處的樹,又自然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像“春樹”、“暮云”,也帶有深重的離情。這兩句詩,牽連著雙方同樣的無限情思。回憶在一起時的種種美好的時光,懸揣二人分別后的情形和此時的種種情狀,這當中該有多么豐富的內容。這兩句,看似平淡,實則每個字都千錘百煉;語言非常樸素,含蘊卻極豐富,是歷來傳誦的名句。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末聯是說,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同桌飲酒, 再次仔細探討我們的詩作呢?

  上面將離情寫得極深極濃,這就自然引出了末聯的熱切希望:什么時候才能再次歡聚,像過去那樣,把酒論詩,這是作者最難忘懷、最為向往的事,以此作結,正與詩的開頭呼應。言“重與”,是說過去曾經如此,這就使眼前不得再次會晤的悵恨更為悠遠,加深了對友人的懷念。用“何時”作詰問語氣,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達得更加強烈,使結尾余意不盡讀完全詩后,作者的無限思情仍在心中回蕩。

  整首詩杜甫先從李白的詩歌才華寫起,交代思念的緣由;而后順理成章的抒寫自己對李白的濃濃的思念之情,為此表達再次相逢論詩的愿望。層層鋪墊,又環環相扣。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寫得深厚無比,情韻綿綿。

  清代浦起龍說:“此篇純于詩學結契上立意。”(《讀杜心解》)道出了這首詩在內容和結構上的特點。全詩以贊詩起,以“論文”結,由詩轉到人,由人又回到詩,轉折過接,極其自然,通篇始終貫穿著一個“憶”字,把對人和對詩的傾慕懷念,結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寫得深厚無比,情韻綿綿。

二、杜甫《月夜》

月夜①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②,雙照淚痕干。

【注釋】①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只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八月,作者被禁長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詩。②虛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的開頭十分獨特,詩人欲寫思念妻子的心情,卻不從長安這邊說起,而是借助想象,寫妻子在明月之下思念自己,一個“獨”字,借妻子之孤單、寂寞和憂愁,實寫自己。

B.頷聯寫年幼的兒女陪著母親看月亮,卻不解母親的思念之情。這一聯也表達出作者對兒女深深的思念之情。

C.頷聯以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天真的兒女除了增加她的負擔,又能有什么幫助呢?

D.尾聯“雙照”與“獨看”相呼應,想象妻子對月淚流滿面的情景,流露出盼望早日與妻子團聚的心情。

2.詩歌的頸聯描繪出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加以分析。

3.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有人說這一聯中有兩個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動,含蓄凝練,你認為是哪兩個字,并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

1.D【解析】D項,“想象妻子對月淚流滿面的情景,流露出盼望早日與妻子團聚的心情”錯誤,“雙照淚痕干”,月光照著你我盡把淚痕擦干,是寫詩人與妻子雙雙對月淚流滿面的情景。與首聯“閨中只獨看”,妻子“獨對”鄜州月而思念詩人的情形形成對比,從側面表達詩人盼望團圓與痛恨戰亂的心情。

2.①妻子思念丈夫,夜不能寐。②霧氣沾濕了云鬟,月光浸涼了玉臂。月夜凄冷,望月愈久,思夫愈切,月色愈好,煩悶愈多。③這一聯寫詩人想象中的畫面,深切表達了詩人對妻子的思念之情。

【解析】

頸聯“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染香的霧氣打濕你的鬢發,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寫出夜晚霧濕月光寒,妻子對月思念,夜不成寐的畫面。這是作者被禁于長安時望月思家,想象妻子正思念自己,這種對寫法,寫出了作者對妻子的思念之深和因戰亂而不能相聚的悲傷。

3.用得格外生動形象的兩個字是“濕”和“寒”。“濕”“寒”可觸可感,形象生動;表現了妻子對詩人的憶念之深而“獨看”之久,“濕”而“寒”渾然不覺;“濕”和“寒”的表象是詩人的想象和聯想,反照詩人看月之久,憶念之深的痛苦現實;“濕”寫云鬟,“寒”寫玉臂,詩人心中妻子的美好形象正表現詩人對妻子的情深愛切,思念之苦、真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解析】

解答此題首先確定用得格外形象生動,含蓄凝練的兩個字是“濕”和“寒”。

然后解釋兩個字的意思,“濕”寫云鬟,“寒”寫玉臂,“濕”“寒”可觸可感,形象生動。“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頸聯是說,蒙蒙霧氣,也許沾濕了妻子的鬢發;冷冷月光,該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第三聯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憶長安”。霧濕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憶念愈深,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當想到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時候,自己也不免傷心落淚。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激起了作者結束這種痛苦生活的希望。

【注釋】

鄜(fū)州:今陜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長安。
閨中:內室。
憐: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霧云鬟(huán)濕,清輝玉臂寒:寫想象中妻獨自久立,望月懷人的形象。香霧:霧本來沒有香氣,因為香氣從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發出來,所以說“香霧”。望月已久,霧深露重,故云鬟沾濕,玉臂生寒。云鬟:指高聳的環形發髻。
虛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雙照:與上面的"獨看"對應,表示對未來團聚的期望。

【譯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輪圓月,只有你在閨房中獨自遙看。
遠在他方憐惜幼小的兒女,還不懂得你為何思念長安?
蒙蒙霧氣沾濕了你的鬢發;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時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簾或帷幔旁,讓月光擦干兩人的思念的淚。

【賞析】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字里行間,表現出時代的特征,離亂之痛和內心之憂熔于一爐,對月惆悵,憂嘆愁思,而希望則寄托于不知“何時”的未來。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頷聯是說,可憐幼小的兒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賞自然風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啊!用小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首聯那個“獨”字,又進一層。

  在前四句中,“憐”字和“憶”字,都不宜輕易滑過。而這,又應該和“今夜”、“獨看”聯系起來,加以品味。明月當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獨看”,則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來的“同看”。未來的“同看”,留待結句點明。往日的“同看”,則暗含于一、二聯之中。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過同看鄜州月而共憶長安的往事。安史之亂以前,作者困處長安達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時間,是與妻子在長安度過的。和妻子一同忍饑受寒,也一同觀賞長安的明月,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當長安淪陷,一家人逃難到了羌村的時候,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共憶長安的往事,已經不勝其辛酸!如今自己深陷亂軍之中,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那“憶”就不僅充滿辛酸,而且交織著憂慮和驚恐,這個“憶”字,是含意深廣,耐人尋思的。往日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雖然百感交集,但尚有妻子為自己分憂;如今呢,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遙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負擔,哪能為她分憂啊!這個“憐”字,也是飽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頸聯是說,蒙蒙霧氣,也許沾濕了妻子的鬢發;冷冷月光,該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第三聯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憶長安”。霧濕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憶念愈深,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當想到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時候,自己也不免傷心落淚。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激起了作者結束這種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現希望的詩句作結:“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雙照”而淚痕始干,則“獨看”而淚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題為“月夜”,字字都從月色中照出,而以“獨看”、“雙照”為一詩之眼。“獨看”是現實,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而自己的“獨看”長安之月而憶鄜州,已包含其中。“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虛幌”(薄帷)、對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時”的未來。采用這種從對方設想的方式,妙在從對方那里生發出自己的感情,這種方法尤被后人當作法度。全詩詩旨婉切,章法緊密,明白如話,感情真摯,沒有被律詩束縛的痕跡。

三、宋琬《蝶戀花》

蝶戀花

宋琬①

月去疏簾才幾尺,烏鵲驚飛,一片傷心白。

萬里故人關塞隔,南樓誰弄梅花笛②。

蟋蟀燈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

墻角芭蕉風瑟瑟,生憎③遮掩窗兒黑。

【注釋】①宋琬(1614-1673)山東萊陽人,宋琬父兄輩在明末與清軍作戰中,多人殉難。1645年初,宋琬流亡在吳中一帶,在旅途之中寫下此詞。②梅花笛:笛曲《梅花引》。③生憎:此處可作厭惡解。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首句表面寫月與簾近,實則以夸張手法表現月光的皎潔清冷,為第三句作鋪墊。

B.“烏鵲驚飛”化用曹操《短歌行》詩意,表現了作者渴望得遇明主建功立業的心志。

C.既為明月皎潔傷心,又因芭蕉遮窗擋住月光而生厭,作者思慮重重,心境矛盾。

D.整首詞當中運用了月亮、蟋蟀、芭蕉等多個意象,主旨寄寓深遠,表達含蓄委婉。

2.作者夜里難以成眠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B【解析】B.“表現了作者渴望得遇明主建功立業的心志”錯,結合注釋①,表達的是作者后半生漂泊東南,流徙吳越的心境。

2.①關塞阻隔,故人分離,使作者心境凄涼;②遠離故鄉,身體疲病,使作者心神不寧;③月光皎潔清冷,亮如白晝,使作者心懷傷悲;④芭蕉遮窗,烏鵲、笛曲、蟋蟀以及風吹芭蕉等各種聲音交相襲擾,使作者心緒煩亂。

【解析】

 “萬里故人關塞隔”寫詩人與古人關山阻隔,相距萬里,對故人的思念使其難眠。

“一片傷心白”照應了第一句,寫月與簾近,月光皎潔,亮如白晝,勾起了詩人許多往事,使其難以成眠。

“蟋蟀燈前欺病客”,詩人漂泊在外,加之身體疲病,自然心神不寧,難以成眠。

此外,“烏鵲驚飛”“梅花笛”“蟋蟀”“芭蕉風瑟瑟”等各種聲音交相襲擾,也使作者心緒煩亂,難以成眠。

【注釋】
“烏鵲”句: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詩意。
傷心白:形容月色慘淡,一種感受語。
梅花笛:笛曲中梅花引。李白詩:“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落梅花》即《梅花落》,笛曲名。一名《梅花引》。
生憎:生,語助辭。憎恨,憎惡,此處可作厭惡解。

【賞析】

詞的第一句“月去疏簾才數尺”句面上講的是月離“疏簾”的距離近,實則是暗示當時的月光異常的明亮皎潔,能見度高。作者起筆含蓄,濃重細密的心思積而不發,這也多與作者在長年艱辛苦難的生活中所養成的隱忍低斂的性格相關。另一方面,第一句也是在為第三句做鋪墊:當時的月亮離稀疏搖曳的窗簾近在咫尺,一陣烏鵲驚飛而起,當空略過,憑空留下了那赤裸裸,觸目驚心的白,月光就這樣明晃晃地白,得勾起多少傷心舊事啊,以致于作者都不忍久視。作者這樣的寫作手法是在古時又稱之為“揭簾法”寫的是簾,目的卻是簾后的人,揭開簾子才露出了廬山真面目。第二句“烏鵲驚飛”源自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南飛的烏鵲它不是本地的烏鵲,繞樹三匝,為何遲遲不肯落羽?真的是沒有樹枝可以留駐嗎?其實不然,既然有樹,枝椏總是有的,只是境遷物非,草木殊類,異地險境讓烏鵲感到猶豫,不安和驚慮,沒有了歸屬感。這與作者后半生漂泊東南,流徙吳越的心境是何其地相似。作者月夜吟詩,念到傷心處,情難以堪,一片傷心白既照應了第一句,也奠定了整闋詞的基調。第三句“萬里故人關塞隔”很多磚家認為這里的故人是指遠謫邊境的孫啟或丁澎等摯友,我不能茍同這種說法。孫啟和丁澎等人同樣也遭流放,作者如果客寓他鄉,在寂寞的深夜里,最能勾起作者懷念的是什么?首先應該是作者自己的家,故鄉,和故鄉的故人,這是常情。所以這里的故人不會是同病相憐的那些好友。這位故鄉的故人一定吹得一手好笛,讓作者事隔多年依然能依稀記得個中韻律,以致于在異鄉的深夜,幽聞南樓梅花笛,立刻就能想起:家鄉的他在萬里之外,這又是誰在吹弄如此熟悉的笛聲...說到底其實也不是作者在想念那笛聲,作者是太想家了。后半闋第一句把作者和讀者神游在外的思緒拉近到“燈前”,也就是作者這位“病客”的跟前。作者行家里手,行文思路相當清晰,文章結構也井井有條。前半闋寄情于景,后半闋移情于人。劉熙載的《藝概。詞曲概》有言:“詞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簡單而言就是寫詞不能就事論事,就事論事的詞寫的再華麗也是下品,寫的差的那就是惡俗了。現在有很多寫“新詞”的作者,自詡文采高古,填出來的詞就跟敘事散文一樣,還網上報上到處貼,就跟電線桿上的“狗皮膏”一樣了,都懶的撕你。第二句“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孤單的影子,在房間里來回踱兩步,想睡那由得自己啊。詞面上作者自己的意思是蟋蟀的吟叫攪擾地自己無法入睡,其實還是因感慨為自己的傷心的舊事和凄涼的當下而無法入眠。末句這位辛苦的詩人終于在“墻角芭蕉”的僻護下獲得了暫時的寧靜,芭蕉葉這一巴掌的黑遮住了窗口,遮擋住了在多數人眼里是美好圓滿象征的那輪明月,把作者傷痕累累,不忍卒視的內心靜靜地掩藏起來。同時芭蕉伊遮掩窗兒黑也與前文的傷心白形成了呼應。《二鄉亭詞》評論道:“感得芭蕉遮掩,為'一片傷心白’也,細不可言。”至此完美收筆,妙不可言。  

四、黃庭堅《思親汝州作》

思親汝州作

黃庭堅

歲晚寒侵游子衣,拘留幕府報官移。

五更歸夢三百里,一日思親十二時。

車上吐茵①元不逐,市中有虎竟成疑。

秋毫得失關何事,總為平安書到遲。

【注釋】①吐茵:漢代丙吉不因馭吏醉嘔車上而斥逐之。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寫歲晚天寒涼意透衣,“侵”字既實寫天氣,也暗示了“游子”凄涼的心境。

B.頸聯用典,言己雖有小過,但未必因此被逐,用“三人成虎”之故事,是擔心家人受流言影響而擔憂。

C.尾聯寫作者不關心官位升降,只在意家信總遲到,不能及時解除家人對自己的擔憂。

D.詩歌用典恰到好處,使全詩語言凝練,內涵豐富,感情真摯。

2.頷聯常常被人稱頌,請結合全詩賞析其妙處。

【答案】

1.C【解析】C.“作者不關心官位升降”說法有誤。尾聯大意為“在官府中,自己即或有點過失,也未必會被放逐,保平安的家信總是遲到會讓母親擔心”,說明作者并非真的不關心官位升降、政事得失,而是宦海多風波,宦者恒沉浮,這于宦者本人倒在其次,可是家人得知消息總會擔心自己。作者這么說只是希望家人心安,是對家人的寬慰之詞。

2.①頷聯意為清晨時在夢中回到三百里外的故鄉一天子三個時辰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親人。②用直觀的數字表達思鄉念親之苦。③直抒胸臆,直截了當地陳述自已對歸鄉的渴望和對家鄉親人的殷切思念,感情真摯,感染力極強。

【解析】

解答本題需要觀照全詩,這是一首浮游宦海者恐母親擔憂的親情詩,也是一首思鄉懷人的親情詩。

頷聯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用“歸夢”“思親”點明宦海浮沉的游子對家鄉親人,尤其是無親的殷切思念。

“五更歸夢三百里,一日思親十二時”運用數字,使思鄉之情更加直觀,表達了一個浮游宦海的游子對母親的殷切思念,一個游子對母親的拳拳之心可見一斑。

“五更歸夢三百里,一日思親十二時”成為思鄉懷人的經典名句。
【注釋】

①幕府:此指衙署。

②得報官職有變動,亦即把消息報告給家里。

③吐茵:《漢書·丙吉傳》載:丙吉為人深厚,對下屬官吏掩過揚善。其為丞相時,馭吏(駕車者)醉嘔車上,西曹主吏欲斥逐,丙吉止之日:"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西曹第(暫且)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遂不去。茵,地毽。此處指自己沒有因過失被解職。

④逐:驅逐。

⑤此處用了"三人成虎"的典故。《戰國策》:"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行市不可能有虎,但謠傳的人多了,就信以為有虎了。比喻流言可以聳動視聽。本句意即,自己本沒因過失被懲罰,但謠言多了,還是可能讓母親擔心。

【賞析】

這是一首游宦海者恐母親擔憂的親情詩。黃庭堅二十多歲中進士,宦游在外,因此長期和母親分離,此篇是他于河南汝州為官時所作。黃是個有名的孝子,"游子衣"已是借用孟郊的名句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恩,"五更歸夢三百里,一日思親十二時"也不是文人弄筆虛言、夸飾之語,而是表達了一個浮游宦海的游子對母親的殷切思念。為孝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使雙親心安釋念。宦海多風波,宦者恒沉浮,這于宦者本人倒在其次,所以作者說:"秋毫得失關何事。"在官府中,自己即或有點過失,也未必被"逐",但流言可畏,三人成虎,這不能不讓母親為自己擔憂啊!每念此事,總讓作者憂心忡忡,因此,為了不讓母親擔憂,黃經常往家中寫報平安的書信,以免慈母掛念,可是又常常擔心書信到得太遲。這正是黃庭堅的孝心,從精神上孝敬母親的表現。一個游子對母親的拳拳之心可見一斑。

本文善用典故,而"五更歸夢三百里,一日思親十二時"更成為思鄉懷人的經典名句。

五、《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①

《古詩十九首》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②。

攀條折其榮③,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注釋】①奇樹:猶“嘉木”,美好的樹木。②發華滋:花開得正繁盛。滋,當“繁”解釋。③榮:猶“花”。

1.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手法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    )(     )

A.開頭兩句寫庭中奇樹,葉綠花發。讓人聯想到時節的更替,別離的痛苦;同時奇樹的欣欣向榮也與孤居無依的守望者的凄涼孤獨形成對照。從表現手法上來看,開頭兩句是以樹起興。

B.三、四句是說女主人公在不經意間受到了綠葉繁花的逗引,不禁吃驚日子過得飛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給遠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寫“奇樹”的花朵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芬芳,無奈“路遠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遙遠,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實現,著實令人惋惜。這兩句運用的是對比的手法。

D.在五、六句的基礎之上,七、八句轉入了對失望心態的描寫,“此物何足貴”一語中已流露出了對所思念的人離家太久的些許責備。

E.整首詩圍繞著折花“將以遺所思”這一主題展開,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樹的花葉枝條里,收到了含蓄蘊藉的藝術效果。

2.結合全詩的內容,分析“奇樹”的象征意義。

【答案】

1.AC【解析】A項,“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寫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閨中的,是一首表現思婦的閨怨詩,開頭兩句是以樹起興。

B項,“不經意間”有誤。既然是庭中奇樹,婦人公應是有意觀看。

C項,“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兩句運用的是對比的手法,表達了主人公對青春年華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無比惋惜。

D項,“已流露出了對所思念的人離家太久的些許責備”錯,應是已流露出了對所思念的人離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E項,“整首詩圍繞著折花'將以遺所思’這一主題展開”錯,折花并非主題,只是主人公思念夫君的行為表現。主國應為“但感別經時”,即因為夫美高別的時間相當長了,因而有感而發。

2.“奇樹”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奇樹”獨立庭中而無人觀賞,象征主人公的孤獨、寂寞;“奇樹”綠葉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濃烈。

【解析】

作答時首先要明確題干的問題指向“結合全詩的內容,分析'奇樹’的象征意義”,然后到詩歌中找到寫“奇樹”的句子,分析“奇樹”的特點,再結合詩歌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分析其象征意義。詩歌前兩句寫奇樹"的綠葉和花朵,“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奇樹猶嘉木”,佳美的樹木,“發華滋”即花開繁盛,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氣勃勃,第五句寫“奇樹”的香味,“馨香盈懷袖”,這樣美好的“奇樹”卻身處庭院,無人觀賞;再看本詩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表達的情感,縱觀全詩可知,詩歌中塑造了一位思婦的形象,思婦面對這繁花似錦的景象,忍不住攀著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由此可知,“奇樹”和樹下的思婦無形中有了相似性,“奇樹”繁盛的綠葉和馨香的花朵象征思婦那美好的形象、年華、情感,而“奇樹”的無人欣賞獨立庭院則象征了思婦獨守空閨的孤獨和寂寞。詩歌中,物常用來象征人,分析時也要由物及人:先指出“奇樹”的特點,“綠葉發華滋”是關鍵,可結合注釋理解;然后分析人的形象,詩人始終暗用比興的手法,以花來襯托人物,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所“思”“別”等是關鍵。

【注釋】

奇樹:猶“嘉木”,佳美的樹木。
發華(huā)滋:花開繁盛。華,同“花”。滋,繁盛。
榮:猶“花”。古代稱草本植物的花為“華”,稱木本植物的花為“榮”。
遺(wèi):贈送,贈與。
馨(xīn)香:香氣。盈:充盈,充積。
致:送到。
貴:珍貴。
感:感受,感動。
別經時:離別之后所經歷的時光。

【譯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樹,滿樹綠葉襯托著繁盛的花朵。
我攀著樹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贈送給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滿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間,可是天遙地遠,沒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貴,只是有感于離別多時,想借著花兒表達思念之情罷了。

【賞析】

此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的丈夫所產生的深切懷念之情,以及長期盼歸又寄情無望而產生的憂愁。全詩八句,前四句描寫環境,后四句抒發情感。詩中每兩句提示一個完整的意象,四個意象正是起、承、轉、合的安排,層次井然,一氣呵成,風格明快,情感深摯。

  前兩句詩“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機勃勃。這是環境描寫,寫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閨中的,是一首表現思婦的閨怨詩。

  于是,思婦就出場了:“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思婦面對這繁花似錦的景象,忍不住攀著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詩歌的主旨——對遠行人的思念。

  古詩中寫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從季節的轉換來發端。因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禮教的嚴重束縛,生活的圈子很狹小,不像許多男子那樣,環境的變遷,旅途的艱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瀾;這些婦女被鎖在閨門之內,周圍的一切永遠是那樣沉悶而缺少變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氣候的變化,季節的轉換,是她們最敏感的,因為這標志著她們寶貴的青春正在不斷地逝去,而懷念遠方親人的綿綿思緒,卻仍然沒有頭。

  詩的開頭四句寫得很樸素,其中展現的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的一種場面。但是把這種場面和思婦懷遠的特定主題相結合,卻形成了一種深沉含蘊的意境,引發讀者許多聯想:這位婦女在孤獨中思念丈夫,已經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許,在整個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來臨,因為那充滿生機的春光,總會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希望。那時候,日夜思念的人兒或許就會回來,春日融融,他們將重新團聚在花樹之下,執手相望,傾訴衷腸。可是,如今眼前已經枝葉扶疏,繁花滿樹了,而站在樹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個,不禁教人感到無限惆悵。再說,如果她只是偶爾地見了這棵樹,或許會頓然引起一番驚訝和感慨:時光過得真快,轉眼又是一年了!然而這樹就生在她的庭院里,她是眼看著葉兒一片片地長,從鵝黃到翠綠,漸漸地鋪滿了樹冠;她是眼見著花兒一朵朵地開,星星點點漸漸地就變成了絢爛的一片。她心中的煩惱也跟著一分一分地堆積起來,這種與日俱增的痛苦,更令人難以忍受。此時此刻,她自然會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來,想把它贈送給遠方的親人。因為這花凝聚著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著她深深的愛情。也許,她指待這花兒能夠帶走一部分相思的苦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夠得到暫時的平靜;也許,她希望這故園親人手中的花枝,能夠打動遠方游子的心,催促他早日歸來。總之,在這簡短的四句詩中,蘊含著許多詩人沒有寫明的內容。

  自第五句發生轉折,進入第二個層次。“馨香盈懷袖”一句緊承上面“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兩句,同時描繪出花的珍貴和人物的神情。這花是“奇樹”的花,它的香氣特別濃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雜花野卉,可見用它來表達純潔的愛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適不過的。至于人物的神情,詩人雖沒有明寫,但一個“盈”字,卻暗示著:主人公手執花枝,站立了很久。本來,她“攀條折其榮”,是因為思緒久積,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來,才猛然想到:天遙地遠,這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送到親人的手中。古時交通不便,通信都很困難,更不用說這是一枝容易凋零的鮮花。此時的她,只是癡癡地手執著花兒,久久地站在樹下,聽任香氣充滿懷袖而無可奈何。她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對著花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兩句簡簡單單的十個字,描繪了一幅清晰生動的畫面;并引發讀者進一步想象:這位婦女正在想些什么呢?她是否在回憶往日的幸福?因為這奇樹生在他們的庭院之中,往日夫妻雙雙或許曾在花樹下,消磨過許許多多歡樂的時光。在那葉茂花盛的時候,她所愛的人兒,是不是曾經把那美麗的花朵插在她鬢發之間呢?而如今,她時時思念的丈夫正在哪兒?可曾遭遇到什么?她自己所感受的痛苦,遠方的人兒也同樣感受到了嗎?不管她想到了什么,有一點她總是不能擺脫的,那就是對青春年華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無比惋惜。古代婦女的生活,本來就那么狹窄單調,唯有真誠的愛情,能夠給她們帶來一點人生的樂趣。當這點樂趣也不能保有的時候,生活是多么暗淡無光啊!花開花落,寶貴的青春是經不住幾番風雨的。

  再回顧這首詩對于庭中奇樹的描寫,就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詩人始終暗用比興的手法,以花來襯托人物,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興盛,顯示了人物的孤獨和痛苦;另一方面,還隱藏著更深的一層意思,那就是:花事雖盛,可是風吹雨打,很快就會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在《古詩十九首》的另一篇《冉冉孤生竹》里面,有這樣一段話:“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用蕙蘭花一到秋天便凋謝了,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長,紅顏易老。這是中國古詩中常用的一種比喻。但是在《庭中有奇樹》這一篇中,這一層意思卻并不是明白說出,而是留給讀者去體會。

  詩的最后兩句“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是主人公無可奈何而說出的自我寬慰的話,同時也點明了全詩的主題。人生苦短,女人也如手中的鮮花,經不起時間的等待,更經受不起風吹雨打。這樣的情感意緒,也許就如溫庭筠在《望江南》中寫的:“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一個個希望,一個個失望,到頭來也許“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白居易《后宮詞》),也許“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紅樓夢·葬花吟》)。

  從前面六句來看,詩人對于花的珍奇美麗,本來是極力贊揚的。可是寫到最后,突然又說“此物何足貴”,未免使人有點驚疑。其實,對花落下先抑的一筆,正是為了后揚“但感別經時”這一相思懷念的主題。無論說花的可貴還是不足稀奇,都是為了表達同樣的思想感情。但這一抑一揚,詩的感情增強了,最后結句也顯得格外突出。

  詩寫到這里,算結束了。然而題外之意,仍然耐人尋味:主人公折花,原是為了解脫相思的痛苦,從中得到一點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兒無法寄達,平白又添了一層苦惱;相思懷念更加無法解脫。   

六、許渾《旅夜懷遠客》

旅夜懷遠客

許渾

異鄉多遠情,夢斷落江城。

病起慚書癖,貧家負酒名。

過春花自落,竟曉月空明。

獨此一長嘯,故人天際行。

1.下列各項中對詩歌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異鄉多遠情”開篇直抒胸臆,總括全詩,表現自己的感情。

B.“家貧負酒名”,表現詩人因貪戀喝酒而使家貧如洗,內心惆悵。

C.“過春花自落”一句,“自”字用得好,表現了春花在空中悠然而落的優美姿態,與“花自飄零水自流”的“自”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現詩人內心的閑適和恬靜。

D.“竟曉月空明”一句,“空”字用得非常好,形象地說明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無人欣賞,寓情于景,含蓄地表達詩人內心的感受。

E.首聯與頸聯前后照應,“竟曉”一詞遙承“夢斷”,暗示詩人夢醒之后輾轉無眠,直到天明。

2.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異鄉多遠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注:請分條作答。)

【答案】

1.BC【解析】A項,從標題“旅夜懷遠客”,這是一篇表達羈旅情思的詩。第一句“異鄉多遠情”是總起句,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客居異鄉的孤獨飄零之感。

B項,“詩人因貪戀喝酒而使家貧如洗”理解錯誤。應為“有嗜酒之名卻因家貧無錢沽酒”;

C項,“過春花自落”的“自”字表現春花獨自飄零,表現詩人內心的孤獨寂寞以及感慨時光易逝的感情。

D項,“竟曉月空明”這句詩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無人欣賞,暗示詩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當空本是極美的景致,但詩人無心欣賞,含蓄地表現了內心的孤獨和對故人的思念。

E項,由首聯的“夢斷”到頸聯的“竟曉”除了結構上相照應外,在內容上也體現了時間的變化,暗示詩人輾轉無眠,直到天明都無法入睡的情景。

2.“情”包括:①客居異鄉的孤獨飄零之感。“異鄉”言其飄零,“夢斷”言其孤獨難眠,鄉夢難成。②對貧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嘆。愛書成癖卻因病不能讀,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卻家貧無錢沽酒,這種境況令人感慨無奈。③對時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時節花自飄零,“過”字寫春天已逝,暗寓時光易逝的感慨。④對遠方故人的思念。想著故人遠行天際,自己思念故人卻不得相見,只能把思念化作一聲長嘯。

【解析】

詩題“旅夜懷遠客”說明作者客居他鄉,懷念遠方親人;詩句“獨此一長嘯”表現了詩人的孤獨,所以詩中抒發了作者客居異鄉的孤獨飄零之感。再從詩句“病起慚書癖,貧家負酒名”一句可看出,詩人愛書成癖卻因病不能讀,有嗜酒之名卻因家貧無錢沽酒,這種境況令詩人頓生感慨無奈之情。另外,從“過春花自落”一句可知詩人有對時光易逝的感慨;再由詩題和詩的最后一句“故人天際行”可知這是詩人對遠方故人的思念。

【譯文】

我一個人流落異鄉,心中生出遠方的情愫。夢醒了,想到自己流落在這座江城。

多病在床,深夜偶起,想到深愛讀書而一事無成,心生愧疚。家中貧困,辜負了這愛喝酒的美名。

來到院中,滿地落花,才知已是暮春,時光流逝之感涌上心頭。抬頭看,月光空明,已是拂曉,整夜未眠。

獨立階前,仰對明月,劃然長嘯。思念的故人,應該在天際獨行。

【賞析】

這是一首表達羈旅情思的詩。第一句是總起句,接下來一句一景,客居異鄉的孤獨飄零之感。“異鄉”言其飄零,“夢斷”言其孤獨難眠,鄉夢難成。對貧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嘆。愛書成癖卻因病不能讀,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卻家貧無錢沽酒,這種境況令人感慨無奈。對時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時節花自飄零,“過”字寫春天已逝,暗寓時光易逝的感慨。對遠方故人的思念。想著故人遠行天際,自己思念故人卻不得相見,只能把思念化作一聲長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杜甫《月夜》
中秋將至,這些描寫月亮的古詩詞你了解多少?
把妻子寫得這么美好,詩人中還有誰?只有杜甫
他一生行了萬里路,卻只愛過一個人,只為她寫過情詩
liebao news
每日一詩|《月夜》(唐·杜甫)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嘉善县| 滨州市| 仁怀市| 井研县| 建瓯市| 五峰| 八宿县| 长春市| 米泉市| 河南省| 吉木乃县| 屏山县| 乌鲁木齐县| 沙雅县| 大宁县| 宁安市| 修武县| 屏山县| 嘉鱼县| 湟中县| 宕昌县| 临城县| 徐水县| 隆化县| 香河县| 凤翔县| 革吉县| 清水县| 扎囊县| 青神县| 无为县| 乌拉特前旗| 双城市| 婺源县| 芜湖市| 托克托县| 教育| 楚雄市| 德安县| 介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