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文學作品,在寫作時,一邊寫,一邊就有人閱讀,并在旁邊寫上評語,猶如舊時在私塾中讀詩寫文,塾師給作文寫評語一樣,這種情況,在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而《紅樓夢》卻是如此,在創作的同時,就有評書的人隨時評閱。“甲戌本”有“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的話,說明“甲戌”是“再評”。既是“再評”,自然有“初評”。“甲戌”是1754 年,那么“初評”是哪一年呢?起碼退回半年、一年,甚至兩年,正是曹雪芹三十來歲的時候,也正是創作《紅樓夢》的主要原稿時期。“乙卯本”“庚辰本”所記,都是“脂硯齋凡四閱評過”。也就是說自“甲戌”前一二年到“己卯”“庚辰”,這八九年間,“脂硯齋”評閱過四次。而這個時期,曹雪芹一定也一再修改自己的原稿,或者續寫自己的作品。懸想曹雪芹當年寫《紅樓夢》時,雖然“舉家食粥酒常賒”,日子不十分富裕,但一定頗得志同道合者切磋之樂。可惜全書沒有寫完,他就過早地去世了。說是“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其實在當時也不只是脂硯齋一個人閱評,從最早就有別人參與閱評。“甲戌本”即有脂硯齋一條評語道:余批重出。余閱此書偶有所得,即筆錄之,非從首至尾閱過,復從首加批者,故偶有復處。且諸公之批,自是諸公眼界;脂齋之批,亦有脂齋取樂處。后每一閱,亦必有一語半言加于側,故又有于前后照應之說等批。從這段“脂評”中,可以看到兩點主要的問題。一是“脂硯齋評閱”的方法,即隨意看,隨意批,看了一遍又一遍,批了一次又一次,他以此為“樂”,有前后照應的評語,也有前后重復的評語,或者自己后來否定自己從前的批語等等。因為是“偶有所得”的批語,就不同于反復研究后得出的結論。二是除他評閱之外,還有“諸公”,即除他之外,還有別人也在閱讀時加批,而且別人不是一人,是“諸公”,是好幾人。據現在十幾種傳世的抄本看,在這些眉批、央批、旁批、總批等等紛繁的批語中,署名除“脂硯齋”外,還有“畸笏叟”“松齋”“梅溪”“常村”等人,在評語中還提到“堂村”“杏齋”“煦堂”等名字。這些評者的批語,雖然不少都署了名,但究竟是誰,和曹雪芹有什么關系,卻都不得而知。但又有不少蛛絲馬跡,供人猜想。作為研究考據的科學證據則不足,作為引起懷疑想入非非的因素則有余。這樣就眾說紛紜,十分熱鬧,莫衷一是了。“脂硯齋”姓甚名誰,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與曹雪芹是什么關系,雖然不少人解說過,甚至說就是《紅樓夢》故事中的史湘云等等,但都不足為憑,因為均無科學論證,大都是臆斷之詞。但有幾點卻可以肯定:一是脂硯齋是極熟悉曹雪芹所寫故事背景及曹雪芹家庭歷史的人。至于是男是女、長輩平輩,是族人還是親戚,都無法肯定。二是死得也較早,在曹雪芹去世之后,不久也就去世了。有一條畸笏叟的批語證明此點。批語云:前批者寥寥。不數年,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只剩老朽一枚,寧不痛殺。在“靖藏本”“庚辰本”第二十二回鳳姐點戲一段均有此批。“畸笏叟”不少批語都注明“丁亥夏”,此批雖未注明“畸笏叟”,但據研究,肯定是“畸笏叟”的批。據研究者考證,“脂硯齋”早在甲申前已去世。“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即曹雪芹去世后,一年多一點的時間里“脂硯齋”也去世了。“壬午”是乾隆二十七年,公歷 1762 年,“丁亥”是乾隆三十年,公歷 1767 年,前后差五年,“畸笏叟”還在批書。《紅樓夢》的批者“為作者之叔”和“書中寶玉乃雪芹叔輩”這兩個消息,是裕瑞的批語中首先透露的。雪芹的好友明義和明琳,都是裕瑞的舅父,雪芹曾把《紅樓夢》稿本送給明義看,明義題了二十首詩。雪芹有一次在明琳的“養石軒”高聲談笑,敦敏有詩記其事。裕瑞的消息既從其舅父處得來,應可信為真實。裕瑞批曰:聞其所謂寶玉者,尚系指其叔輩某人,非自己寫照也。所謂元、迎、探、惜者,隱寓“原應嘆息”四字,皆諸姑輩也。曹寅有一首詩題說“辛卯三月二十六日,聞珍兒殤,書此忍慟,兼示四侄,及西軒諸友三首。”這位“四侄”能作詩,他的伯父還居然與他唱和。這個“四侄”也不知其名,只知其字或號是“竹礀”。我們知道曹家這一輩的名字,如颙、頎、頫都從“頁(頁)”字旁,則“竹礀”之名,亦必從“頁”。鑒于曹家二代的名和字,皆從《書》《詩》成語而來。但“礀”字不見于經籍,始見于《玉篇》,據《正字通》乃“潤”之或體,則《衛風·考槃》是其山處無疑。詩云“考槃在澗,碩人之寬”,則竹礀或名“碩”,正與颙、頎、頰排行相同。我們現在不妨推測一下:如果曾寅的四侄竹礀,名“碩”,那么他即是脂硯。因為:首先,“碩”字從“石”從“頁”,“頁”為颙、頎、頫各名的共同偏旁,也指出他們都是同輩,在《紅樓夢》前部,寶玉的主要模特兒是曹碩(即脂硯齋),所以在第一回中,書中主角原來是一塊“石頭”:第五回《紅樓夢引子》曲中的“情種”不是作者,而是“石頭”。正是脂硯自己,堅持要稱此書為“石頭記”。其實,“硯”字從“石”從“見”,在篆文中,“頁”“見二字頗為相似。“脂硯”之“脂”,無疑是從寶玉前生在太虛幻境中的道號“赤瑕宮神瑛侍者”暗示而來,因為胭脂是紅色,正與赤瑕相應。可見在“脂硯”這一筆名中,包含著他的真名“碩”也暗示著書中主角“前生”的道號。曹竹礀十四五歲即能作上已詩,其伯父曾和他的韻,也和小說中寶玉十三四歲即能作詩,大致相符。1.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過程中,就有多人對原稿隨時閱覽批注,曹雪芹也一定一再修改或續寫作品。B.《紅樓夢》脂評本有眉批、夾批、旁批總批等多種形式,很多評點者在作批語的時候署了名。C.學者對“脂硯齋”身份的探究,都苦于缺少直接證據,且都流于主觀臆斷,無法形成確鑿的共識。D.可以確定的是,“脂硯齋”和“畸笏叟”是兩個不同的人,他們都對《紅樓夢》原稿做了大量的批注。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兩則材料中都提到了“脂硯齋到底是誰”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紅學研究中至今未破解的重大謎題。B.“脂硯齋”寫評語相當謹慎,閱讀了別人的批語后,廣泛采納別人的意見綜合作評,避免了重復。C.探究“脂硯齋”的真實身份,要尋找大量資料,考查其源出處,結相關背景,進行科學論證。D.兩則材料都努力通過批者評語原文去發掘和“脂硯齋”有關的信息,確保材料的真實性和直接性。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脂硯齋可能叫曹碩”觀點的一項是( )(3分)A.明義的外甥裕瑞透露了脂硯齋“為作者之叔”和“書中寶玉乃雪芹叔輩”這兩個消息,應可信真實。B.《詩經·衛風·考槃》中有“考槃在澗,碩人之寬”,而竹礀(澗)的名字可能是詩句中提到的“碩”。C.“碩”字從“石”從“頁”,“頁”為曹家三子曹颙、曹頎、曹頫各名的共同偏旁,也指出他們都是同輩。D.賈寶玉主要原型“脂硯齋”的“硯”字從“石”從“見”,而在篆文中,“頁”和“見”二字頗為相似。5.《紅樓夢》中提到寶玉三四歲時,元春曾教他認字、讀書,脂硯齋在“其名分雖系姐弟,其情狀有如母子”這句的行間朱批中說:“批書人領到此教;故批至此,竟放聲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為廢人耶!”脂硯齋何以下此評語?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4分)
1.C。原文中說的是“大都是臆斷之詞”,不能認為“都流于主觀臆斷”;原文中也提到了“有幾點卻可以肯定”,說明還是有一些共識的,不能說“無法形成確鑿的共識”。2.B。“綜合作評”無依據,“避免重復”與原文“也有前后重復的評語”不符。3.A。A項只能證明脂硯齋是曹雪芹的叔輩,不能得出姓名是什么的結論。①首先提出了《紅樓夢》是邊創作邊批閱的,而且是多人參與了閱評。(2分)②然后聚焦到“脂硯齋姓甚名誰”的問題,指出脂硯齋身份目前可以確定的兩點。(2分)【評分標準】按點給分。因為脂硯齋是寶玉的原型,元春的原型和脂硯齋有姐弟名分。(2分)因為《紅樓夢》中的元春教弟的相關情節勾起了脂硯齋相關經歷的回憶,對亡姐充滿了傷痛之情。(2分)。【評分標準】按點給分,大意相符即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