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從詞的創作史來看,唐五代、北宋總體上屬于“唐詞”的時代。晚唐五代的溫庭筠、韋莊、馮延巳、李煜等人是“唐詞范式”的奠基者。他們的基本創作方法是“以唐詩為詞”,即采用與唐人絕句、律詩相近的小令體式,將唐詩的藝術手法、創作經驗運用到詞中,營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含蓄委婉的韻味。其中,溫、韋所代表的花間詞風與馮、李所代表的南唐詞風又各為“唐詞范式”之一體。“花間體”純為應歌而作,產生并傳播于貴族宴飲娛樂的場合,多寫類型化的艷情閨思。“南唐體”雖也有應歌的目的和作用,卻常常融入憂生憂世之思。李煜亡國之后的詞作更是像詩歌一樣真率直接地言志述懷,抒寫國破身降的深悲巨痛。北宋詞壇在神宗朝以前,基本處于“唐詞范式”的影響下。柳永雖以慢詞創作打破了小令一統天下的局面,其“以賦為詞”的手法也開啟了宋詞新風,但因“俗”名而未獲主流認同。在北宋后期,隨著宋型文化的發展、成熟,“宋詞范式”也初步生成。
所謂“宋詞范式”,指體現了宋型文化特色的詞體審美范式。這種宋型文化特色可概括為三個方面:科舉制激發了士人參政議政、關心社會的入仕情懷;儒、釋、道三教合流的哲學思潮造就了敏于思辨的理性精神;知識普及化帶來的對前代文化集大成式的學習、整合與運用。以此來看北宋后期詞壇,則“宋詞范式”的構建主要有如下兩條道路。一是以蘇軾為領袖的革新派。他將“以唐詩為詞”變為“以宋詩為詞”,把宋詩“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的作風引入詞中,不刻意追求含蓄深遠的意境。作詞是為了盡情抒寫士大夫的思想情感、人生際遇、哲理體悟。二是以周邦彥為代表的改良派。他的詞在內容上保留了“唐詞”特點,形式上講究合律可歌,但在藝術表達上發展了柳永的“以賦為詞”,注重鋪敘、典故運用,體現出宋代士人深厚的知識素養與以理節情的美學追求。
“宋詞范式”盡管在北宋后期已初步形成,但無論是革新派還是改良派,都未能取代“唐詞范式”的主流地位。蘇軾與周邦彥的詞作為經典的審美范式被廣泛接受,是從南宋開始的。南宋為宋型文化成熟之后的穩固發展期。理學流行,復雅呼聲高漲,士大夫日益內斂。前期由于國勢劇變,士人多懷抗金復國之志,因此蘇詞言志述懷、不拘音律的作風受到重視。辛棄疾接過革新派的大旗,將“以宋詩為詞”的作風發揮到極致,慷慨悲壯地書寫英雄之志、失路之嘆,完成了“宋詞范式”中“蘇辛體”的建構。南宋中后期偏安之局已定,士大夫更加推崇文雅意趣,周邦彥注重技巧、用典豐富的詞風由此大受尊奉。姜夔在周邦彥的基礎上改艮,以江西詩法入詞,用健筆寫柔情,矯裱麗為清空,開創了格高調雅的風雅詞派,形成了“宋詞范式”中的“周姜體”。“宋詞范式”成為南宋詞壇的主流。
從唐宋詞的接受史來看,歷代不少人注意到了詞亦如詩,存在著“唐音……'宋調”的美學差異,并且形成了“宗唐”派與“宗宋”派。“詞分唐宋”的現象,也由此可證。明代詞學進入自覺期,人們對于唐宋詞的審美差異,有了明確的比較意識。明代李開先在《歇指調古今詞》中說:“唐、宋以詞專門名家,言簡意深者唐也,宋則語俊而意足。”清代前期,王士稹、納蘭性德等著名詞人都有“宗唐”的傾向。不過,“宗宋”的勢力也在此時崛起,形成兩大派別:一是以陳維崧為首,發揚了蘇、辛詞風的陽羨詞派;一是以朱彝尊為宗,學習姜夔、張炎詞風的浙西詞派。
(摘編自符繼成《詩分唐宋,詞亦分唐宋》)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煜有很多詞真率直接地言志述懷,往往抒發其國破身降的深悲巨痛,更像善“言志”的詩歌一樣。
B.柳永的慢詞采用“以賦為詞”的手法開啟了宋詞新風,這標志著宋型文化的成熟和“宋詞范式”的初步生成。
C.辛棄疾繼承并發展了蘇軾的風格,姜夔改良并擴充了周邦彥的體式,此兩派構成了“宋詞范式”的主流。
D.宋型文化在南宋穩定發展,先因國勢劇變而言志抒懷,后困偏安之局已定轉向高潔雅致、成熟內斂。
2.下列對原文論證或論據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同繞“詩分唐宋,詞也分唐宋”的觀點,按照唐五代、北宋、南宋的歷史朝代順序組織材料。
B.作者在論述“宋詞范式”時,先闡釋其內涵,后據其特色進行分類,然后分兩大派別闡述了宋詞的特點。
C.作者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論述了宋詞的兩個重要派別,有力地突出了宋代詞人的知識素養和美學追求。
D.文末引用李開先作品中的話,意在說明明代詞學的自覺使明人對唐宋詞的審美差異有了明確的比較意識。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創作史論,唐五代和北宋的詞基本采用小令的形式,運用唐詩的藝術手法和經驗、以唐詩為詞,總體上屬于“唐詞”。
B.花問詞為應歌而作,多寫艷情閨思;南唐詞不以應歌為目的,常常憂生憂世:兩者相比有明顯的不同。
C.宋詞的革新派因不刻意追求意境,多寫人生際遇和感悟而能做到以宋詩為詞,以文字、才學、議論為詞。
D.清代前期,詞人出現了宗唐和宗宋兩種不同的傾向,宗宋的勢力崛起之后形成兩大派別,力量略強些。
1.(3分)B 【解析】B項,“這標志著宋型文化的成熟和'宋詞范式’的初步生成”說法錯誤,根據原文第一段內容,“宋詞范式”的形成是“在北宋后期”,是“隨著宋型文化的發展、成熟”而“初步生成”的,柳永的風格形成是在“宋型文化成熟”和“'宋詞范式’初步生成”這兩件事之前,這兩者的時間差表明柳永開啟的宋詞新風不是“標志”。
2.(3分)C【解析】C項,論據分析有誤,“有力地突出了宋代詞人的知識素養和美學追求”的不是“宋詞的兩個重要派別”而是其中的一個派別,即“以周邦彥為代表的改良派”。
3.(3分)A【解析】B項,“南唐詞不以應歌為目的,常常憂生憂世”錯誤,根據原文第一段:南唐體“雖也有應歌的目的和作用,卻常常融人憂生憂世之思”可知。C項,因果關系顛倒,由原文第二段“'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的作風引入詞中,不刻意追求含蓄深遠的意境”可知。D項,由最后一段可知,兩大派別的力量強弱關系文中沒有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