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古代詩歌鑒賞閱讀各類題型解法
命題角度(一) 形象類
考 點
思 考 角 度
典 題 示 例
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形象
外在形象:身份、職業、習慣、相貌、年齡等;
內在形象①(對家人)品質:例句+結合刻畫人物手法+個性;
②(在工作上)品質:例句+刻畫人物手法+個性;
③(在生活上)品質:例句+刻畫人物手法+個性;
④(對朋友、上級、下屬等)品質:例句+刻畫人物手法+個性;
⑤(對國家)品質:例句+刻畫人物手法+個性。
閱讀下面的元曲,回答問題。
【雙調】大德歌·夏關漢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綠楊堪系馬。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誰畫?瘦巖巖羞戴石榴花。
本曲刻畫了一位怎樣的主人公形象?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①獨守閨中而思念情人的思婦:因情人遠在天涯,“困坐”“數對”兩句表現出思婦萬般慵懶、無所事事,好似有擺不脫、丟不開之苦。
②愛怨交加的思婦: “俏冤家”三個字傳神至極,把愛與恨交織在一起;表面上埋怨“綠楊”,骨子里卻怨恨愛人不知早歸,不珍惜愛情。一個“偏”字,把少婦愛極而怨深的感情反映得淋漓盡致。
③孤獨寂寞,形容憔悴的思婦:最后“蛾眉淡了教誰畫?瘦巖巖羞戴石榴花”兩句借用漢代張敞為妻畫眉的典故,將躁動不安的苦思托現出來,表現出少婦難以言狀的復雜心理。
2.分析人物性格
①(對家人)品質:例句+結合刻畫人物手法+個性;
②(在工作上)品質:例句+刻畫人物手法+個性;
③(在生活上)品質:例句+刻畫人物手法+個性;
④(對朋友、上級、下屬等)品質:例句+刻畫人物手法+個性;
⑤(對國家)品質:例句+刻畫人物手法+個性。
(2017年全國卷II)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送子由使契丹 蘇 軾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應夢武林春②。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15.本詩首聯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6分)
【參考答案】
①(對家人)對兄弟重情重義:“云海”交代了二人的處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說明二人情深義重;蘇軾與蘇轍兄弟情深,此時更為遠行的弟弟擔心,希望他小心謹慎,平安歸來
②(對生活)樂觀、曠達、灑脫:第二句化用了王勃“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之句,從標題看出蘇轍又將遠赴契丹,面對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了詩人豁達的胸襟,哪里會因離別而淚沾雙襟!
③(對國家)愛國情懷、識大體:弟弟“遠適”是為了“要使天驕識鳳麟”,希望蘇轍能夠為國爭光。雖然不舍與蘇轍告別,但是把國事放在首位。
3.分析刻畫人物的手法(正5側3)
①手法1:例句+結合刻畫人物手法+個性;
②手法2:例句+結合刻畫人物手法+個性;
③手法3:例句+結合刻畫人物手法+個性
(2019·浙江高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目。
早秋過龍武李將軍書齋 (唐)王建
高樹蟬聲秋巷里,朱門冷靜似閑居。重裝墨畫數莖竹,長著香薰一架書。
語笑侍兒知禮數,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愛讀英雄傳,欲立功勛恐不如。
全詩是如何運用多種手法塑造李將軍的獨特形象的?請結合詩句分析。
【參考答案】①通過環境描寫,如“高樹蟬聲”“冷靜似閑居”和“重裝墨畫”“香薰一架書”,分別寫出了將軍住處的清幽安靜和書齋的素凈雅致,表現了將軍的文人趣味。
②運用襯托,用“侍兒知禮數”襯托將軍的文化修養。
③動作、神態描寫:通過“吟哦”“任狂疏”“愛讀英雄傳”等描寫,寫出了李將軍的豪放和志趣。
4人物形象的比較
①比較人物的個性;
②比較人物刻畫的手法;
③比較寄寓在人物身上的情感;
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采蓮曲(唐)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采蓮詞(唐)張潮
朝出沙頭日正紅,晚來云起半江中。賴逢鄰女曾相識,并著蓮舟不畏風。
⑴兩首詩都寫了采蓮女,形象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4分)
【參考答案】:
⑴白詩描寫的是一位情竇初開(或“多情”)、靦腆羞澀(或“羞澀”,或“靦腆”)的采蓮姑娘;
張詩描寫的是一群互助(或“團結”,或“友愛”)、勇敢的采蓮姑娘。
⑵兩首詩在寫人的手法上有哪些異同?請具體分析。(3
⑵同:兩首詩前兩句都通過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寫成“襯托”;或者寫“景物描寫為人物出場作鋪墊”)。分析略
異:白詩后兩句采用神態描寫(或“細節描寫”)勾畫人物形象;
張詩后兩句采用白描手法。分析略
景物形象
5.分析意象
①什么特點的物象(一定是名詞性短語、偏正短語);
②構成什么意境;
③結合詩歌主旨分析詩人寫這意象的目的
(2010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按要求作答。
峽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峽口花飛欲盡春, 劍南風景臘前春,
天涯去住淚沾巾。 山鳥江風得雨新。
來時萬里同為客, 莫怪送君行較遠,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緣身是憶歸人。
《峽口送友人》一詩描寫了什么時節的景色?他是通過哪個意象表達出來的?
【參考答案】描寫了暮春時節的景色 ;通過“飛花”這個意象表達出來。
6.意象的作用
①物象自身的特點及典型性;
②技巧(與另一個形象烘托、映襯或反襯);
③結構(行文線索的貫穿;過渡照應的勾連;開頭結尾的謀劃;詳略主次的安排; 伏筆懸念的設置等);
④主題(主旨的深化升華作用,寄托思想感情)
【2018年高考新課標卷II】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節選) 陸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
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
15.詩中前后兩次出現“酒”,各有什么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①第一個“酒”出現在作書之前,詩人把它比喻成戰場上的旗鼓,起到醞釀情緒、積蓄氣勢的作用;
②第二個“酒”則用來表現創作完成之后詩人的心理狀態,他“如見萬里煙塵清”,似乎贏得了一場戰役的勝利,心滿意足、躊躇滿志。
7.分析意境
①所寫意象;
②意象特點(意境);
③藝術效果;
④包含感情;
【2016高考全國新課標I】閱讀下列這首唐詩,完成8-9題
金陵望漢江 李白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①。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后②, 三吳不足觀③。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長江在湖北、江西一帶,分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吳,古吳地后分為三,即吳興、吳郡、會稽。④這兩句的意思是,當今任公子已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比喻已無危害國家的巨寇。任公子是《莊子》中的傳說人物,他用很大的釣鉤和極多的食餌釣起一條巨大的魚。
8.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參考答案】
①浩瀚宏大的景象:
A.描寫延綿曲折、長達萬里、分作九條支流、就如同九條巨龍盤踞的長江,泛濫于中原地區、波濤洶涌迅疾奔流的四溢的江水;
B.運用比喻夸張的手法;
C.描繪了江水萬流橫潰、水勢浩瀚、氣勢宏大的景象.(3分)
②用意:
A.(結構上)起了鋪墊的作用,作者以此為下文盛唐天下一家、國運興盛積蓄氣勢;
B.(主旨上)頌揚盛唐天下一家、國運興盛。(3分)
8.分析景物描寫技巧(4個角度)
①景物描寫手法1:例句+結合描寫景物手法+景物的特點+情感;
②景物描寫手法2:例句+結合描寫景物手法+景物的特點+情感;
③景物描寫手法3:例句+結合描寫景物手法+景物的特點+情感;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目。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注] [唐]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注] “闕”指唐代都城長安,此詩寫于作者赴長安應試途中。
這首詩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圖,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景物描寫的特點。
【參考答案】
①遠近結合(由近到遠)。先從近處著筆,寫楓葉在秋風中的沙沙響聲和長亭夜宿獨自飲酒的情景,再描繪四周的遠景,寫華山的“殘云”,中條山的“疏雨”,隨山遠伸的“樹色”,在遠處奔騰激蕩的“河聲”。
②化靜為動(以動襯靜)。賦予華山、中條山等以動感,顯現出生機和活力,同時反襯環境的空曠、悠遠、寧靜。
9.景物描寫的作用
①(內容上):描寫了......景,渲染......氛圍
②(結構上):為......作鋪墊;
③(形象上):烘托人物......性格。
④(主題上):突出......主題。
【2019年新課標卷II】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投長沙裴侍郎 杜荀鶴
此身雖賤道長存,非謁朱門謁孔門。只望至公將卷讀,不求朝士致書論。
垂綸雨結漁鄉思,吹木風傳雁夜魂。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閑恩。
[注]至公:科舉時代對主考官的敬稱。
15.詩歌的頸聯描寫了兩個具體場景,與其他各聯直抒胸臆的寫法不同,這樣寫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參考答案】 ①情感表達:
A. 孤傲清高之情:“垂綸雨結漁鄉思”,運用典故(傳說呂尚未出仕時曾隱居渭濱垂釣,是為“垂綸”),用雨中垂釣的釣魚翁自比說出了實在不行的話,我還可以歸隱閑居,表達了清高孤傲的情懷;
B.遠大的志向:“吹木風傳雁夜魂”,風吹落葉,秋天的夜晚,我聽到了歸鴻的鳴叫聲,用夜里風中飛翔的鴻雁表達自己高遠的志向。
②結構安排:承上啟下的作用。前兩聯直抒胸臆,此聯宕開一筆借景抒情,尾聯又直抒胸臆。疾徐有節,顯隱相雜,舒緩詩歌全篇的節奏,使整首詩歌有委婉從容之致。
事物形象
10.分析事物物象的特點
所寫物象+物象特點+藝術效果+包含感情
閱讀元代王冕的一首詩,回答問題。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在這首詩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形象是梅花;
(2)突出了它耐寒、清高、報春的特點;
(3)運用了襯托、對比的寫作手法;
(4)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命題角度(二) 語言類
考點
分 類
典 題 示 例
10.分析生動傳神的詞語
①詞義;
②代入句中后句意;
③技巧;
④情感
(2017·山東高考)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題目。
早上五盤嶺① 岑 參
平旦驅駟馬,曠然出五盤②。 江回兩崖斗,日隱群峰攢。
蒼翠煙景曙,森沉云樹寒。 松疏露孤驛,花密藏回灘。
棧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為知己,不覺蜀道難。
[注] ①唐代宗大歷元年(766)春,岑參作為僚屬隨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入蜀平亂,途經五盤嶺時作。五盤嶺:秦、蜀交界處峻嶺,其山道曲折盤旋,故名。②出五盤:攀越五盤山道登上山巔。
“江回兩崖斗,日隱群峰攢”中的“斗”“攢”兩字,生動傳神,所寫景物特征鮮明,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①“斗”字,描寫兩岸崖石聳峙欲錯,猶如兩獸相斗,凸顯了江崖陡峭、崢嶸之勢。
②“攢”字,描寫群峰相連,層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畫了峰巒密集、重疊之態。
11.鑒賞詩歌的“詩眼”
①點明詩眼;
②詞義;
③代入句中后句意;
④技巧;
⑤情感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古人有“一詩之眼”的說法。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個字?以頷聯為例,說說是如何體現詩眼的?
【參考答案】(1)詩眼是“孤”;(2)即孤獨之意。
(3)“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單的雁影 ,遺失在萬里云天中,有誰會心生憐意啊”。
(4)“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反差,極言其“孤”; (5)“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
頷聯形象地寫出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凄苦之情。
12.一詞領起全詩題型
①手法;
②內容;
③結構作用;
④情感作用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早發焉耆①懷終南別業 岑 參
曉笛引鄉淚,秋冰②鳴馬蹄。一身虜云外,萬里胡天西。
終日見征戰,連年聞鼓鼙。故山③在何處,昨日夢清溪④。
[注]?、傺申龋褐秆申榷甲o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西南。②秋冰:胡塞屬高寒地帶,入冬早,故雖秋日業已結冰。③故山:指岑參隱居的終南山。④清溪:指終南山的小溪流。
你認為這首詩題目中的哪個字能夠統領全篇?請結合全詩做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懷”。①首聯“曉笛”“鄉淚”“秋冰”“馬蹄”,交織成一幅塞外秋曉行旅圖,是觸發“懷”的媒介;
②中間兩聯通過“一身”與“萬里”、“終日”與“連年”兩組的對比,強調邊塞的路途遙遠與生活單調,暗示出“懷”的原因;
③最后兩句寫思念故山的清溪,形之以夢,點出“懷”的對象。
13.分析句子的含義
①關鍵詞的含義;
②句義;
③技巧;
④情感
【2018年高考新課標卷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野 歌 李賀
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
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寒風又變為春柳,條條看即煙濛濛。
15.詩的最后兩句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①“煙濛濛”,好像輕煙籠罩一般搖曳多姿,展現了柳條的朦朧多姿。
②意為凜冽的寒風終將過去,和煦的春風拂綠枯柳,綴滿嫩綠的柳條好像輕煙籠罩一般搖曳多姿;
③寓情于景,比喻;
④表達了詩人雖感嘆不遇于時,但不甘沉淪的樂觀、自勉之情。
14.分
析
句
子
的
作
用
①內容;
②技巧;
③結構;
④主題
【2017年新課標全國卷I】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文后題目。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無嘩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
15.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后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6分)
【參考答案】?用春蠶食葉描摹考場內考生落筆紙上的聲響,寫出了考場的莊嚴寂靜;(2分)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貼切,以有聲襯無聲(動中見靜);(2分)
?贊揚了考生的才華橫溢,答題速度快,也表達作者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
15.分析語言風格
①點特色(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②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③析感情(指出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2019年高考新課標卷III】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插田歌(節選)劉禹錫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
農婦白纻裙,農父綠蓑衣。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
15. 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6分)
【參考答案】
①《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雅麗平整:
A.對仗工整:頷聯頸聯對仗工整。
B.用典精當:“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
②《插田歌》語言通俗淺顯,清新流暢。
A. 通俗淺顯:“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現手法,描寫田野風光和勞動場景,
B.清新流暢:“白水”“白纻裙”“綠蓑衣”以清淡的色彩和簡潔的線條勾勒出插秧時節連州郊外的大好風光以及農婦農夫的衣著,色彩協調,具有濃郁的南方水鄉氣息。
命題角度(三) 表達技巧類
答 題 思 路
典題示例
16. 賞析修辭手法
①修辭手法1:例句+藝術效果+情感;
②修辭手法2:例句+藝術效果+情感;
③修辭手法3:例句+藝術效果+情感;
【2016年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面的元曲,回答問題。(8分)
水仙子··舟中
孫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邊,燈火青熒對客船,朔風吹老梅花片。推開篷雪滿天。
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一笑瑯然。
(1)分析“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使用的兩種修辭手法。
【參考答案】
①比擬:用“爭先”“鏖戰”把“詩豪”“風”和“雪”擬人化?!霸姾脱├U纏”,用“繳纏”將“詩”擬物,把抽象的“詩”具象化,生動形象地描寫風雪交加的壯美,表現作者迸發的詩情。
②排比:“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雪繳纏”構成排比句,展現出湖上風雪翻飛的景象,描繪出一幅壯觀的江天風雪行吟圖,描寫了作者的詩情與風雪難分難解的關系,渲染了氣氛。
17. 賞析構思技巧
①構思手法1:例句+藝術效果+情感;
②構思手法2:例句+藝術效果+情感;
③構思手法3:例句+藝術效果+情感;
江蘇卷: 春日憶李白 杜 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說說這首詩的構思脈絡。
【參考答案】
用立足于詩,懷念李白。
從贊美李白的詩歌開始,轉為對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見,切磋詩藝作結。
18. 鑒賞詩歌表達方式
①表達方式1:例句+藝術效果+情感;
②表達方式2:例句+藝術效果+情感;
③表達方式3:例句+藝術效果+情感;
【2015新課標I】閱讀下列這首唐詩,完成8-9題
發臨洮[táo] 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參
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注]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 ②輪臺:(庭州屬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
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①《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直接描寫: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直接描寫了“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壯美;
②《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則是間接描寫:“連年見雪飛”寫氣候之寒冷,“春風曾不到”寫其荒涼,“白草通疏勒”寫其蕭瑟,“漢使亦應稀”寫其地距中原之遙遠,揭示出西域戍邊的艱苦性。是通過描寫春風不來、人少、植被稀疏來襯托北庭連年見雪飛的苦寒的惡劣環境描寫了連年見雪飛的惡劣環境。
19. 鑒賞詩歌表現手法
①表現手法1:例句+藝術效果+情感;
②表現手法2:例句+藝術效果+情感;
③表現手法3:例句+藝術效果+情感;
(2017·江蘇高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
秋 興 陸 游
白發蕭蕭欲滿頭,歸來三見故山秋。醉憑高閣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戰鐵衣空許國,五更畫角只生愁。明朝煙雨桐江②岸,且占丹楓系釣舟。
[注]?、馘牛邯M窄。②桐江:桐江上有嚴子陵(東漢著名隱士)隱居的釣臺。
這首詩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以頸聯、尾聯為例,選擇其中兩種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①對比。想當年,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涌;現實中,聽聞五更天吹響的軍號,已是愁腸百結,悲憤難平。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②想象(虛寫)和用典。明日詩人且學嚴子陵,在煙雨迷蒙的桐江岸邊,在紅楓樹下系上釣舟,表達的是作者歸隱的愿望。
③寓情于景。想象自己(虛寫)將來煙雨垂釣的畫面,表達了自己隱逸的愿望,也暗含無奈和苦悶之情。
20.賞析詩歌表達技巧(藝術特色等)
①點明修辭手法+闡運用+抒感情;
②點明結構手法+闡運用+抒感情
③點明表達方式+闡運用+抒感情;
④點明表現手法+闡運用+抒感情。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春 思 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注] ①馬邑:今山西朔縣,漢時曾與匈奴爭奪此城。②層城:因京城分內外兩層,故稱。③機中錦字:竇滔被貶龍沙,其妻蘇蕙能文,頗思滔,乃織錦為回文旋圖詩寄之。詩共八百四十字,縱橫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竇車騎:元戎,猶主將;竇車騎,后漢竇憲為車騎將軍,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銘,刻石而還。
詩歌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①對比?!苞L啼燕語報新年”的京城,和平寧靜,與“路幾千”的遙遠邊關形成鮮明對比,使讀者感受到心靈的強烈震撼。
②虛實結合。第一句是眼前實景,第二句是想象,表現出對從征親人的思念和牽掛之情。
③用典。尾聯使用漢代竇憲大破匈奴,刻石而還的典故,表達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得勝而歸的心情。
④擬人?!把嗾Z”賦予春天的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出和平寧靜的場景;“笑獨眠”運用了擬人手法,寫枝上花團錦簇,好像在嘲笑獨眠的女主人公,突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獨之感。
⑤詰問(疑問)。末句“何時”即“什么時候”,表達了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凱旋的急切心情。
命題角度(四)內容情感類
答 題 思 路
典題示例
21. 概括詩歌內容
①這首詩是一首( )題材的詩歌;
②寫了( )內容;
③表達詩人( )的情感。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是一首什么內容的詩歌?請結合詩來談談理由。
(1)這是一首邊塞詩 。
(2)理由是:A.邊塞詩中常見的地點:有黃河、孤城、玉門關;
B.邊塞詩中常見的意象:羌笛,楊柳。
這些地點和意象共同構成了一幅塞外風光。
22. 分析思想感情
①情感1:例句+技巧+內容
②情感2:例句+技巧+內容
③情感3:例句+技巧+內容
【2017年全國卷III】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
一篇長恨有風情②,十首秦吟近正聲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紳,即詩中的“老元”“短李”。李紳身材矮小,時稱“短李”。②長恨:指作者的長詩《長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諷喻組詩《秦中吟》。正聲:雅正的詩篇。④伏:服氣。
15.請從“戲贈”入手,結合全詩,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態度。(6分)
【參考答案】
①對文學成就的自得:先列出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強調其情感文采;再列出諷喻組詩《秦中吟》,強調其社會價值:接近《詩經》之“正聲”。白居易特意列舉出了自己全部詩作中最有名氣、流傳最廣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創作用心,表明自己的以詩歌干預現實的思想和自己成功的實踐。詩的尾聯更以故做自傲的語氣,夸飾自己新編詩集后的得意心情。
②與朋友親密無間的友情:元稹寫詩乃受到白居易的啟發,李紳、白居易同作樂府,但白居易的新樂府詩,后來居上,令李紳自嘆弗如,這里稱元稹為“老元”,稱李紳為“短李”,又故稱曰“偷”、曰“伏”,都朋友之間的戲辭,由此也可見元、李、白三詩人之間的親密無間的關系。
③透露出一絲不平和辛酸:接著寫“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后文章合有名”,意思是世上富貴人人所羨,但我卻命中無份,看來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這里雖有對自己詩才的自許,但也是詩人結合自己命運遭際的牢騷話,蘊含著不平和辛酸。
23. 評價觀點態度
①概括出作者的觀點態度,并結合相關詩句進行分析?
②用歷史的眼光?辯證的方法對作者的觀點態度給予中肯的評價?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9分)
古風(其十)李 白
齊有倜儻生,魯連①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
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
[注]?、亵斶B:魯仲連,戰國齊人。他說服魏與趙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趙國重臣。
(2)前人評此詩:“此托魯連起興以自比?!苯Y合5~8句,談談李白借魯仲連表達了自己怎樣的人生理想。(6分)
【參考答案】①輔弼天下,建功立業。“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卻秦振英聲”指說服魏與趙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來,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時空而照耀后人,使人景仰。
②不慕名利,功成身退?!耙廨p千金贈,顧向平原笑”指當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謝時,他卻推辭離去,可見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魯仲連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魯仲連一樣淡泊名利,最終能功成身退。
命題角度(五)古詩的對比鑒賞
答 題 思 路
典題示例
24. 示范仿寫型
①讀懂示范性文字,找出示范性文字的鑒賞角度(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情感)。
②結合示范性文字的鑒賞角度,讀懂另外一首詩歌。
③不要隨意添加、丟失鑒賞要點,最好也不要隨意更改要點順序。
閱讀下面兩首詩,根據提示,完成賞析。(湖南卷)
薛寶釵 詠白海棠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詠物詩講究形神兼備。以上兩詩,頷聯都著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繪形寫神各有不同?!半僦闯銮镫A影,冰雪招來露砌魂”一聯,前句以洗盡胭脂,極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瑩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潔之魂。倒裝句式的運用,顯得新穎別致:“洗”“招’二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傳達出白海棠的情韻神態;而“秋階”“露砌”的映襯,更是意味深長。詩人含蓄地表現了白海棠樸素淡雅、清潔自勵的品性。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一聯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較之“洗出”句,更側重于表現“白”的鮮艷潔凈,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賦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來”“借得”,巧用了擬人手法;而“偷來”一詞,貶詞褒用,想象新穎,靈巧別致。
25. 聯系課本型
①要熟悉課本詩句,并能準確鑒賞。
②結合題意,找準比較鑒賞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情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016新課標III】閱讀下列這首唐詩,完成8-9題
內宴奉詔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學六韜②,英名常得預時髦③。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
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風起,羞見盤花舊戰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將。 ②六韜:古代兵書。 ③時髦:指當代俊杰。 ④陣云:戰爭中的云氣,這里有戰陣之意。
9.這首詩與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題材相似,但情感基調卻有所不同,請指出二者的不同之處。(6分)
【參考答案】①曹詩寫自己雖已年老,但報國之心猶存,重在表達“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云高”可以看出;
②辛詞通過追懷金戈鐵馬的往事,表達英雄白首,功業未成的悲慨: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這反差中,可以想到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熱,想到所有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苦悶。
26. 求同存異型
①沒有明確給出比較點的,請找準比較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情感)。
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
③同時兼顧兩首詩歌,對兩首詩歌的鑒賞并重。
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
答:擬人表現手法。
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
27. 優劣
評價型
①正面回答,觀點要鮮明,至于孰優孰劣,則可自由選擇。
②比較鑒賞時應有所偏重,采用正反對比的方式進行鑒賞,得出“一有一無” 的結論。
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有”,一用“猶有”,哪個更好?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①“應有”更好。“應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
“心情”只要答出其中兩個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
②“猶有”更好?!蔼q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而“應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
詩歌選擇題常見誤設點
常見誤設點
具體表現
錯析形象
身份理解有誤
性格特征概括有誤
形象概括不當、
形象作用分析不當
畫面描繪不當
意境概括不當等等
錯析內容
內容理解有誤
錯析情感
情感判斷有誤
錯析語言
詞語理解有誤
句子理解有誤
語言風格判斷有誤
錯析技巧
修辭手法判斷或分析有誤
表達方式判斷或分析有誤
結構技巧判斷或分析有誤
表現手法判斷或分析有誤
詩歌選擇題破解方法
步 驟
具 體 解 法
讀懂詩歌
疏通詩意,把握、理解詩歌中的“景”和“情”。
熟知考點
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
三個關注
關注術語——技巧術語、情感術語、詩歌專門術語(如送別詩、律詩等)
關注修飾詞——對景物特點、人物特點等進行概括的形容詞,對語言特色進行概括的修飾詞等
關注命題語——如范圍、程度詞(只、都、全、一些),是非詞(無、沒有),關聯詞,術 語連接詞(和、或、還有等)“表現出”“表達了”“描繪了”“營造了”“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