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歷史散文:那時才女 (解放日報)(喻軍)

那時才女

2020年02月23日     


喻軍

煙柳畫橋、人文淵藪的江南,歷代才子和學霸眾多。僅姑蘇一府,從唐朝算起,出了60多位狀元。而在清一色男性占據絕對地位的科舉考場之外,那江南的亭臺水榭、玲瓏湖石和閨閣名門之間,有一種文藻芬芳、繡口含吐的美麗,雖不能展示于考卷,卻也構成一種不可或缺的文化現象。如果忽略了她們,便少了蕙心紈質的清妙,和巾幗異稟的韻采。倘若沒有她們的光顧,想必許多名士間的詩酒酬唱和翰墨雅集,也會興味索然,甚至黯然失色。是的,她們就是流芳文史的吳門才女群體。據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征略》所示:自清順治至光緒年間產生的1260多位女詩人中,蘇州一地被收錄其中的才女就達199人,幾占六分之一的體量。

吳地才女的大量涌現,固然離不開當時相對開明的社會經濟環境和文化水土的孕育,但與家庭式文學氛圍的熏染及才子父兄的創作帶動,亦具莫大的關系。比如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才女之一、《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原型葉小鸞(字瓊章)及其家庭,堪稱門館赫奕,蔚有家傳。近年來,我曾三赴吳江汾湖北厙的葉家埭,去尋訪和重訪一處荒寂人稀、臨近整體拆遷的村落。不為別的,只因那榛草野蔓、敗垣斷壁和堂廡蕭然之中,尚存有明末才女葉小鸞的遺跡。

說是遺跡,其實也僅剩她當年在午夢堂疏影閣手植的幾株蠟梅。記得前年冬春之際,那株倚墻而立、擢于雪石之中的蠟梅,幽幽吐芬,清輝流映,迎候我們一行。而原來葉家午夢堂的規制,除了葉小鸞的閨房疏影閣外,尚有葉紹袁夫婦的臥室秦齋、書房謝齋和長女葉紈紈的書房芳雪軒,以及寄寓葉紹袁父親葉重第文人志節的清白堂等。其中,僅清白堂的庭院中,即有“孤松修竹數竿,梅花一二枝,芭蕉、芍藥,楚楚欄砌間”,可見雖非大宅軒敞,亦不失堂宇儼然。現如今,這一切早已圮毀無存。

說起當年的葉家,實可謂滿門風雅。葉小鸞的父親葉紹袁,明末文學家,歷任南京武學教授、國子助教及工部主事。因性情矜高,不阿時流,終以母老為由告退官場,隱于汾湖,從此堅不出仕,與妻沈宜修及諸子女以嘯詠唱和為樂。葉小鸞的母親沈宜修,大家閨秀,尤擅詩詞,著有《鸝吹集》等。當代學者張仲謀曾說:“明人稱道女性詩人,都以李清照作比,實際相去甚遠,而相近者當推沈宜修。”可見即便審讀嚴苛,但對沈宜修的才具,也得不吝擢贊。葉紹袁夫婦皆出自吳江書香世家,葉家明清兩朝出進士8人,縱跨七代,有“七世進士”之譽;沈氏一門中進士9人,萬歷年間同輩中即有5人得中,傳為“沈氏五鳳”。二人的結合,琴瑟諧和,可謂“倫則夫妻,契兼朋友”(葉紹袁悼沈宜修百日祭文)。所生子女,在這般“往來皆文士,談笑即文章”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自然深受熏陶,皆具非凡文采。長女葉紈紈、次女葉小紈、三女葉小鸞、五女葉小繁均工詩詞,以小鸞文名更盛。六弟葉燮,非但中了進士,更成為清朝首屈一指的詩論翹楚。至于葉紹袁,明亡之際雖頻遭變故、生活拮據,仍以書生本色,不惜變賣田產而將全家人的詩詞輯成《午夢堂集》,使之全甌無缺,流布后世。

葉小鸞不僅幼年明慧,稍長則“性高曠,厭繁華,愛煙霞,通禪理”。除琴棋書畫外,她清靈雋秀、超凡脫俗的詩風,在個人詩集《返生香》中可謂香雪留痕。清陳廷焯《云韶集》有云:“(葉小鸞)《浣沙溪》諸闋,無不哀艷芊綿,卻是神仙中人語,無一字凡間人道得出來。”另外,她的傾國容貌,如“玉山之映人”,在當時人的記載中多有提及。但令人震驚和不解的是,這樣一位豆蔻年華、美貌多才的少女,卻在婚前五日,猝然離世,年僅17歲。有人稱之為“質本潔來還潔去”,意指她的死,是對婚姻的本能心理抗拒所致。

后人在對葉小鸞的研究中,發現她極可能就是林黛玉的原型。倒也不是沒有根據的,比如《紅樓夢》中的不少詩句,脫胎于葉小鸞原創的痕跡較為明顯;而林黛玉的年少夭折,與葉小鸞的早逝情節相同。二人又同具恬淡孤高、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仙姝”性情。至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與葉小鸞的六弟葉燮時有過從,是否也構成了曹雪芹日后創作《紅樓夢》的某些素材的來源?

吳江的得名,始于五代,也稱松陵,屬江南富庶之地,歷代出才子、高士。自春秋至明清的2000多年間,與吳江有歷史及故土淵源的人物眾多,較為著名的有春秋范蠡、西漢辭賦家嚴忌嚴助父子、西晉文學家張翰,以及唐代農學家、文學家陸龜蒙等。但在芬芳吐蒨的女性文學方面,吳江也是名媛輩出,不讓須眉。明末清初文壇領袖錢謙益曾言“松陵之上,汾湖之濱,閨房之秀代興,彤管之詒交作矣”,可見當年女性文學創作的繁盛。除葉小鸞被列入古代十大才女而外,光祿丞徐子懋女、“蕉園五子”之一、弘文院大學士陳之遴繼妻、被封一品夫人的大才女徐燦,以及青樓出身但才華炳煥、抱定志節的柳如是也榮列其中。古代十大才女,吳江居其三。

徐燦為當地人,而柳如是與吳江的淵源,較為曲折。可從兩方面談及:一是她生于吳江(見于1991年江蘇古籍版的《盛澤鎮志》);二是其因童年不幸,被賣到盛澤歸家院(今終慕橋北堍),后成為故相周道登的寵妾,由此遭群妾嫉妒,誣其與男仆私通,被逐出家門,再次得鬻為娼。盛澤自后梁開平三年(909)始屬吳江建置,柳如是雖屬嘉興祖籍,但從她的人生軌跡看,也算是地道的吳江人。《盛澤鎮志》也印證了這一點:其“人物錄”共收61人,單獨立傳涉16人,這16人中,就有柳如是的傳記。

柳如是以青樓女子的出身,卻能流芳青史,為后人所重,愚以為不外乎兩大原因:一是她的才華很高。我讀過她的絕大部分存世作品,舉凡琴棋書畫、詩詞文賦,靡不精通,可謂眾藝皆擅,水平不在明末諸多須眉大家之下。據傳她時常一襲男裝,與松江復社的大才子們往來酬答、吟詩作畫,從來都是平起平坐,贏得交口贊譽。雖曾與華亭陳子龍、宋轅文有過兩段欲說還休的情事,但柳如是心氣很高,亦重真情,不愿隨緣屈嫁。她深慕當時的文壇領袖錢謙益的才華,比之雖小36歲,卻放言“吾非才如錢學士虞山者不嫁”;錢謙益聞之心花怒放,亦明言“吾非能詩如柳如是者不娶”。二人遂于辛巳年(1641)6月以正嫡之禮成親。其二,柳如是是抱有家國情懷的女中丈夫。在明亡之際,表現出威武不屈的俠骨和節操。她與錢謙益相約沉池殉國,且率先投水(被救起),錢謙益卻以“水冷”為由而退縮。這位南明弘光朝禮部尚書、東林黨領袖、被黃宗羲稱為“四海宗盟五十年”的大才子,后來跪迎清兵、腆顏事敵,與取義全節的柳如是形成高下立判的比照。至于后來他再度暗中支持反清復明,都無法挽回身為文人的高貴的名節。大學者陳寅恪十分傾慕柳如是的氣節和才華,不僅稱頌柳如是的文學作品《金明池·詠寒柳》為“明末最佳之詩詞”,且在晚年雙目失明、頻遭運動沖擊的逆境下,口授完成了80萬字的《柳如是別傳》。

從吳江兩大才女葉小鸞和柳如是的人生脈絡中,我們可以看出,才女們雖然才情璀璨,容貌動人,卻有出身、際遇和身份的截然不同。依我看,大致可歸納為兩種類型。一類為名媛才女型,比如不計貴賤、夫唱婦隨、當壚賣酒的卓文君;家學傳馨、品性高潔、助兄班固修撰《漢書》的班昭;博學擅文、遠嫁匈奴、后回歸故土、終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聰慧能文、享有“巾幗宰相”之名、于政壇文壇一時獨領風騷的上官婉兒;有官宦千金、通曉音律、尤擅詩詞卻婚姻不幸的朱淑真;更有文辭絕妙、千古一人、被尊為婉約派宗主的李清照。除此而外,西漢的班婕妤、魏晉的謝道韞、西晉的左芬、南朝齊鮑令暉、宋朝唐婉等人,都應出現在古代大才女的名錄中。

再說說第二類才女、即風塵才女型,比如“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若更分紅白,還須青眼看”的錢塘蘇小小;“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的詩人薛濤;“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李季蘭;“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的魚玄機;“昨日北風寒,牽船浦里安。潮來打攬斷,搖櫓始知難”的劉彩春;“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的關盼盼;“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杜秋娘(以上六人皆為唐朝聲名遠播的大才女)。而我如上摘錄的她們的詩句,不能簡單視作旖語閑情的表露,事實上,其吟詠之功迥出流輩,字里行間,無不滲透她們的悲歡之情和生命感悟。

至于唐以后,談意歌、嚴蕊、聶勝瓊、馬瓊瓊、馬湘蘭、薛素素、楊宛、顧橫波等,基本都是文辭出眾、命運多舛的才女,當然,這其中,極少數只是傳說中或文學中的人物,比如關盼盼、聶勝瓊等。

有一句對女性看似十分不公的話,流傳了一千多年,那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歷來對這句話存有誤解和曲解。此話的出處是《隋唐演義》第37回,原為一對聯句,上聯為“男子有德便是才”,下聯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光提下聯而不提上聯,不知是否屬于有意忽略。有人重新解讀了下聯,指為“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即為德”。此處的“無”字應作動詞解,乃“本有而無之”之意。所以完整的語義是:男子的才能應該包括德行,女子有才華而不炫耀也是德行的體現。我十分同意這樣的解讀,也相信智慧的古人,斷不會如此貶低和無視女子的才德。相反,但凡女子好學,家庭俱多盡力培養,葉小鸞的家庭不正是最好的例證嗎?從另一方面講,古代女子的問道求學,比男子更為不易。因男子寒窗苦讀、寫詩作文,尚有應試科舉、一朝得中,從此踏上仕途的動機和功利。女子呢?再怎么苦讀,才華再怎么出類拔萃,也只能被科舉制度摒棄門外。所以古代女子的穎慧和才學,彌足珍貴,洵足共仰。

葉紹袁曾言:“丈夫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婦人亦有三焉,德也,才與色(貌)也,幾昭昭乎鼎千古矣。”信哉斯言!中國古代的大才女們,在詩文中所展現出的靈雋遐致、英華淑范和溫潔懿美,為中國古典文學渲紅染碧、增光添彩。她們的存在正如一輪明月,以深婉的情思和雍容的遐舉,光照后人,蔚為奇傳,成為誦讀聲中動人而婉美的部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明代才女沈宜修的十首詩詞,客路片云隨遠望,鏡中雙鬢嘆飛蓬
?吳江名門望族——北厙葉氏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葉小鸞
3位少有人知的明清才女,筆下詩詞雖冷門卻很驚艷,翻卷手有余香
姑蘇紀事:吳江才女沈宜修,有“明代李清照”之譽
尋訪午夢堂故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江市| 贡觉县| 玉屏| 石河子市| 玛多县| 留坝县| 咸阳市| 阿拉善右旗| 扎兰屯市| 明星| 东山县| 方正县| 东阿县| 共和县| 苏尼特左旗| 双辽市| 双城市| 故城县| 公主岭市| 云浮市| 望谟县| 台北市| 舟山市| 丽水市| 芮城县| 麦盖提县| 紫云| 兴安县| 遂川县| 怀来县| 青河县| 庆云县| 阿拉善右旗| 庄浪县| 南漳县| 鞍山市| 彝良县| 阿拉善盟| 江门市| 安新县| 扶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