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廣東金太陽:建設美麗新農村,當代青年大有為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一位大學畢業后就到貴州貧困縣工作的扶貧干部在《在觸摸鄉村中收獲一份家國情懷》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這幾年,從機關到農村,與村民做朋友、打交道,為村里大事小事出謀劃策,我也明顯感覺身上慢慢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覺從村民立場思考問題;用老百姓的思維方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困難面前,學會忍耐堅持,我多了些從容淡定。在觸摸鄉村中,我收獲了一份家國情懷。
目前,農村的水、電、路、信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但在決戰脫貧攻堅和奔小康路上,諸如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也需要我們進一步努力。(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我也在思考,如何讓更多年輕人留在家鄉,創業致富,而我們又能為他們提供怎樣的組織關懷、政策支持。從長遠看,這樣才能真正化解老人、兒童面臨的生活問題,也能讓鄉村持續葆有生機和活力。
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與感悟?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在高三(1)班“觸摸鄉村與青年擔當”主題班會上的一篇演講稿。
②給成功應聘大學生村干部的學長姚自強的一封信。
③參與“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主題寫作筆會的一篇隨筆。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題方向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學會學習:樂學善學、勤于反思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國家認同
人文底蘊:人文積淀、人文情懷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題目語料引自一位基層扶貧干部所寫的文章,第一段是總結在扶貧工作中身上多出的“泥土味道”:貼近群眾,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用老百姓的思維方式,成為他們的好朋友;學會了堅忍、從容,提升自我的同時收獲了家國情懷。第二段主要是反思當前農村在決戰脫貧攻堅和奔小康路上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具體建議和措施。考生寫作時需要緊扣上述內容審題立意、謀篇布局,不可脫離材料另起爐灶。
2.典型任務的限制。本題包含三個相對獨立的任務指令。
任務①:一是寫作主題的限定,要以“觸摸鄉村與青年擔當”為主題進行寫作;二是寫作范圍是所引扶貧干部兩段文字中的內容;(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三是要有對象意識和文體意識,且注意要寫成演講稿的形式,寫作身份是青年學生當事人,演講對象是同班同學。
任務②:一是寫作內容的限制,須結合材料中扶貧干部的心得體會進行相關論述,闡釋自己的觀點;二是要有對象意識和文體意識,注意要寫成書信的形式,寫信的對象是成功應聘大學生村干部的學長姚自強。
任務③:一是要以“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為主題進行寫作;二是寫作范圍是題目材料兩段文字中的內容;三是要有對象意識和交流意識,交流的場景是寫作筆會,交流的對象為與會的筆友。
3.價值判斷的限制。材料所引兩段文字以及任務指令都是關注鄉村、關心國計民生的價值導向;三個任務指令從不同主體、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來體現家國情懷。這便是命題人通過試題傳遞給考生的價值判斷,考生必須在這樣的價值判斷下進行正向認知、思考和寫作,不可悖離。
開放性
1.立意角度開放。從材料內容來看,兩段材料都可以成為考生構思作文的切入點;考生可以結合第一段中“泥土味道”的具體內涵來談,亦可從第二段中反思當前農村在決戰脫貧攻堅和奔小康路上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具體建議和措施入手。可擇其一點深度展開,亦可有機組合,自由發揮,自選角度去表達自己的體驗與思考。立意的角度十分開放,有利于考生寫作水平的展示。
2.任務指令開放。題干給出三個可供選擇的寫作任務,分別設置了相應的任務指令,考生須依據給定的寫作交際情境與文體類別來完成寫作,選擇空間較大。
3.聯想和思考開放。題目所給事關扶貧攻堅過程中的收獲和相應措施的材料,能夠引發考生關于扶貧奔小康的豐富聯想和想象,再結合具體的任務指向來看,考生既可以側重從當下鄉村現實與青年的擔當、使命的關系來立意。也可著眼于對學長姚自強志向選擇的評價,結合材料中扶貧干部的心得體會,(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贊賞姚學長勇于下基層去磨煉自我的自強精神,肯定其家國情懷,從而論析自己對當代青年如何培養擔當意識的思考。還可以抒寫鄉村的樂與憂,寫對鄉村發展的感觸,對鄉村問題的反思等;可以通過對鄉村場景、人事、物象、風情民俗等的敘寫,來表達自己觸摸鄉村的體悟,以及對家國情懷、青年責任等終極問題的思考。總之,考生可以結合自己多方面、多維度的認知和體驗來寫作,可以探討的內容很多。
4.文體選擇的開放。題目對文體提供了多種選擇,既可寫演講稿、書信的固定文體,還可寫隨筆,只要是符合指令要求的均可。
解題
本次作文是典型的多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材料選取了關于決戰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兩段材料,一段是關于扶貧工作的收獲,一段是關于存在問題的反思和措施。本題意在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生活,關注國家發展大勢,(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培養其家國情懷。考生審題時,須整體感知兩段材料的內容及含意,結合自己對現實生活的體驗與思考,來闡發自己的認識與思考;或者抒寫自己的情懷,表達自己的感悟。此類文題常考常新,切合時政,內容豐富又不失深度,考生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檢測。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觸摸鄉村喜與悲,厚植青年家國情。
2.鄉村脫貧奔小康,有志青年助力忙。
3.建設美麗新農村,當代青年大有為。
4.“土味”青春,有“土”乃榮。
5.在觸摸鄉村中收獲家國情懷。
……
偏題立意:
1.熱愛祖國當從熱愛家鄉始。(偷換概念,“鄉村”不等于“家鄉”)
2.發展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擴大審題范圍,屬偏題立意)
3.助力大國,成就小家。(泛談家國,忽視材料核心內涵——“鄉村建設與青年擔當”,屬于偏題立意)
……
范文展示
蛙鳴中唱響青年的擔當
某考生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蛙鳴中唱響青年的擔當”。一位大學生扶貧干部在鄉村扶貧的文章中這樣寫道:“在觸摸鄉村中,我收獲了一份家國情懷。”作為一位新時代青年,他自愿與泥土打交道,于聲聲蛙鳴中,唱響了當代青年的擔當。
蛙鳴聲中自有青年的剛強。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所有人都來自鄉村,從時代背景而言,鄉村更不應落后于時代。作為當代青年,意氣風發時,肯彎下腰去觸摸鄉村,已屬不易;融入鄉村,更顯一番歷練;與村民打交道,大事小事出謀劃策,換作一般人可能無法忍受,但是青年人絕不認輸,剛強自顯。(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青年屬于時代,是時代的寵兒,而反過來,青年更要造就時代。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走出校門,成為村官,在困難面前學會忍耐、堅持,學會從老百姓的思維出發,在剛強磨煉中融入鄉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帶領鄉民走上致富幸福路。魯迅曾言,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青年用剛強面對脫貧挑戰,更在蛙鳴聲中留下青年奮斗軌跡。
蛙鳴聲中自有青年的理想。
實現全面小康不僅是時代的目標,也是青年的理想;在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的路上,鄉村無疑將擔當重要的角色,如何讓鄉村再現生機活力,如何建設出更好美麗鄉村,將是青年們不可回避的時代命題。青年更應在實現理想的路上不斷思考,盡己所學,在扎根鄉村的基礎上,帶給鄉村一次又一次嶄新的變化。耶魯大學畢業的村官秦玥飛,回鄉奉獻,盡己所能,扎根鄉村,為了鄉村騰飛的理想,帶領鄉村率先走上信息化道路,于追尋理想、實現自身的過程中也切合了時代的偉大命題——實現鄉村振興。保有蛙鳴陣陣,良田千頃,從長遠上讓鄉村真正成為的“富村”,而不是“扶村”,這才是青年與時代共同的理想,亦是個人奮斗的目標。
蛙鳴聲中自有青年的擔當。
蛙鳴陣陣除余歲,青年笑顏展新年。在鄉村中,無數青年活躍于青山綠水間;在百姓家里,無數有志青年助力脫貧攻堅。青年敢于承擔時代最重責,不怕困難與挑戰,讓青年擔當顯于青山富村間,讓擔當顯于綠水笑顏間。青年人,有生力、有理想,更有擔當與責任,于脫貧發展中,助力民族騰飛。
青年應與鄉村相牽連,在蛙鳴聲聲中擔當自顯。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點評
本文能準確理解材料,結合材料中《在觸摸鄉村中收獲一份家國情懷》一文所選的言語,準確理解、迅速入題,鮮明提出“蛙鳴中唱響青年的擔當”的中心觀點;(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隨之提出蛙鳴聲中自有青年的剛強、擔當、理想三個分論點,層層遞進,從三個方面闡釋文章核心觀點,論證較為有力,過渡自然,一氣呵成。全篇文章,自然流暢,說理嚴密,情感真摯,是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與時代節奏同頻共振的人會留下堅實的印跡。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生命,如果跟時代的崇高責任聯系在一起,就會不朽。”艾青說:“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里。”
每個人都不是時代的被動接受者,每個人的堅守自我都是時代的獨特風景。蘇州爺爺潘玉麟,做的糖粥又甜又糯,每天雷打不動12點出攤,賣完就回去休息,絕不多做一碗。(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許多游客慕名而來,光顧多次卻沒有口福。潘爺爺周圍的許多攤販都開了連鎖店,順帶賣涼粉、芙蓉糕等各種美食;但潘爺爺堅持只賣糖粥,把一碗糖粥做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校舉行主題為“自我與時代的節奏”的座談會,安排你作為學生代表發言,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題方向
人文底蘊:人文情懷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
學會學習:勤于反思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題目所給的寫作情境由兩個自然段構成,首段引用車爾尼雪夫斯基和艾青的話闡述個人與時代應同頻共振。第二段用蘇州爺爺潘玉麟的事跡詮釋每個人的堅守自我都是時代的獨特風景,從普通人身上表現個人與時代的關系。考生需要在材料基礎上生發聯想和思考,思考“自我與時代的節奏”的關系。
2.典型任務的限制。引導語部分限定寫作背景為學校座談會,寫作主題為“自我與時代的節奏”,考生要作為學生代表發言,交流對象主要是其他代表和學校師生,寫作文體為發言稿,考生要有對象意識、交流意識和場合意識。
3.價值判斷的限制。車爾尼雪夫斯基和艾青的話都強調了“自我”應該與時代同頻共振。蘇州爺爺潘玉麟堅守自我,把一碗糖粥做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具體詮釋了“自我”如何與時代同頻共振。(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題目引導考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努力奮斗、堅守自我、勇于擔當,在新時代譜寫人生美好篇章。
開放性
1.立意角度相對開放。考生在材料基礎上生發議論,既可以寫時代發展中個人的責任意識,也可以寫個人與時代的相互成就;可以寫在時代發展中要做出主動選擇,也可以寫在時代浪潮中要堅守自我。或者將以上觀點融于一體,寫個人如何自處于時代。材料可以立意的角度很多,扣緊材料自圓其說即可。
2.聯想和思考相對開放。考生就自我與時代的關系、個人與時代的關系展開聯想,既可以寫古人故事,例如孔子、孟子、李白、杜甫等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也可以選擇魯迅、巴金等現代人物素材,更可結合當代屠呦呦、鐘南山、袁隆平等精神楷模展開論述,(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中古今外,可用的素材數不勝數。聯想思路可橫向展開,也可縱向延伸,或破立結合,根據文章需要靈活處理即可。
3.文體自由。考生可以寫記敘文,聯想那些與時代同頻共振的事例,表達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寫議論文,理性思考“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意義和做法。
解題
題目是給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價值觀,符合立德樹人的教育觀。題目材料及要求由三段構成,第一段引用名人名言從理論角度寫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意義。第二段以潘玉麟爺爺的事跡揭示個人的堅守與時代節奏的關系。第三段限制典型任務。(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作文審題難度不大,只要抓住“自我與時代的節奏”這個主題,在材料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思考,并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論述青少年一代應該如何與時代同頻共振即可。立意時,可從其中某一角度切入,也可以綜合立意。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緊跟時代步伐,譜寫人生詩篇。
2.擔起時代重任,奏響人生凱歌。
3.與時代共擔苦樂,繪人生獨特風景。
4.堅守自我,與時代同頻共振。
5.與時代同頻共振,共創美好人生。
……
偏題立意:
1.堅守自我,繼承優秀傳統文化。(遠離“自我與時代的節奏”這個主題)
2.創業需要靈活的思維,且要敢于開拓。(忽略任務,胡亂立意)
3.責任與義務。(忽略任務,走向話題)
······
下水文
與時代同頻共振,留人生堅實印跡
——在“自我與時代的節奏”座談會上的發言稿
信陽市商城高中 鄭晶晶
各位老師、各位代表:
大家好!
很高興能作為班級代表與大家分享對“自我與時代的節奏”的認識。就像無數水滴凝成汪洋,像無邊沙礫堆成瀚海,個人的成長不斷被時代精神形塑,時代的發展又被眾多由個人提供的能量推動。身處當今時代,我們要與時代的同頻共振,留下堅實的人生印跡。
要在與時代的同頻共振中留下印跡,需要你我擔起時代的崇高責任。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生命,如果跟時代的崇高責任聯系在一起,就會不朽。”北大碩士生黃文秀響應國家號召,帶領百坭村脫貧致富,在泥石洪流中化身大山的守護神;“國士無雙”鐘南山高齡掛帥,帶領研究人員攻堅克難,在新冠疫情前站成護國的砥柱中流。(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生命如不止,責任永在肩。無限貼近實現的“中國夢”歷程,正是一個個、一段段美好的個人追求與崇高的時代責任的交織。
老師們、同學們,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里。
與時代同頻共振,我們分享的不僅是時代贈予的機會和榮光,還有必須接下的痛苦之杯,因為時代常常是踩著痛苦與歡樂、披著荊棘和霜雪迤邐前行。華為集團歷經發展與崛起,承受壓力與挑戰,開拓進取,突出重圍。鳳凰涅槃后的華為集團抒寫著屬于自己的故事,又創造了化育社會的苦難文化。時代之痛后的重生永遠抹不掉自我奮斗的痕跡,“欲戴王冠,先承其重”,個人的苦樂與時代的苦樂水乳交融。
每個人都不是時代的被動接受者,每個人的堅守自我都是時代的獨特風景。
與時代節奏同頻共振的人都會留下堅實的印跡。哪怕平凡如潘玉麟爺爺,也能在堅守自我中把小小的“一碗糖粥”做成載入史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哪怕渺小如李子柒,也能在不甘平庸中使樸素的中國文化享譽海內外;哪怕年少如你我,也可以在時代的洪流里,譜寫出人生精彩的一筆。你我立于時代的舞臺之上,我們又該選擇什么樣的方式與時代同頻共振?
梁啟超曾言,少年強則中國強。我想說,少年強則時代強。欣逢盛世,得遇良機,作為被時代選中的幸運兒,你我怎樣,時代便怎樣。所以,就讓我們化作一處“聲波”,與時代相遇,在同頻共振中撞擊出更強的“聲波”!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假新聞就是假借新聞報道形式傳播的錯誤虛假、聳人聽聞的信息。
“假新聞”成為英國柯林斯英語詞典2017年度熱詞。
從“XX頭條”到“XX熱搜”,從朋友圈到微博無不充斥著虛假信息。
從防核輻射搶鹽到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懷孕;從5G基站傳播新冠病毒到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變幻莫測……無不考驗著人們的判斷力。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的情形隨處可見,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會上假新聞的當?這可能與個人立場無關,(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純粹是因為人們懶得思考;也有人認為這是信息時代帶來的困惑,也有人認為這是世界價值多元帶來的結果……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經歷或者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命題方向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
學會學習:勤于反思、信息意識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題目提供了基于當下“假新聞”的相關材料作為寫作情境。材料第一句話界定了“假新聞”的定義:借助媒體形式傳播錯誤虛假、聳人聽聞的信息;第二句話點出“假新聞”這一詞匯在英國柯林斯詞典中成為2017年度熱詞,足見其熱度;第三句話指出現實情況,假新聞的無處不在,充斥在朋友圈、微博等熱門交流平臺;第四句話列舉現實的例子,指出我們生活中的假新聞層出不窮,甚至出現了很多可笑的假新聞;材料最后一段分析“那么多人會上假新聞的當”的原因,提出了三種不同的觀點。考生寫作時要緊扣材料內容,不可脫離材料,另起爐灶,否則會導致偏題或跑題。
2.典型任務的限制。“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經歷或者思考?”這一任務要求考生在閱讀以上材料的基礎之上,寫出和假新聞有關的經歷或深入思考,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認識。
3.價值取向的限制。題目對“上假新聞的當”的人持批判態度,他們上假新聞的當是缺少判斷力、“懶得思考”,命題人的價值取向意在引導考生面對鋪天蓋地真假難辨的新聞內容,應該保持敏銳的甄別意識和健康理性的傳播意識。
開放性
1.立意角度是開放的。針對命題人對“假新聞”陳述和評價的不同角度,考生可以多角度選擇立意。可以從“假新聞”的傳播角度來寫,指出媒體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可以從“假新聞”的受眾角度來寫,指出受眾在看到新聞的第一瞬間應該有理性的思考和甄別,不盲目跟風,(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不隨波逐流;可以深挖原因,即人們為何會上“假新聞”的當,可以從信息時代帶來的困惑角度或者世界價值多元帶來的結果等角度去分析,并提出解決的辦法;還可以思考“假新聞”為何傳播如此之快……可選擇的角度是多種多樣、多維度的,立意自由而廣闊。
2.素材的選取是開放的。本題提供了與“假新聞”相關的一系列材料,考生可以自由選擇組合材料,只要圍繞材料內容,抓住材料間的內在聯系,無論如何組合、如何側重都可以,但最好不要只選擇其中一部分進行寫作。在所給材料的基礎上,考生可以展開聯想和思考,補充更多的論據為論點服務。
3.文體是自由的。考生確定立意后,可以根據自己擅長的文體寫作記敘文或議論文,但不論選擇哪一種文體,都要寫出自己的經歷或者思考,只要文體特征鮮明即可。
解題
這是一道敘議結合的新材料作文,其邏輯結構類似于2019全國卷Ⅰ作文題目,但任務限制較為寬松,重點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維和批判思維以及問題解決能力。語料取材真實,體現了情境真實性的命題趨勢,既能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生活,關注和思考存在于我們身邊的假新聞現象,又能引領和導正考生的價值觀,也有對考生寫作能力的考查。本題審題難度不大,但考生需要挖掘材料的深度和廣度,做到立意精準、內容深刻。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傳播真實信息,發揚正義之聲。
2.三思而后信。
3.媒體應對“假新聞”負責。
4.“假新聞”只欺騙懶得思考的人。
5.“假新聞”考驗我們的判斷力。
6.向“假新聞”說不。
······
偏題立意 :
1.面對“假新聞”,我們應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面對“假新聞”,“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純屬無中生有)
2.假新聞是什么?(只關注定義,不符合任務要求)
3.假新聞無處不在。(單純陳述“假新聞”現象,缺少思考和判斷)
4.媒體人的責任。(泛化寫作,沒有針對性)
······
下水文
深思明辨,莫讓謠言遮慧眼
達州一中一考生
深思明辨,莫讓謠言遮慧眼
有人曰:謠言止于智者。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充滿謠言的世界里,那么我們該如何做才能不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而是成為一個智者?這就需要我們擁有深思明辨的能力。
深思明辨,不做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假新聞”這個近年出現的熱詞,我們對它并不陌生。在如今這個科技力量雄厚的時代里,手機一聯上網,各色各樣的新聞撲面而來,我們也分不清這消息是真還是假。看到一則新聞,可能因為沒有進行思考,隨手一轉發,循環王府,越來越多的人就會上假新聞的當。在2020年疫情期間,大家都可能做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吧?(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一則“雙黃連對新冠病毒有效”的信息一出,人們便半夜排著隊到藥店搶購,就連網上所謂的“雙黃連”月餅也沒能逃過此劫,大家根本就不管真假,看到這則消息便蜂擁去買。很多時候,明顯被營銷號惡意帶節奏的事情,也會因我們沒有一雙慧眼,便成了營銷號的跑馬場。
深思明辨,不信謠,不傳謠。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倘若我們缺乏深思明辨的能力,倘若我們缺乏一雙識別流言的慧眼,那我們就很有可能成為謠言的傳播者。傳播虛假新聞,造成人群恐慌是要負法律責任的。有時候不經意地隨手一轉,因不做思考的人多如牛毛,會使得辟謠的人有理也說不清。我們從別人口中聽說的人或事,常常只是一個參考,切莫完全信以為真。在新冠期間,國家政府曾多次勸誡人們不信謠,(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不傳謠,但仍有一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嘴,以致最后被拘留。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不應該相信謠言,而要相信真理,要知道正義終究不會被邪惡所勝,黎明的那道光終會越過黑暗。
深思明辨,不要成為所謂的“鍵盤俠”。
我們有時候從別人的口中認識了一個人,看見了關于他不好的言論。久而久之,自然不會去管他本身是怎樣的人。在網上所謂伸張正義的“鍵盤俠”們層出不窮,他們拿著鍵盤,認為自己便是世間的神,來人間伸張正義。我們不應該因為一些尚未得到證實的謠言就隨便否定一個人,可能你花十幾秒鐘打出的字,他們卻需要無數個日夜來剖析自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贊美的話可以脫口而出,詆毀的話卻要三思而后行。對網上的流言我們要有一雙慧眼,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謠言看真理,深思明辨,不要成為所謂的“鍵盤俠”。
謠言止于智者。信息雖然真真假假,但我們若擁有了一雙慧眼,擁有了深思明辨的能力,便可以不被謠言所迷惑。
不要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深思明辨,莫讓謠言遮慧眼。
點評
這是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亮點有二:
一是結構清晰,一目了然。文章開篇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擺出觀點“要想不讓謠言遮慧眼,就要擁有深思明辨的能力”,直截了當,清晰明了;正文層層遞進,圍繞“深思明辨”深入探究,緊扣當下時事熱點素材,貼近生活;結尾處再次點題,強化觀點。
二是語言流暢,文風清新自然,說理性強,且用“跑馬場”“鍵盤俠”等熱詞串聯文章,形象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