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夜坐
韓偓①
天似空江星似波,時時珠露滴圓荷。平生蹤跡慕真隱,此夕襟懷深自多。
格是②厭厭饒酒病,終須的的學(xué)漁歌。無名無位堪休去,猶擬朝衣?lián)Q釣蓑。
[注]①韓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詩人,唐時曾在朝中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觸怒權(quán)臣朱全忠而被貶。②格是:已是。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先仰視寫遠景,后俯視寫近景,通過運用星、露、荷等意象描繪出一幅靜謐優(yōu)美的夜景。
B.頸聯(lián)使用疊詞技法精巧,"厭厭""的的"兩處疊詞的運用強調(diào)了詩人的情感,增強了詩歌的韻律。
C.尾聯(lián)運用了借代的手法表明兩種不同的生活,詩人表示如今無官一身輕,可以不再為名位所擾。
D.詩中表達方式多樣:首聯(lián)景中含情;頷聯(lián)敘事與抒懷相結(jié)合;后兩聯(lián)融入身世之感,抒情較為直接。
2.詩人說“此夕襟懷深自多”,詩中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襟懷”?請簡要分析。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懸崖邊的樹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異的風
將一棵樹吹到了那邊——
平原的盡頭臨近深谷的懸崖上
它傾聽遠處森林的喧嘩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獨地站在那里顯得寂寞而又倔強
它的彎曲的身體留下了風的形狀它似乎即將傾跌進深谷里卻又像是要展翅飛翔……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第一節(jié)用"風""平原""山谷""懸崖"勾勒出一副奇特的圖景,展示了樹生存的環(huán)境。
B."傾聽"一句采用擬人手法,寫出懸崖邊的樹盡管處境困難,但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向往之情。
C."它的彎曲的身體,留下了風的形狀",通過描寫樹的形象,表達了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贊嘆。
D.這首詩的節(jié)奏緩而不慢,調(diào)子低而不沉,獨特的意境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讓人悟出生命的真諦。
2.本詩最后兩句能否換成“它似乎即將展翅飛翔,卻又像是跌進深谷里”?為什么?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棄疾
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①,于今喜睡,氣似奔雷。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后何妨死便埋②。渾如此,嘆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憑歌舞為媒。算合作平居鴆毒猜。況怨無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zāi)。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③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則須來。
(注)①焦釜:燒糊的鍋。②“汝說”句:《晉書·劉伶?zhèn)鳌份d,劉伶不滿現(xiàn)實,縱酒放蕩,經(jīng)常乘一輛車,帶一壺酒,令人帶著鋤頭跟隨,并說“死便掘地以埋”。③肆:這里指打碎的意思。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人以比喻、夸張的手法交代自己病酒反應(yīng)的嚴重,也暗示了詞人曾長期酗酒。
B.劉伶嗜酒典故的運用,意在表現(xiàn)詞人決心結(jié)束自己像劉伶一樣嗜酒如命的過去。
C.“況怨無大小”四句,以議論的方式表達詞人對曾過量飲酒的反思,富有哲理意味。
D.從題目和內(nèi)容看,這是一首戒酒詞,但在戒酒的背后,隱隱有詞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
2.有論者說本詞設(shè)計了一主一仆的角色表情達意,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這個特點,并說說這樣設(shè)計的好處。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浪淘沙·秋夜感懷
宋·劉辰翁[注]
無葉著秋聲,涼鬢堪驚。滿城明月半窗橫。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曉偏醒。
起舞故無成。此恨難平。正襟危坐二三更。除卻故人曹孟德,更與誰爭。
[注]劉辰翁:南宋末年著名愛國詞人,宋亡后,矢志不仕。
1.下列對本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無葉著秋聲"兩句寫深秋時節(jié),樹葉已落光,雖無秋聲,但鬢角的涼意讓人難耐。
B."惟有老人心似醉"一句寫出作者放下了俗世憂愁,借酒沉醉,希望不用醒來。
C."未曉偏醒"中的"偏"字強調(diào)天未亮不想醒卻醒了,寫出詞人內(nèi)心的不情愿與無可奈何。
D."此恨難平"中的"恨"字具有深意,對于詞人來講,國破家亡之痛令他難以釋懷。
2.蘇軾在《赤壁賦》中寫到了“曹孟德”,這首詞的下片亦寫到了“曹孟德”,兩處都借“曹孟德”表情達意,請分析兩處所抒情感有什么不同?
五、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
頻酌淮河水[注]
戴復(fù)古
有客游濠梁,頻酌淮河水。
東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風吹綠波,都郁中原氣。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淚。
[注]宋孝宗隆興元年,南宋遣使與金人議和,次年訂立合約,于是宋、金呈劃淮而治的局面。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由客飲淮水起筆,不斷地暢飲淮河水,著一"頻"字,形象地表現(xiàn)對此水的無限深情。
B."水多咸"一方面是寫實,海水是咸的,不少井水也帶咸味;更多是在暗諷南宋最高統(tǒng)治者偏安一隅,醉生夢死。
C.第五句進一步寫出淮河水的美,春風吹拂,綠波蕩漾;第六句情緒急轉(zhuǎn)直下,"郁郁"寫出詩人內(nèi)心的凄涼與感傷。
D.詩人楊萬里有"人到淮河意不佳"之句,本詩七、八句和此句一樣,都表達出詩人的憂國之思和憂憤之情。
2.全詩各句均不離“水”字,詠水抒懷但角度不同,請結(jié)合詩句做具體分析。
六、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過湖南羊處士別業(yè)
劉長卿
杜門成白首,湖上寄生涯。
秋草蕪三徑,寒塘獨一家。
鳥歸村落盡,水向縣城斜。
自有東籬菊,年年解作花。
1.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緊扣羊處士的"處士"身份,言其閉門自處一直到老,在湖上以打漁為生。
B.頷聯(lián)描寫羊處士別業(yè)的環(huán)境:叢生的秋草遮蔽了小徑,孤零零的房屋獨處寒塘。
C.頸聯(lián)用語傳神:"盡"寫出了歸鳥漸漸隱沒于村莊盡頭,"斜"刻畫秋水的形態(tài)。
D.中間兩聯(lián)寫景壯麗,畫面開闊,有近景有遠景,有靜態(tài)有動態(tài),有仰視有俯視。
2.詩歌尾聯(lián)是怎樣突出羊處士形象的?請簡要分析。
七、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問題。
(黃鐘?人月圓)為細君壽
魏初
冷云凍雪褒斜路,泥滑似登天。
年來又到,吳頭楚尾,風雨江船。
但教康健,心頭過得,莫論無錢。
從今只望,兒婚女嫁,雞犬山田。
【注】此曲作于魏初遠別妻兒,在外做官棄波之時。
1.下列對這首曲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此曲前兩句,抒寫奔波在外的艱辛感受,寒云密布、冷雪撲人、路途艱難。
B."但教"三句,作者希望妻子身體健康、心情愉悅,別舍不得花銷委屈自己。
C."從今"三句,展示了合家團圓的明天,全曲在這美好的憧憬之中自然結(jié)東。
D.這首小令是寫給妻子的,所以用語淺顯,表達直露,但情感殷殷,真摯深沉。
2.這首曲為妻子生辰而寫,但為什么開篇說的都是自己?請結(jié)合全曲簡要分析。
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偶工整,別開生面;"青""白"相見,色彩明麗;"橫""繞"二字寫山畫水,靜動結(jié)合,用詞準確而傳神,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送別圖景。
B.頷聯(lián)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句語義相承,而從對偶角度來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說不"對",這種不以形式束縛內(nèi)容的寫法流暢自然地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真摯感情和深切關(guān)心。
C.頸聯(lián)寫得十分工整,詩人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來表情達意。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感到難舍難分。這里既有景,又有情,直抒胸臆,扣人心弦。
D.尾聯(lián)兩句,情意更切。和友人于馬上揮手告別,詩人沒有直說內(nèi)心感受,只化用《詩經(jīng)·車攻》"蕭蕭馬鳴"一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義,可謂鬼斧神工。
2.簡要分析詩人是如何借助物象來表達“游子意”“故人情”的。
九、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問題。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鄭板橋(清)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詩題我們可以看出,這是鄭板橋贈給他的朋友包括的詩。
B.詩人在衙署書房里躺臥休息,聽到窗外風吹蕭竹之聲,讓他產(chǎn)生聯(lián)想。
C."疑是",用得非常妙,好像他聽到的是民間的百姓的呻吟之聲。
D.詩的第三句詩人寫他自己只是一個卑微的小官,流露出壯志難酬的情感。
2.“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有什么含意?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聲?
十、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送客歸江州
韓 翃
東歸復(fù)得采真①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離青雀舫,人家舊在白鷗洲②。
風吹山帶遙知雨,露濕荷裳已報秋。
聞道泉明③居止近,籃輿相訪為淹留。
[注]①采真:道教語,指順乎天性,放任自然。②白鷗洲:指白鷗翔集的沙洲。此處借指客之家鄉(xiāng)。③泉明:指晉陶淵明,此稱其為泉明,乃避唐高祖李淵之諱。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寫詩人送客人歸江州隱居,但并無送別時的傷感,更多的是一種美好的祝福。
B.“江水迎君”采用擬人手法,客人歸心似箭、歸程片刻不能遲的心態(tài)躍然紙上。
C.“青雀舫”“白鷗洲”寫出了詩人對客人旅舟華美,家鄉(xiāng)景色宜人的贊美與羨慕。
D.尾聯(lián)寫詩人聽說陶淵明居所離客人很近,定會借探訪陶淵明居所之機去拜訪客人。
(2)請從表現(xiàn)手法上簡要賞析頸聯(lián)的表達效果。
十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①
杜甫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②。
此時③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
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題為《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的詩給杜甫,表示對杜甫的思念。杜甫深受感動,便寫此詩作答。②何遜在揚州:何遜在揚州見梅花盛開,作有《詠早梅》一詩,何遜是杜甫所喜愛的南朝梁代的詩人。③此時:指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末、二年(761年)初,正是安史叛軍氣焰囂張、大唐帝國萬方多難之際,裴杜二人又都來蜀中萬里作客。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將裴迪與何遜相比以贊美裴迪的詠早梅詩,以此來表達對裴迪和他所贈之詩的推崇。
B."此時對雪遙相憶"是說裴迪送客時雪中遇梅,突出梅之潔白,襯托裴迪的高潔情操;頷聯(lián)承"動詩興"而來,遙想裴迪對自己的相憶,突出了詩人與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誼。
C.頸聯(lián)早梅開花在歲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歲月無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鄉(xiāng),渴望與親人團聚。大概裴詩有嘆惜不能折梅相贈之意,而詩人卻慶幸未蒙以梅相寄,以免勾起傷感。
D.尾聯(lián)描寫江邊梅花,漸趨吐蕊,朝朝暮暮,催得作者白發(fā)絲絲,繁霜染鬢。
2.詩歌尾聯(lián)中 “朝夕催人自白頭”,詩人“白頭”因何種復(fù)雜的情感而催?請結(jié)合全詩分析。
十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
水調(diào)歌頭·濠州觀魚臺作①
葉夢得
渺渺楚天闊,秋水去無窮。兩淮不辨牛馬,輕浪舞回風。獨倚高臺一笑,圉圉②游魚來往,還戲此波中。危檻對千里,落日照澄空。
子非我,安知我,意真同。鵬飛鯤化何有,滄海漫沖融。堪笑磻溪遺老③,白首直鉤溪畔,歲晚忽衰翁。功業(yè)竟安在,徒自兆非熊④。
[注]①本詞作于1138年,詞人時年62歲,任建康知府。濠州觀魚臺相傳為《莊子·秋水》中莊子與惠子觀魚論辯之處。②圉圉:困而未舒貌。③磻溪遺老:指姜太公,傳說姜太公在磻溪垂釣時遇文王。④兆非熊:指明主將得賢臣的預(yù)兆。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的開頭描寫了詞人身處高臺之上所見的秋水日暮之景,由遠及近,營造出廣闊渺遠的意境。
B."輕浪舞回風"即"回風舞輕浪",其中"舞"字用得極為巧妙,形象地寫出風掀江浪的情態(tài)。
C.上闋寫大江之中游魚戲水,不僅點題,同時也以魚寫人,表達詞人縱情山水的自在和快樂。
D.詞人化用了莊子的言和事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將典故與現(xiàn)實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筆法靈活。
2.詞中運用姜太公的典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一、答案:1.C; 2.①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平生蹤跡慕真隱”中可以看出詩人原本就羨慕那些真正的隱士,在不得志的境況下希望追尋隱逸的歸宿。②對自身病痛的感傷:“格是厭厭饒酒病”表明自己精神狀態(tài)不好,只借酒消愁,卻又體弱多病。③對官場失意的憤懣:從“無名無位堪休去”表明詩人本受皇帝器重,現(xiàn)受權(quán)臣排擠而被貶,無名無位。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無官一身輕,可以自由地追尋隱士的生活”說法錯誤,這是詩人對官場失意的不滿而說出的無奈和激憤之辭。
二、答案:1.C; 2.不行。①“跌進深谷”是指向苦難屈服,一蹶不振;“卻又像是要展翅飛翔”展示樹蓬勃向上的形象,寄托了詩人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②如果將這兩句的順序互換過來,那么懸崖邊的樹最終更可能跌落深谷里,向苦難屈服,進而樹的形象及詩歌的主旨與基調(diào)都會徹底改變,所以無法互換。
解析:“表達了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贊嘆”錯,這首詩以樹喻人,托物言志,并不是要贊美大自然。
三、答案:1.B; 2.特點:①詞人以“汝”稱酒杯,以“老子”自稱,將酒杯擬人化,與酒杯形成主仆關(guān)系。②通過主仆問答的方式,詞人以嗔怪的語氣指責酒杯的冷酷無情,讓酒杯趕快離開自己;酒杯先進行了一番辯解,最后表示聽從主人的調(diào)遣。好處:打破詞在寫法上的傳統(tǒng)特點,幽默風趣,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氣息。
解析:“意在表現(xiàn)詞人決心結(jié)東自己像劉伶樣嗜酒如命的過去”錯,詞中是以酒杯的語氣對詞人打算戒酒進行委婉辯解。
四、答案:1.B; 2.①蘇軾《赤壁賦》中描寫建立功業(yè)的曹孟德為周郎所困,最終也消失在歷史深處,作者借此表達了看淡功名利祿的豁達心態(tài)。②而本詞則借不能忘卻曹孟德,表達了詞人希望建功立業(yè)、有所成就的理想,抒發(fā)了詞人執(zhí)著于收復(fù)故土的宏大抱負。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句內(nèi)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觥T诶斫饷恳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nèi)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B項,“寫出作者放下了俗世憂愁,借酒沉醉,希望不用醒來”錯誤,前一句“滿城明月半窗橫”,意思是皓月當空,明月當窗的夜晚美景,這句“惟有老人心似醉”緊承“滿城明月半窗橫”,詞人沉醉在這種美景當中,不是借酒沉醉,主要是不愿面對社會現(xiàn)實。故選B。
五、答案:1.C; 2.①一、二句側(cè)重于動作描寫,描寫客到淮河頻頻不斷地暢飲淮河水,表現(xiàn)了詩人對故土無限的深情;②三、四句從味覺來寫,以東南水咸來對比襯托淮水味美,來表達對中原故土的深情熱愛;③五、六句從視覺來寫,描繪淮河春風綠波之美景,來表現(xiàn)詩人對中原地區(qū)的眷戀之情;④七、八句直抒胸臆,寫淮河水中含有抗金英雄的熱淚,勸解不要飲用,透露出沉重的故土分割之痛。
解析:“第六句情緒急轉(zhuǎn)直下,‘郁郁’寫出詩人內(nèi)心的凄涼與感傷”分析錯誤,“郁郁”此處意為“濃厚的香氣,旺盛的氣息”,應(yīng)是借淮河的美景來委婉傳達出對北方抗金軍民的崇敬之情。
六、答案:1.D; 2.①用典:化用陶潛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以陶淵明比擬羊處士,以陶淵明家園比擬羊處士別業(yè),含蓄貼切,富有韻味;②烘托(襯托):以籬笆、菊花等典型景物烘托羊處士寧靜淡泊、高雅脫俗的隱者形象。
解析:1.本題考查賞析古代詩歌的能力。D 項,“寫景壯麗,畫面開闊”說法錯誤。頷聯(lián)“秋草蕪三徑,寒塘獨一家”和頸聯(lián)“鳥歸村落盡,水向縣城斜” 描寫了羊處士別業(yè)的環(huán)境:秋草遮蔽著小徑,寒塘邊小屋孤零,歸鳥漸遠,秋水流動;這兩聯(lián)寫景不是“壯麗”而是“清麗”;畫面也談不上“開闊”,特別是頷聯(lián),如同兩個特寫鏡頭,將小徑荒蕪、秋草叢生和寒塘冷落、小屋寥落的場景寫得如在眼前。故選D。
2.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形象的能力。從用典的角度上看,詩歌化用陶潛詩文“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形容羊處士的居處“秋草蕪三徑”“自有東籬菊”,用陶淵明來比擬羊處士,以陶淵明的家園比擬羊處士別業(yè),豐富而含蓄地表達了對羊處士淡泊名利、酷似陶淵明的高潔情懷的贊賞,生動貼切,富有韻味。從烘托(襯托)的角度上看,詩歌尾聯(lián)“自有東籬菊,年年解作花”中,“籬笆”“菊花”的意象在古代詩歌中多指清新高雅的人格精神和隱逸的品格,本詩中,以籬笆、菊花等典型意象烘托羊處士寧靜淡泊、高雅脫俗的隱者形象。
七、答案:1.B; 2.①寫自己奔波之苦,還惦記妻子生辰,足見思家心切;同時也體現(xiàn)妻子生日,自己卻遠游在外不能在家陪伴的愧疚;②向妻子匯報自己的蹤跡和近況,使她懸著的記掛之心放下來;③與后半部分闔家團圓、田園之樂形成對比,體現(xiàn)對漂泊生活的厭惡和對未來平淡而安樂的美好生活的憧憬。
解析:“別舍不得花銷”錯,這三句的意思是教導(dǎo)妻子:只要身體健康,活得心安理得,這就夠了,不要埋怨錢少。
八、答案:1.C; 2.以飄忽不定的孤蓬、浮云,比游子之意,寫出了游子不忍離去的情懷;以纏綿的白水、依依落日來比故人之情,表達了故人戀戀不舍的情感;以班馬離群時蕭蕭馬鳴,表達游子和故人的深情厚誼。
解析:為“間接抒情----情景交融”。
九、答案:1.D; 2.“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的意思是說外面的這些竹子,無論哪一枝哪一葉,只要風吹草動,都牽扯著我們的視線,牽動我們的心。體現(xiàn)了詩人愛民、為民的心聲。
解析:“些小吾曹州縣吏”意思是我們這些地方上的州縣小吏盡管官職卑微也應(yīng)時刻想到我們作為百姓父母官的責任。
十、答案:(1)D
(2)①運用虛寫。這一聯(lián)是詩人想象客人到家后賞玩山野的隱逸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客人順乎天性,放任自然情懷的贊美之情。②用典。“荷裳”化用了屈原“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贊美了客人高潔的情懷。③比喻。將山間白云比作“山帶”,形象地描繪了山中云霧繚繞的景象。
解析:(1)D.尾聯(lián)的意思是聽說陶淵明居住的地方就在附近,你可以常常乘著竹轎,前往拜訪。表達了詩人對客人隱逸情懷的贊美與羨慕。
(2)“風吹山帶遙知雨”,清風吹拂著山間如帶的白云,采用比喻,描繪出山間云霧繚繞的景色;“露濕荷裳已報秋”,露珠沾濕了你荷葉做成的衣裳,提醒著你秋天已至,化用了屈原“制芰荷以為衣兮”的詩句,是用典。詩人想象客人回到家中后,貧玩山野的隱逸情景,風吹山帶,客身著荷裳,何其雅潔,荷裳為甘露沾濕,可見他對山野美景的喜愛,表達了詩人客人高潔情懷的贊美之情。
十一、答案:1.B; 2.①憶友之情。從詩歌的頷聯(lián)可以看出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②暮年之愁。從頸聯(lián)中的“傷歲暮”可以看出,歲月無情,詩人因年華易逝,老之易至而傷感。③思念故鄉(xiāng)之愁。從頸聯(lián)下句“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可知,詩人唯恐梅花會引發(fā)思鄉(xiāng)之愁,實際上是表達自己滿懷思鄉(xiāng)之愁。④憂國憂民、感時傷世之情。
解析:“突出梅之潔白”和“襯托裴迪的高潔情操”屬無中生有。“此時對雪遙相憶”,說在這樣的時候,單是看到飛雪就會想起故人,思念不已。這樣遙領(lǐng)故人對自己的相憶,表達了對故人的深深謝意和心心相印的情誼。“此時”,即肅宗上元元年末、二年初,正是安史叛軍氣焰囂張、大唐帝國萬方多難之際,裴杜二人又都來蜀中萬里作客,相憶之情,彌足珍重。
十二、答案:1.C; 2.①表達詞人英雄遲暮的落寞之情。姜太公晚年遇文王,得以一展抱負,而詞人晚年卻不被重用,只任地方官,自己的理想抱負無人能理解。②表達詞人盡管年老仍盼望有所作為。姜太公即使年老仍能成就功業(yè),詞人以姜太公自比,希望自己也能在晚年建立功業(yè)。③表達詞人對自己虛度光陰的自嘲。姜太公把人生的大部分時間用于垂釣上,詞人借此反思自己此前安于虛度光陰,未能建功立業(yè)。
解析:“表達詞人縱情山水的自在和快樂”賞析不正確,詞中沒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