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諸葛亮隕落五丈原,之后,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就進入到了后諸葛亮時代。
而距蜀漢被魏國滅亡(263年)還有整整29年的時間,那么,在這29年的時間里,蜀漢又做了些什么呢?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為了“興復漢室”大業,而是不斷的出兵伐魏。當諸葛亮死后,按照他臨終的推薦,先是蔣琬主政了12年,接著又是費祎干了7年,最后的10年又是姜維主政。
在蔣琬和費祎主政的年代里,并沒有出兵伐魏,雖然姜維屢屢提出要大舉伐魏,但都被費祎節制住了,實在頂不住的時候,也只給姜維撥了一萬兵馬,讓他試探一下而已。
對此,費祎給出的解釋是:“我們都遠遠不如諸葛丞相,他都不能平定中原,何況我們呢?不如保國治民,謹守社稷。”
蜀延熙六年(243年),魏國大將軍曹爽、夏侯玄等率軍向漢中進軍。當時蔣琬病重,姜維率軍先趕去漢中援救,并在費祎到來后,聯手把曹爽、夏侯玄擊敗。
蜀延熙十年(247年),雍州、涼州等地區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他們,并將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擊敗。
蜀延熙十六年(253年),費祎遇刺身亡后,姜維接手,這才成為諸葛亮北伐事業的繼承者。當年三月,東吳舉兵伐魏,姜維也趁機率領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包圍南安。可惜因久攻不下,軍糧難以為繼,姜維才不得已撤兵。
蜀延熙十七年(254年),魏國發生內亂,姜維趁機率軍攻魏,十月,姜維攻破襄武,殺死魏將徐質。姜維并乘勝追擊,先后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拔其縣民還蜀。
蜀延熙十八年(255年),魏國大將軍司馬師病亡。姜維又率數萬人攻魏,先是在故關大敗魏將王經,后來又被魏將鄧艾、陳泰合力擊退。
蜀延熙十九年(256年),姜維被升為大將軍,他再次兵出祁山,姜維渡過渭水后,在段谷和魏將鄧艾遭遇,由于蜀將胡濟沒有及時趕來,導致姜維被鄧艾擊敗。蜀軍死傷慘重,姜維失敗而回后,上表自貶為后將軍,行大將軍事。
蜀延熙二十年(257年),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起兵反抗司馬氏,姜維趁魏關中空虛率兵出秦川,又率領萬人出駱谷。魏大將軍司馬望與鄧艾只是堅守不應戰。直到次年二月,姜維得知諸葛誕兵敗,才領軍撤退。
蜀景耀五年(262年),姜維再度起兵伐魏,結果又被鄧艾設伏,以逸待勞狙擊蜀軍,姜維大敗,這次失敗后,蜀軍實力大減,從以前的主動出擊轉為被動防御。
蜀景耀六年(263年),魏國派出鐘會、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大舉伐蜀。姜維率眾將鐘會十余萬大軍阻擋在劍閣,但沒料到的是,鄧艾卻偷渡陰平向成都直奔而去。
十一月,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率領成都的全部蜀軍戰死綿陽后,無險可守的劉禪只能投降,立國42年的蜀國就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