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鋪天“鈣”地的時代,媒體、專家、廣告對補鈣話題眾說紛紜,媽媽們到底應該相信誰?什么樣的人需要補鈣?每天補多少鈣,通過怎樣的方法來補?補鈣問題層出不窮,答案自然也不可一“鈣”而論。母嬰補鈣,是時候撥開重重迷霧,還真相于大白了。
專家說:母嬰人群為鈣缺乏高危人群
妊娠期:孕期女性攝取的鈣除了滿足自身需求,還需供給胎兒日常所需。寶寶體內80%的鈣是在孕晚期從母體獲得的。如果孕期鈣攝入不足,可能造成孕婦血鈣降低,使骨骼中的鈣溶解釋放入血液。如果缺鈣的情況持續,孕婦會出現小腿抽筋、牙齒松動、腰酸背痛等癥狀,甚至引發軟骨病和妊高癥。
哺乳期:每100毫升母乳可提供30-34毫克的鈣,產后第一年,媽媽每天通過乳汁向嬰兒提供約300毫克的鈣。因此乳母需要在膳食中補充大量的鈣質以維持其額外支出。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缺鈣的乳母,乳汁中含鈣量低,被稱為“低鈣乳汁”。
嬰兒期:寶寶從受精卵長到出生時的50厘米左右的身長,需要消耗母體大量的鈣。嬰幼兒時期,孩子生長發育非常迅速,1歲時的體重=3*出生時體重, 1歲時的身高=1.5*出生時身高。身高和體重的增加,伴隨骨骼生長和骨量沉積,鈣的需求量非常大。營養調查顯示,我國嬰幼兒及兒童膳食鈣的實際攝入量僅達到標準供給量的40%-50%。
膳食鈣,即人體通過日常飲食攝取的鈣量。通過下表算算你今天你吃了多少鈣吧,達到推薦標準了嗎?
媽媽們最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認為既然是要補鈣,就應該多吃含鈣量最高的食物。實際上,人體從食物中能攝入多少鈣,不僅要看食物的含鈣量,也要看鈣的吸收率。例如海帶中的鈣含量要比牛奶高,但是卻沒有牛奶中的鈣好吸收。而眾所周知含鈣量非常豐富的蝦皮,即使你吃滿一臉盆,你所吸收的鈣含量也才等于喝了一杯牛奶。
專家提示:在膳食鈣攝入不足或存在其他缺鈣高危因素時,需要進行科學的鈣劑補充。補鈣劑量以補足食物攝入不足部分為宜。市場售賣的補鈣產品,其質量良莠不齊。母嬰人群在挑選鈣劑時,應特別注重產品安全及品質。
母嬰人群如果在飲食中不能攝入充足的鈣,或者自身存在缺鈣高危因素,就需要通過鈣制劑來額外補充鈣。利用這種方法補充鈣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補充的量達到標準即可,絕非多多益善。在挑選鈣制劑時,需要注意安全性、高效性和針對性三個要素,這樣才能慧眼識“好鈣”。
挑選鈣劑時,應注意鈣源的選擇,礦石加工提純的精制碳酸鈣安全性較高,而從動物或海洋生物中提取的鈣,則有可能因為周圍環境污染而積蓄了鉛、汞等有毒物質。鈣劑的認證標準也很重要,在選國產鈣劑時要選國藥準字,而進口鈣則要選通過食品藥品管理局檢測的。對于嬰幼兒來說,選擇輔料添加少的鈣劑有利于寶寶發育,因此建議給嬰幼兒挑選不含香精、色素、防腐劑等添加劑成分的鈣。查看原文>>
補鈣產品的效果好不好,與產品的鈣含量和是否添加維生素D有很大關系。選購時,請注意鈣劑產品外包裝上的元素鈣含量“相當于鈣元素xx毫克”。鈣需求量大的孕嬰人群應選擇含鈣量高的產品,從而減少經濟成本,還能減少服用次數,便于喂養。此外,添加維生素D的鈣劑可促進鈣吸收,在它的參與下,人體對鈣的吸收率能達到平時的兩倍。所以,是否含有維生素D也是媽媽在挑選鈣劑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查看原文>>
孕媽補鈣:孕婦容易便秘,因此在選擇補鈣產品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是否添加山梨醇這個小細節,因為山梨醇有促進排便,改善便秘的作用。
0-3歲寶寶補鈣:母乳或牛乳是0-3歲寶寶的主要食物,所以對于這個時期的嬰幼兒來說,淡奶味的鈣是最適合的。而嬰幼兒消化能力弱,并且大多需要成人喂食,應該選擇用很少的水能沖調均勻,寶寶服用方便易沖服的鈣劑。
3歲以上兒童補鈣:寶寶牙齒已經基本長齊,對口味的要求也提高了。這時應注意選擇無糖配方的鈣劑,因為這類鈣劑既可以防止寶寶患上蛀牙,也不會增加熱量。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