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傳統佳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在佳節氛圍里,古代文人自然是詩興大發,留下眾多好詩詞。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詩詞愛好者,記得關注我哦!今天我和大家分享4首中秋時候的絕妙好詞,文采好意境佳,令人一見傾心。
第1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這首詞的作者是宋代詞人辛棄疾。這首詞是友人而寫,但是也吐露了辛棄疾的心聲。寫景與抒情相結合,詠月也是抒懷,堪稱千古絕唱。
“飛鏡又重磨”,把月亮比喻成鏡子,這是老套路,關鍵在于“重磨”兩個字,巧妙蘊含了“流年暗中偷換”之意。
皎潔月光灑下來,讓人的黑頭發變得白白一片,這就是“被白發、欺人奈何”的意思。然而,辛棄疾顯然是話里有話,白發在古代乃是衰老的象征,意思是年華空過,事業無成,隱含“壯志未酬鬢先斑”之痛苦。
但辛棄疾畢竟是辛棄疾,他不是悲悲戚戚,不是愁在心中,而是大膽發問,用一個“欺”字,凸顯辛棄疾的膽量和豪氣,更說明他心潮澎湃的心理活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乘風凌空,俯瞰山河,口氣大,境界大,幻想奇,境界奇,真是非辛棄疾不能道也。
結尾三句,別有所寓,屬于含蓄而又直白的布告:“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樹,那么月光將滿照大地,人家將更加美麗!”
顯然,這所謂的“桂婆娑”,乃是世上的黑暗勢力。辛棄疾希望人間多一些光亮,人們少一些痛苦,這樣,有才愛國之人便能夠得展所長,忠心報國,便能夠鵬飛萬里,飽覽河山。
整首詞充滿奇思妙想,文采飛揚,意境悠遠,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幻想和英雄主義的豪言,真是令人一見傾心,忍不住背下來。
第2首,《南鄉子》:細雨弄中秋,雨歇煙霄玉鏡流。喚起佳人橫玉笛,凝眸,收拾風光上小樓。爛醉拚扶頭,明日陰晴且漫愁。二十四橋何處是,悠悠,忍對嫦娥說舊游。
這首詞的作者是南宋詞人韓元吉。中秋乃是佳節,卻未必都有良辰。那一年中秋節,下起了小雨,一句“細雨弄中秋”,叫人頗為替韓元吉擔心:“莫非他無法賞月了嗎?”
沒想到,韓元吉筆鋒一轉,告訴人們:“你們多心了,雨停了之后,月亮就像明鏡一般,高掛空中,真是好景色啊。”韓元吉不但要賞月,他還要讓美女來吹笛助興。
佳人為伴,美酒相陪,登上高樓,自然是“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雖然喝得爛醉如泥,但是韓元吉毫不在乎。他說:“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它明天是陰天還是晴天,且痛快度過今宵吧。”
結尾幾句,用的是杜牧的名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幾句乃是喝醉了酒的韓元吉,開始東想西想,想到以前的“舊游”與“舊愛”,情緒難抑,卻又無法說出,故而安排一個“忍”字,令人回味無窮。
第3首,《臨江仙》:最好中秋秋夜月,常時易雨多陰。難逢此夜更無云。玉輪飛碧落,銀幕換層城。桂子香濃凝瑞露,中興氣象分明。酒樓燈市管弦聲。今宵誰肯睡,醉看曉參橫。
這首詞的作者是南宋詞人朱敦儒。這首詞意境優美,文字則相當通俗,一見就能明白。朱敦儒采用倒裝句式,說平時容易多云多雨,只有中秋這一天能夠看到完美的月亮。
朱敦儒眼中的月亮,是“玉輪飛碧落”, 玉輪為明月,碧落為天空,飛這一個字很普通,卻用得很精準,那種動態美瞬間征服人心。
“桂子香濃凝瑞露”,這是桂花飄香,“中興氣象分明”,這是朱敦儒通過景色而獲得的心理感受,順勢引出了下一句酒樓歡歌笑語的熱鬧氛圍。可見南宋雖然偏安一隅,但是商業還是很發達的。
結尾兩句,類似于現在年輕人的通宵達旦過佳節,不肯讓時光白白浪費。像朱敦儒的年紀,顯然不是青年人,卻有青年人的動力和熱情,喝酒賞月直到天明,可見中秋節之魅力了。
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