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深受百姓的喜愛。其實詩詞在古代,不只是彰顯才華的工具,還有許多實際用處。
我是真游泳的貓,記得關(guān)注我,一起來欣賞兩個因詩詞而流傳的愛情故事,千秋傳佳話,才華動人心,讓人拍案叫絕。
第1個故事。《本事詩》記載,唐代大詩人劉禹錫被貶官到外地多年,終于回到了長安,擔(dān)任主客郎中。
劉禹錫的詩太有名了,像“就是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等詩句都膾炙人口。
當(dāng)時詩人李紳也在長安任職,李紳仰慕劉禹錫的名氣,就邀請劉禹錫來府上喝酒。李紳好酒好菜好音樂招待劉禹錫,這場酒宴相當(dāng)隆重。而且李紳還讓歌女出來勸酒,劉禹錫一瞧這歌女,簡直太漂亮了。雖然劉禹錫也是見過世面的人,但不免有些失態(tài),多次把目光放在歌女身上。
劉禹錫酒酣耳熱,還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fēng)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成語“司空見慣”就出自這首詩。司空指的是李紳,而蘇州刺史,則是指劉禹錫自己。
這首詩的一首也很明白,是說歌女很漂亮,唱的《杜韋娘》曲子像春風(fēng)一樣溫柔,讓人心動。李紳見慣了歌女,自然心底無波,但是像劉禹錫這樣被貶官到外地的人,看到這般漂亮的歌女,卻是忍不住有些“自憐”。因為以前可沒有機會見到這樣的佳人啊!
李紳本身也是詩人,情商也很高。他一聽劉禹錫的詩,很自然明白劉禹錫的意思,于是他也相當(dāng)大方,把這個歌女送給劉禹錫。
劉禹錫憑借一首詩,抱得美人歸,成為千秋佳話,使得這個故事千百年流傳。假如劉禹錫沒有寫這首詩,就算他很喜歡這個歌女,李紳也未必肯相讓。可見有時候,先有才華,才有愛情啊。
第2個故事。《麗情集》記載,唐代進士鄭還古曾經(jīng)居住在東都洛陽,和將軍柳尚是鄰居。柳尚很賞識鄭還古的才華,兩人交情不錯。
鄭還古要調(diào)任長安,臨走之前,柳尚為鄭還古設(shè)宴餞行。酒席之上,柳尚讓府里的幾位漂亮歌女出來唱歌跳舞,殷勤招待鄭還古。
其中有一位歌女叫做沈真真,長相美麗,聲音好聽。鄭還古一見鐘情,不由得心生蕩漾,目光癡癡,一直望著沈真真。沈真真顧盼含情,對鄭還古也頗有情意。
柳尚看出兩人的心思,就對鄭還古說:“這個歌女本是良家女子,精通詩文。先生如果喜歡她,就請賦詩一首,算作定情之物。等你拜官上任,我立刻把她送給您。”
鄭還古一聽,開心無比,靈感瞬間來了,真是出口成章:“冶艷出神仙,歌聲勝管弦。詞輕白纻曲,歌遏碧云天。未擬生裴秀,如何乞鄭玄。不堪金谷水,橫過墜樓前。”
這首詩前幾集稱贊歌女沈真真的漂亮,稱贊沈真真唱歌的動聽。后幾句用裴秀和鄭玄的典故,“未擬生裴秀”說自己出身卑微,卻無法像裴秀一樣出色,典故《晉書·裴秀傳》。
“如何乞鄭玄”說沈真真就像是鄭玄家里的婢女那樣有才,自己都不好意思開口乞求柳尚。(典故見《世說新語》)。結(jié)尾兩句,則是用石崇和綠珠的典故,用綠珠來稱贊沈真真。
鄭還古吟詩完畢,柳尚連聲稱贊,認(rèn)為這是一首才華橫溢的好詩,忙讓沈真真上前拜見鄭還古,說定了這門婚事。
鄭還古到了長安,很快就被任命為伊闕令。鄭還古剛一見到詔書,心急火燎,趕緊派人前去告訴柳尚,希望柳尚別忘了約定。
柳尚說到做到,馬上為沈真真準(zhǔn)備嫁妝,派人送她前往長安。沒想到,沈真真還在路上,就聽到了鄭還古暴病身亡的噩耗,沈真真望著長安的方向,祭奠痛哭了一番,便返回了洛陽。
柳尚聽說這變故之后,感嘆不已,便為沈真真安排了一處房舍。沈真真雖然未同鄭還古完婚,但她覺得既然已許配給他,就是他的人了,于是終身沒有再嫁。
由此看來,鄭懷古那首詩中“不堪金谷水,橫過墜樓前”,倒像是提早知道沈真真的命運一樣。
沈真真就像綠珠一樣,最終以悲劇而結(jié)尾。所不同的是,沈真真雖然愛情上無法圓滿,卻得以善終。
而這個故事,也因為鄭懷古那首動人詩篇而一直流傳,成為文人的一段佳話,雖然悲劇結(jié)局,卻也是一場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