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韓劇的同學都知道,故事里的情節要么是王子愛上灰姑娘,要么是窮小子被千金小姐一見鐘情,突破重重阻隔終于有情人終成眷屬,轟轟烈烈,暢快淋漓。其實什么梁山伯與祝英臺、小二黑結婚,同一套路,結局各異而已。縱觀古今中外的愛情故事,都是來得排山倒海,愛得纏綿悱惻,可偏偏不講王子與公主結婚以后是如何過日子的。熱戀的時候一切都想當然,等到千帆過盡,回歸平靜,才發現兩人好似掉進冰窖,咫尺之間默然無語。
選專業可謂是人生中的一大抉擇,也許對許多尚未涉足世故的寒窗學子來說,其重要程度不亞于挑選自己的紅顏知己、白馬王子。要想自己與專業之間來個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并且一直保持甜蜜度不減,還真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
我的專業在哪里?經歷熱戀期的沖動,冷藏期的寂寞,才能把握專業的命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熱戀期 完美情人“保溫”秘訣
誰也不能保證情投意合之后是否能花好月圓,百年好合。戴安娜和查爾斯的世紀婚禮最后也只是以悲劇告終。所以,要想讓完美情人永遠完美,還得花一番心思去研究熱戀“保溫”的方法。選專業就好比選伴侶,“保溫”的重要性不言自喻。時下那些熱門專業,比如國際貿易、工商管理、法學等,備受追捧,追求者甚多。要是沒有能讓熱情持續保持的魅力,這些專業也許四年之后將成為追悔或者遺憾。“保溫”秘訣其實并不玄奧,待《求學》為大家一一道來。
完美情人手冊第一節:系出名門,卓而不凡
大學生好比待字閨中的黃花閨女,要想找個如意郎君談何容易?特別是在求職浪潮日益洶涌的今天,面試官越來越挑剔,用人單位的門檻似乎也越來越高。不過俗話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對于那些重點名牌大學的學生來說,想找個工作似乎并不是一件難事。
所謂“名牌”,是指那些有一定社會聲譽、歷史悠久和眾多大師讓其聲譽卓著的名校。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這些學校的商科經濟類、法律類、外語類的學生自然格外受到大企業的青睞。為了在招聘同時擴大自己的社會影響,企業往往選擇這些學校來進行重點宣傳,名牌高校的學生近水樓臺先得月,占了天時地利。而且同等條件下,名牌高校的學生更容易進入名企招聘的海選,闖過簡歷關,拿到面試的資格。和理工科重技術、講究實用性相比,經管、法學、外語等文科專業的人才評判標準上,人際溝通和直觀印象占很大比例,名牌效應不可小覷,戴上了名牌大學的光環,在印象上常有不少附加分。
重點的概念相對寬泛,可能這所學校在某一方面特別突出而被國家重視則可稱之為重點。文科類院校的重點相對理工科實在很少,重要集中在財經、外語、政法類,赫赫有名的文科巨擘中國人民大學則是集大成者。此外,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高校同樣領袖群倫。有了專業的依托,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往往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如魚得水,不僅師兄師姐在經管、法律、外貿、新聞等行業早已站穩了腳跟,人脈甚廣,而且因為學校威名遠播,在競爭熱門行業的時候也會有很高的公信力支撐。某知名企業的面試官坦言,和某些名校畢業生相比,這些重點專業類高校的學生實踐能力更強,更容易迅速上崗。
趙飛燕能做掌中舞,漢成帝喜之而封后;楊玉環善演《霓裳羽衣曲》,技壓梨園,得唐明皇專寵。昭君的琵琶,婕妤的團扇,歷代青史留名的奇女子要么是善通音律,要么是詩才斐然。隋代杜公《詠同心芙蓉》詩云: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可見除了天生麗質以外,能歌善舞也是魅力之源。有時候,技藝超群還是讓熱戀維系的重要紐帶。
如何能在眾多的候選者中脫穎而出?除了專業對口或許用人單位考慮更多的就是實習經驗了。文科類的所謂熱門專業,在本科階段很少能夠做到很專,尤其是商科、法律等,大都只是打了一個學科基礎。即使分得很細致的專業比如國際貿易、會計、市場營銷等,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在用人單位眼中大學本科生還只是白紙一張。因此,如果能夠證明自己在某一專業領域有優于常人的能力和實力,則是一把求職利器。
最典型的要數法學專業。法學開設的學校很多,而根據統計,法學卻是就業率最低的幾個文科專業之一,這不禁讓時下熱衷追捧法學的眾多同學和家長大跌眼鏡。其實,學了法學專業不一定就可以順利地踏入法律行業。如果想從事律師或者法律相關工作,擁有法學專業的本科文憑還不夠,還必須闖過國家司法考試這一攔路虎,但司法考試的通過率只有百分之十幾,在某些地區甚至更低,因此許多法學專業學生不得不改行,另行其道。許多學生未雨綢繆,本科階段就拿下一兩個證書,例如會計資格證、稅務師證、營銷師證……自然在畢業時增光不少,順利從熱門專業轉移到了熱門行業。也許你家樓上某個房間正有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正在為某個資格考試又拿出高考的熱情努力升溫呢。
中小企業在挑選人才時更重視專業素質。中小企業希望自己的員工能盡快上手,因此格外重視畢業生的實習經歷,有時候會在錄取面試前問得非常詳細,希望掌握每一個細節。《孔雀東南飛》里劉蘭芝嘆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古詩十九首里也唱道:“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古代挑選賢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看紡織方面的技巧。拿到現代作比較,既然選擇了熱門專業就很有必要讓熱度通過別人的認可一直保持,而認可來源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實踐能力。
完美情人手冊第三節:審時度勢,地緣天驕
文科中的熱門專業比如金融、工商管理、法學、外語等都屬于學科中的“上層建筑”,換句話說就是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做保證才能找到與之相匹配的行業資源。這些專業提供的人才一般都在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大型企業管理部門施展才華,從事非生產性的服務工作,因此如果不是工商業發達地區,很難有大的人才吸收能力。每年這類人才流入的地區除了北京
熱門地區甚至有時候會帶動熱門專業的發展。比如成立不久的南京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大學,由于其專業的熱門,報考分數連年提高。天津商學院,上海外貿學院等二本院校在許多省份的錄取分數超過一本線十幾甚至幾十分,都是具體表現。許多考生看中這些地區的經濟繁榮活躍程度,也看中了這些學校的專業優勢,有一定的前瞻性。不過和那些老牌財經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相比,這些學校在管理、教學以及校園氛圍上還稍遜一籌,選擇這類院校的同學一定要能靜下心來認真發展自己的專業長處才會有所得。
冷藏期 to be, or not to be ? 且放白鹿青崖間
許多同學報志愿的時候都會很不情愿地把哲學、歷史這類偏冷門的專業放在最后一欄,為的是能“保底”。有的人則是很不情愿地被調劑到了這些專業。只有很少的同學是因為興趣才鄭重地在志愿欄上寫下哲學、歷史學、教育學等基礎性學科專業。在歐美國家,學習歷史、哲學等文化類專業的學生一般都是出于對這些學科的熱衷。對更多中國學生來說,大學更是一種未來職業規劃的前奏,學術的清苦遠比學術的榮譽更讓人值得掂量一番。因此在許多學生眼中,選擇冷門專業就等于把自己放進了冰柜,與五光十色的世界無緣了。貌似冷若冰霜的基礎性學科,其實也有火熱的激情需要有心人來點燃。
冰霜美人魅力寶典信條一:名師引路如坐春風
和經管類等專業的學生比,基礎性學科的同學仿佛更重視學校里的時間。一方面,基礎性學科配備的老師一般都是學術功底深厚,人文造詣頗深的學者,甚至在許多學校里有多位享譽學界的大師坐鎮授課。在那些不大知名的學校里,基礎類學科由于開設時間長,積累下很深厚的人文底蘊,也有眾多的優秀老師。可能一所地方的師范類學校也許在經管法商類專業上叫不響名號,但是在文學歷史哲學教育等學科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
據說江南大學的姚淦銘老師開講座的時候,許多市委領導自己步行來到同學中間聆聽國學弘音。江南大學的文學院只有兩個本科專業,人數在全校都屬于稀有動物,不大受人矚目,但卻著實讓人羨慕。姚老師已經應邀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王國維學術之境界》及《老子與百姓生活》19場,在上海電視臺《文化中國》講《孔子》系列30集,不知道有多少其他專業的學生向往文學院。除了廈門大學講三國的易中天教授,北京師范大學講《論語》的于丹教授,河南大學品漢代風云人物的王立群教授、哈爾濱師范大學說慈禧的隋麗娟教授也同樣有眾多的“粉絲”。在他們口中,歷史如星河般燦爛,中華文化如溪流般浸潤人心。大學的靈魂在于眾多名師,那些基礎學科雖然看似冷峻晦澀讓人退避三舍,但卻由許多名師如星辰一般指引前路,也未嘗不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冰霜美人魅力寶典信條之二:快樂生活 享受人生
大學難道就一定是要把自己首先放到四年后的就業定位上?那大學和職業技術學校有何區別?許多憤青這樣拷問自己,拷問大學。不過,這樣的問題一定不是人文基礎類學生所提出的。因為在他們看來,用更多的時間去體驗智慧的樂趣才更有價值。
前一陣“紅學”浪潮風起云涌,許多原本對紅樓夢只是一知半解或者浮光掠影接觸過一些的人也重拾經典,從電視、廣播和各種報刊書籍中尋找鉆研的樂趣。冷門專業的學生這個時候可就是樂在其中了,當電視上各位紅學研究者分析曹雪芹的生平以及書中原型的時候,某位中文系老師竟然拋出驚人理論:曹雪芹并不是該書的原作者,曹雪芹乃是“抄寫勤”的諧音,歷史上其人僅僅是《紅樓夢》的整理者,并舉出一系列的研究證據來說明。哲學系的老師則用各個流派的哲學理論來分析紅樓群芳,妙玉的柏拉圖式愛情世界,探春的實用主義傾向,讓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教育學的同學則會接觸許多心理實驗,到山區支援教育,到學校去實地訪談,也有許多趣聞。中文系的課來旁聽的人最多,其中不乏計算機、物理、化學等純理科的同學,中國文學史、魯迅精讀、傳記文學、宋詞賞析等等,引人入勝。
別以為這些冷門專業的同學缺乏經濟頭腦和實踐能力,只能當當家教賺點外快,許多人都在報刊雜志當起兼職編輯或者給網站媒體做文字策劃挑起了大梁。而在文化生活方面,這些專業的學生照樣過得有聲有色。一位已經畢業并在某大型報業集團當記者的師兄這樣說:“大學四年,要么學的開心,要么玩的開心,畢竟大學只有一次,而在今后的日子里,學習和玩耍的機會都不大多了。”
冰霜美人美麗寶典信條三:韜光養晦一鳴驚人
冷門學科之所以冷,一個重要原因是四年后的就業情況冷,一方面剛開始工作的待遇沒有經濟、管理、外貿等行業高,另一方面崗位供應量也沒有這些專業多。不過,冷門學科的學生數量也相對很少,與連年擴招的熱門專業學生數相比,歷史、哲學等專業真是小巫見大巫。學生少,師資配備就相對充裕,這樣不僅保證了學生四年里的學習質量,而且也為更深入地傳承學術精神打下基礎。
冷門專業學生繼續深造的比例大大超過其他專業,在某些學校,考研和保送研究生的比例甚至達到一半以上,其他人在進入中小學校或者文化機構以后在一兩年里也紛紛讀研回爐深造。
中國是一個特別重視教育的國家,某些職業比如教師、公務員,特別重視從業者的學歷,有些地區為了吸引高學歷人才,專門對碩士和博士開出非常優惠的條件希望招徠其為地方服務。雖然冷門專業攻讀時間長,需要長久的蟄伏,看似是一種雪藏,但是積年之后的一飛沖天也著實讓人激動不已。有的人把冷門專業繼續深造看成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想法,人文精神博大精深,僅僅靠本科階段一些泛泛的基礎性了解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為人傳道授業解惑,沒個十年八年的心得體會顯然沒有說服力。平時我們看到冷門專業的學生總是一副“且放白鹿青崖間,需行即既訪名山”的超然態度,其實他們是身懷利器的才子,書到用時方顯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