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出生,就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四個老人和父母的愛所包圍。六個長輩的愛,絕對是無私的,絕對是天底下最純潔的,但對孩子成長的殺傷力也可能是最為巨大的,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四二一綜合癥”所產生的惡果,盡管這是長輩所最不愿看到的。受到愛的摧殘的孩子的基本特征如下:
自我。極端的自我中心,自己就是太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都是行星,都必須回繞自己轉。不懂體諒,不知尊重,更不會分憂。一切要按自己的意志辦,“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種自我,是家庭成員這些眾星拱孩子這一月的結果。
任性。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習慣于發號施令,有了太多的無所不能的經驗體會,為所欲為、一意孤行似乎成了與生俱來的本性。缺乏最基本的自我克制,任性、霸道、張狂,只要自己想做想玩想吃誰都無法阻攔。
易怒。生活中沒有做不到的事,沒有實現不了的愿望,從而也就根本意識不到生活中還有“不可能”,還有“做不到”,一呼百應的經驗又讓自己對“忍讓、商量、妥協”全然不知。因而,稍有不順便會哭鬧不止,稍有不滿便會火冒三丈。
自私。自我必然導致自私,此種自私不全是不愿拿自己的玩具、食物與同伴分享,而是從骨子里頭只會想到自己,不知道大人也會有需要,也會有疲勞,也會有不高興。對自己的服務,不僅心安理得而且會認為天經地義;對他人的服務,不要說不會,壓根兒就想不到。
無理。寵大的孩子一個共性就是對“無理取鬧的功能”有著最深切的體會,有需求就鬧也就成了這些孩子的共同行為。一鬧就靈,要靈就鬧,還會顧及禮儀、規則及他人的感受?這樣的孩子不論在什么場所,永遠都是無理取鬧、肆意妄為、不聽勸說,缺的是規矩和理性。
好斗。游戲中是永遠的贏家,資源配置中是永遠的贏家,在幼小的心靈深處根本就沒有也不可能懂“輸”這個詞,再加上“唯我獨尊”的生活經歷,自然受不得一丁點的侵害和委屈。還有父母的保護縱容遷就。這樣的孩子的行為怎能不具有攻擊性?
脆弱。這樣的孩子看似很強大,但一旦離開了大人的保護又會變得脆弱無比。他們從未吃過苦受過累,從未遇到過困難和挫折,因而受不得批評,承受不了打擊,不敢獨自一人睡覺,不會獨自一人處理問題。長大后自閉孤僻,都與小時候過于順風順水不無關系。
無能。大人的無所不能、無所不包,剝奪了孩子能力鍛煉的機會。獨處的能力弱了,與人相處的能力弱了,處理事情的能力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弱了。會走路了飯還要大人喂,遇到稍微突發的事就知道哭,這都是例證。
依賴。孩子從小就未曾獨立生活、獨立處事,因而養成了凡事靠父母、遇事找父母的依賴心。這種依賴心,可怕的不僅僅是日常生活找父母靠父母,而是人之為人所不可或缺的自立自強自尊的意識被趕盡殺絕。
厭食。此種厭食不是真不想吃,而是因為太有吃逼著孩子吃,結果讓孩子變得不想吃或是有選擇性地吃。大人追著孩子喂食、哄著孩子吃,都是“四二一綜合癥”的臨床特征之一。讓孩子餓的時候吃、讓孩子自己吃,這樣的道理都不懂還配當父母嗎?
愛孩子,切莫忘了這樣四條原則:愛要有利于孩子的成長,愛不能改變家庭成員之間的平等關系,愛不是越俎代庖,愛不是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