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在某種程度上屬于自限性或自愈性疾病,約80~90%的患者通過非手術治療可獲得滿意療效,只有10~20%的患者需手術治療。除馬尾神經損害持續加重的患者外,腰椎間盤突出癥均以非手術治療為首選。目前已廣泛被接受的理論是突出間盤產生的疼痛是由于炎癥所致而不是來自壓迫。據統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經手術治療后,約有20~40%的病人仍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癥狀。多年來,醫學界一直認為突出的椎間盤或骨贅等機械壓迫是造成神經根疼痛而導致腰突癥的主要原因。然而在正常人的一生中,很多人會出現腰椎間盤變性、突出等腰椎退變。通過CT調查發現,30%的正常人可有腰椎間盤突出而無任何癥狀。臨床上我們經常看到,有些腰椎間盤突出病人的病變組織結構或形態學改變的程度,與腰腿痛程度的輕重和功能狀態不呈正相關。有些雖有較大髓核突出卻無神經根癥狀,而有些病人雖無髓核突出征象,卻有嚴重的神經根性疼痛。如果僅是對神經根的機械性壓迫,患者往往只會出現感覺方面的異常,而不會出現疼痛等癥狀。只有當神經根周圍出現充血、腫脹后方可出現疼痛癥狀。病變椎間盤切除后,使脊柱生理重力平衡失調,而誘發另一節段的腰椎間盤突出,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遠期療效并不是很理想。在臨床上我們將很多神經根壓迫性疼痛,采用活血通絡的方法,促進腰部血液循環,加速炎性吸收,消除水腫,減少對神經的化學刺激,得到良好療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