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人發現自己的腿不如年輕時直溜了,穿一些比較顯腿型的衣服,怎么看都覺得不好看。我們也見過一些老年人的腿,從前面看雙腿就是一個字母 O 或 X 的形狀,腿部已經變形得很嚴重了。
如何判斷自己腿部變形的程度
01、膝外翻(X型腿)
常態膝距,指的是站立時雙膝關節靠攏,雙腿和膝關節放松時,兩足踝部內側的距離。
主動膝距,指的是站立時雙膝關節靠攏,腿部和膝關節向內用力并攏,兩足踝部內側的距離。
1度:常態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動膝距為0的屬于1度。
2度:常態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動膝距大于0的屬于2度。
3度:常態膝距在3-6厘米之間的為3度。
4度:常態膝距大于6厘米的屬于4度。
02、膝內翻(O型腿)
常態膝距,指的是站立時兩腳并攏,雙腿和膝關節放松時,兩膝關節內側的縫隙大小。
主動膝距,指的是站立時兩腳并攏,腿部和膝關節向內用力并攏,雙膝關節內側的縫隙大小。
1度:常態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動膝距為0的屬于1度。
2度:常態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動膝距大于0的屬于2度。
3度:常態膝距在3-5厘米之間的為3度。
4度:常態膝距大于5厘米的屬于4度。
為什么腿部會變形呢?
如果年輕時雙下肢力線正常,進入中老年后雙腿不如原來直了,這很可能是骨關節炎在作怪!
骨關節炎是由于骨與關節的退變產生互相磨損而引起的一系列炎癥。
我們腿部的關節之間有關節軟骨,關節軟骨非常光滑,正常厚度在兩毫米左右。隨著年齡增大,長期的磨損,關節軟骨就會變薄。如果關節軟骨磨損嚴重就會造成腿部的變形,甚至不能正常走路。因此,骨性關節炎雖然從關節軟骨起病,但影響整個關節結構,包括軟骨下骨、韌帶、滑膜、關節囊及關節外肌肉,最終因關節軟骨全部脫失而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據統計,目前我國的骨關節炎患者超過人口總數的 10%,且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高。女性患病者明顯多于男性。
老年人腿部變形,一般膝內翻多于膝外翻,即O型腿多于X型退。
由于人體的構造決定,走路的時候負重主要偏膝關節內側,因此內側磨損相對嚴重。另外老年人上了年紀之后骨質疏松,逐漸出現內側變塌。所以膝內翻的老人明顯比膝外翻的老人多。
如果發現腿部變形,有什么改善的好辦法嗎?
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變型」疾病,其病理改變不可逆轉,逐漸加重。也就是說年齡越大,骨關節炎越嚴重。所以,如果您現在發覺自己的腿有輕微的變形,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形會越發的嚴重。
可以通過運動來緩解癥狀,穩定膝關節,減輕疼痛:
01、臥位單腿練習
平躺,左腿平放,右腿緩慢抬起,膝關節保持伸直,保持10~15秒,休息10秒鐘,一組10次,左右交替進行。
02、臥位雙腿練習
平躺,兩腿抬起,慢慢的做蹬自行車的運動,越慢越有效果 ,15~20次為一組。
03、坐位抬腿練習
坐在椅子上,緩慢抬起一側腿至伸平,保持7s左右放下,5~10次為一組。左右交替進行。
日常需要注意的生活細節
少蹲著。比如,做家務時最好坐在小凳上。
少爬樓梯。非爬樓不可時,應先做一些膝關節屈伸的準備動作將關節預熱,這樣再爬樓時就不容易傷膝蓋。另外,爬樓時要向前、向下俯低身體,不要挺得太直,這樣能減小膝關節的壓力,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注意保暖。潮濕的環境、長時間受涼都可能加重病情。
控制體重,定期體檢。肥胖、年齡大于 40 歲、膝關節受過傷、長期干重體力活,都會誘發骨關節炎,有這些情況的人群應該積極減肥,做好體檢。
多游泳,增加肌力訓練,減少關節負重。可以到醫院就診,必要時可行手術治療,不僅可以改善外觀,還能減輕癥狀。